汪蘇瀧和張碧晨因為《年輪》誰是原唱的事,在熱搜上拉扯幾天了。
一首hit,兩個好歌手,怎么就鬧成了這樣?
唯一原唱還是雙原唱?
這事的源頭,起源于一位叫 “旺仔小喬” 網紅博主。她在抖上有千萬粉絲,經常和各種明星合唱,主打一個不露臉神秘感拉滿。
這陣子,她也開起了演唱會,但90分鐘時長+一大半翻唱歌曲,配上998的高票價,自然引發極大爭議。
網紅有爭議,自然會引發網友們的洛陽鏟,也真被大家鏟出了東西。
早在2021年,她發布《年輪》翻唱,標注原唱張碧晨,就有粉絲指出這首歌是雙原唱。對此,她的做法是在評論區強硬回應。
后來,她更是出了個比較正式錄制的音源上音樂平臺,寫著拿到了授權,里面標注的原唱依然是張碧晨。
三四年前的事,卻因為她最近處于風口浪尖被拿出來吵架。汪蘇瀧粉絲說這歌是雙原唱,張碧晨粉絲說姐姐是唯一原唱。
音樂平臺們還出來加把火,網易云里《年輪》張汪兩版都標注了原唱,QQ那邊則在話題發酵后,拿掉了張碧晨的“原唱”標識。
不過現在都加回去了,張碧晨和汪蘇瀧都標了“原唱”
一頓亂吵后,25日凌晨,汪蘇瀧的對接發文,決定收回《年輪》授權,暫時不授權這首歌做任何演唱。
提到另一首汪蘇瀧創作,張碧晨演唱的《夢幻誅仙》,也是雙原唱。
到這,汪這邊的立場基本就是堅持“雙原唱”。
沒想到兩個小時后,張碧晨的工作室,發了一個巨詳細的聲明。
不僅列出《年輪》發布的時間線,還附上各種平臺、電視劇字幕截圖,核心就是強調張碧晨是《年輪》唯一原唱。
這種開除汪蘇瀧年輪“原唱”的聲明,自然更激發討論。
汪蘇瀧公司CEO發微博,貼出十年前的項目往來郵件,強調當初收到項目需求的時候就明確知道男女版本同時存在。
張碧晨這邊也再次回應。
一二三點列明,稱張碧晨依法享有歌曲在全球范圍內永久演唱的權利,出于尊重和自我選擇,張碧晨以后不再演唱這首歌。
當事人打得這么熱鬧,其他合作方自然也要被拉進討論。
有記者采訪了《花千骨》的制作人,她提到,劇方是從海蝶提供的眾多歌曲里盲選出《年輪》,當時海蝶提供的就是張碧晨版本。
所以他們對于海蝶和汪蘇瀧、張碧晨之間的合作細節不知情。
當初這首歌的制作人胡皓,也被粉絲追到社交平臺問起這事。
他那邊的說法是肯定“雙原唱”,還說兩首歌的檔案制作日期幾乎同時。
這事就變得有意思起來,各有各的說法。但真正引起風波源頭的網紅,倒是在這一場拉扯中“隱身”了。
越看越怪的幾個疑點?
作為業內,音樂版權糾紛這事看多了,但這次《年輪》的事,倒是怎么看怎么奇怪,從我的視角給大家梳理看看:
1.時間線糾紛。
《年輪》這首歌的公開時間線其實挺清楚的,2015年6月9日,《花千骨》開播,《年輪》作為插曲首次出現。
6月15日,張碧晨版本的《年輪》音源正式上線音樂平臺;6月30日,汪蘇瀧版本的音源也上線了,兩版之間就隔了半個月。
當年的7月16日,這兩個版本一起被收錄進發行的《花千骨》原聲帶里。
如果只看這個時間線,按照“首次公開發表”的定義和原則,以時間優先為考慮的話,張碧晨說自己是唯一原唱沒什么問題。
但問題在于,兩人之后再一次合作的《夢幻誅仙》,情況也和這次類似。
張碧晨的版本于2016年11月1日上線,汪蘇瀧版本則是11月4日上線,晚了3天。相似的時間線,雙方卻又沒用“時間優先”為原則,而是認定雙原唱。
張碧晨那邊給出的理由是,這首歌接洽時就知道要出雙版本。
所以,按這個思路看,問題其實并不出在歌曲上線的時間線上,而是溝通時提到的版本問題。
汪蘇瀧公司的老板和當初的音樂制作人,在發聲時都提到,從項目創作初始他們就知道《年輪》是雙版本,所以他們認定是雙原唱。
但張碧晨這邊則主張對雙版本一無所知,只知道自己這版。
到底是因為汪蘇瀧作為創作人參與程度更高,才知道雙版本這事;還是張碧晨主張的單版本才是真相,那就只有請雙方貼出當年的合同了。
理清兩人的核心糾紛,我們再來看下一個疑點:
2.為什么要爭這個唯一原唱?
這也是很多人的疑惑點,平時大家看到因為版權糾紛打起來的事,大部分是因為涉及到著作權的事,是創作者的核心利益被侵犯,自然怎么爭都不為過。
在這一點上,汪蘇瀧不用爭,作為詞曲作者的他,手握版權,所以說得出“不給授權”這種話,誰以后想公開商演上唱都得給錢。
那不涉及到版權的核心利益,兩人為什么要爭這個原唱呢?這就是怎么看怎么想不通的點。
說起來,汪蘇瀧和張碧晨兩人的關系,在這次糾紛之前,明面上還不錯。
同在一個圈子里,抬頭不見低頭見,兩個人一起上音綜《天賜的聲音》的時候,還合作過很多次。
就連《年輪》這首歌,兩個人都在舞臺上公開合作過,那時可看不出一點對“原唱是誰“的爭議。
張碧晨也在公開場合里不只一次說過,謝謝汪蘇瀧寫了《年輪》這么好的歌,說他是自己的好朋友。
去年張碧晨開演唱會,邀請薛凱琪來當表演嘉賓,汪蘇瀧甚至因為關系好都沒要《月》這首歌的版權費,可見這兩人關系確實還可以。
而且,這也不是汪蘇瀧第一次表明自己是《年輪》的原唱。
之前他上脫口秀,就說《年輪》這首歌除了張碧晨,其他全是他的。當時也沒見張碧晨那邊出來說,不對,原唱是她的。
就這么個不涉及核心版權、兩人關系又還不錯的前提下,我實在想不通,為什么非要出來爭這個“唯一原唱”?
不應該兩方私下通個氣,一起發個聲明說大家都是原唱,之后請大家繼續關注音樂什么的,才是內娛的常規操作嗎?
如今鬧到這種“撕破臉皮”的程度,實在是讓人費解。
一曲多唱的幾種結局
如今一個收回版權,一個從今往后不再唱自己的代表作,看似大局已定,但無數個前例證明了依然可能有其他結局。
這就要提到陳慧嫻和梅艷芳當年《千千闕歌》和《夕陽之歌》之爭。
當時陳慧嫻所在的 公司監制歐丁玉,來找陳淑芬來商討拿版權改編,陳淑芬同意了版權,但遲遲沒答復改編事宜。
那是因為梅艷芳也看中了這首歌,她和陳淑芬同公司,又和近藤真彥是好友,直接打電話要了這首歌。
最終三方經過協商,簽下一份有“時效”的合約:在當年 6月15日前,梅艷芳可以先發自己的版本,之后陳慧嫻才可以推歌。
但到了臨約定的時間, 梅艷芳的版本還沒能派臺,因為她在拍《英雄本色3》,想用這首歌作為電影主題曲,讓填詞人改詞中。
磨到最后制作時間變長,超出約定的時效,陳慧嫻便把《千千闕歌》先發了。
要用現在的公式套進去摳細節,得查當年的合約、制作和錄音時間等資料,才能判斷誰是真正“首發”的“第一原唱了”。
但從結果來,這就是兩版不同的雙原唱。
前陣子陳慧嫻上《聲生不息·大灣區季》,在《千千闕歌》里唱了梅艷芳的《夕陽之歌》,也算相互成就。
類似的,當年任賢齊爆火的《對面的女孩看過來》,其實是翻唱。原唱是馬來西亞創作 歌手阿牛,1997年就發了歌,任賢齊1998年拿來發。
不過阿牛從來不蛐蛐任賢齊只是翻唱,而任賢齊多年來也和阿牛保持著好友的關系,倆人早年一起拍電影,現在開唱也會互邀同臺。
任賢齊透露,當年《心太軟》走紅后有些迷茫,不知道還能發什么歌,剛好聽到阿牛的《對面的女孩看過來》,覺得很合適就邀來唱了,多年來一直很感謝阿牛。
所以,無論是創作人,還是歌手,持有同一首歌,也可以做到共同合作,互惠互利,前提是版權問題全談好,在錢的方面沒有問題,感情自然也不容易有問題。
這些年影視劇OST都有不同版本,基本上也沒有歌手因為“原唱”出現爭議。
比如當年大火的雙男主劇《鎮魂》,白宇和朱一龍合唱的《時間飛行》是原唱,叫“推廣曲”,而劇里播的是李琦的版本,屬于插曲,也收錄進原聲碟中。
《知否知否》由胡夏和郁可唯合唱,倆人就是原唱,除此之外倆人還各自有男聲版和女聲版,音樂平臺上都標記為“《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電視劇主題曲”。
有男聲女聲版的好處,是胡夏和郁可唯去各大音樂節、節目都可以唱這首歌,他們還可以換搭檔來合唱,一點爭議都沒有。
綜上,大家主要靠的還是合同在約束,現在各OST的“一曲多唱”也是這種情況,如果沒有感情就談錢,錢也談不攏的,非要爭個名的,那可能就是合同有bug,從一開始就存在信息差,埋下矛盾。
目前對應這種矛盾,最簡單的方法還是棄唱。
只是合約是死的,人是活的,總不會只能是非黑即白,在“誰是唯一”的AB選項里,難道不可以有“共贏”的C選項嗎?
E姐結語
這事我全程追下來,真覺得挺奇怪的。
《年輪》這歌很火,是張碧晨的代表作無疑,提到這首歌很多人都會想起她的聲音。汪蘇瀧是優秀的創作歌手,這些年給其他女歌手也沒少寫歌,之前寫給容祖兒的《就讓這大雨全部落下》特別火,也沒見兩人為這事爭個“唯一原唱”。
怎么這次,兩人還就為這事杠上了呢?
歌曲的版權認真說起來,是個非常復雜的事情,我作為非法律從業者,實在無法為大家做正確的科普,但僅從業內的眼光看,也覺得這事特別奇怪。
不過有一說一,旺仔小喬也算奇人了,一己之力拆伙兩個歌手,怎么不算另種意義上的留名呢?
今天的深夜話題是:
你怎么看汪蘇瀧和張碧晨的原唱之爭?
來評論區說說吧~
-今天頭條の主筆-
你的小仙女E姐,只想好好聽歌的小椒&甜辣醬
值日生:甜辣醬 美術:阿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