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的版權之爭向來是吃瓜群眾最愛的戲碼,但能把一場音樂版權糾紛演繹得如此“體面又不失鋒芒”的,恐怕只有汪蘇瀧了。
2025年7月,一場由網紅旺仔小喬無心之言引發的《年輪》版權大戰,讓張碧晨和汪蘇瀧這對昔日合作伙伴站上了輿論的對立面。
張碧晨工作室高調宣稱擁有全球永久演唱權,卻又表示出于尊重不再演唱,而汪蘇瀧僅用一句“身正不怕影子斜”的諧音梗,就在這場輿論戰中贏得了滿堂彩。
這場看似簡單的版權之爭,背后折射的卻是整個音樂產業對創作者尊嚴的捍衛之戰。
《年輪》這首歌曲對于許多90后、00后聽眾來說并不陌生,作為2015年熱播劇《花千骨》的插曲,它曾伴隨無數觀眾的追劇時光,成為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這首歌由汪蘇瀧作詞作曲,張碧晨演唱的女聲版本于2015年6月15日隨電視劇首播上線,而汪蘇瀧的男聲版本則在半個月后的6月30日以單曲形式發布。
十年間,這首歌被廣泛傳唱,兩位音樂人也曾多次友好合作,甚至在2024年的演唱會上還曾合唱此曲,當時的互動被粉絲津津樂道。
然而一場看似與當事人無關的網紅言論,卻意外引爆了埋藏已久的爭議,2021年擁有千萬粉絲的網紅歌手旺仔小喬在直播中翻唱《年輪》時,多次強調這首歌的原唱只有張碧晨,并拒絕在社交平臺標注汪蘇瀧為原唱。
更令人意外的是,當網友提醒她時,旺仔小喬態度強硬地表示:“我認定的不會改,發一百遍《年輪》也只會寫張碧晨原唱”。這番言論迅速在粉絲圈內發酵,但由于當時未形成大規模討論,事件并未進一步升級。
一轉眼時間來到2025年7月,由于旺仔小喬演唱會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導致這段四年前的言論又被重新翻出并登上熱搜,沒想到這下直接點燃了汪蘇瀧粉絲的怒火。
爭議迅速從網紅與粉絲之間的口角,升級為兩位藝人團隊的正面交鋒,7月25日凌晨,汪蘇瀧工作室發布聲明,宣布收回《年輪》的所有演唱授權,暫停一切翻唱許可。
僅僅15分鐘后,張碧晨工作室也發布聲明,強調張碧晨是《年輪》的唯一原唱,這場由網紅一句話引發的版權戰,最終讓這首承載十年回憶的歌曲暫時進入“禁唱”狀態,成為音樂產業權益分配機制缺陷的鮮活案例。
面對汪蘇瀧方收回版權的決定,張碧晨工作室在7月25日下午18點54分發布了一份措辭強硬的聲明,核心主張可以概括為三點:張碧晨擁有《年輪》在全球范圍內的永久演唱權。
但出于尊重與自我選擇,今后將不再演唱該歌曲,這份聲明看似矛盾,既主張權利又宣布放棄演唱,實則就是在強詞奪理,非要再給自己找點畫面。
為證明唯一原唱的主張,張碧晨方提供了多方面的證據,時間是最核心的論據:張碧晨版本于2015年6月15日作為《花千骨》插曲首發上線,而汪蘇瀧的男聲版則在6月30日發布,晚了整整15天。
面對張碧晨方的強勢聲明,汪蘇瀧的反擊堪稱“優雅中的犀利”,他沒有選擇針鋒相對的聲明大戰,而是在7月25日的深圳演唱會上,用一個舉動完成了絕地反擊。
演唱會上,汪蘇瀧帶領全場萬名觀眾合唱《年輪》,這一刻歌曲的歸屬已不言自明,真正的主權從來不在聲明里,而在觀眾的心中。
在互動環節,汪蘇瀧望著暴雨中的深圳夜空,意味深長地說:“北京有烤鴨,蘭州有牛肉面,那深圳有什么呢?我覺得深圳有影子,因為俗話說得好——身正(深圳)不怕影子斜。”這句看似無厘頭的調侃,實則是對爭議最有力的回應:作為詞曲創作者,他問心無愧。
作為《年輪》的詞曲作者,汪蘇瀧擁有這首歌的完整著作權,這是他在此次爭議中最有力的武器。在張碧晨方發布“唯一原唱”聲明后,汪蘇瀧工作室迅速采取行動,于7月25日宣布收回《年輪》所有演唱授權,暫不開放任何翻唱或表演。
這一決定直接導致張碧晨失去商業演唱該曲的權利,無論她是否擁有“永久演唱權”的主張。
汪蘇瀧方堅持雙原唱的立場,并提供了創作過程的證據,大象音樂總經理李思睿曬出2015年的項目郵件,證明《年輪》立項時即規劃了男女雙版本,僅因發行時間錯開導致誤解。
汪蘇瀧本人曾在脫口秀節目中調侃:“《年輪》詞曲是我的,原唱也是我。除了張碧晨,這首歌都是我的!”這番看似幽默的回應,實則強調了創作主權和雙版本的事實。
汪蘇瀧方指出OST多版本常共享原唱身份,如《知否知否》就是典型案例,音樂平臺的標注也間接支持了這一觀點:QQ音樂最終改為雙原唱標簽,而網易云音樂始終標注兩人為雙原唱,這種行業認知與張碧晨方的唯一原唱主張形成鮮明對比。
版權回收是汪蘇瀧方最有力的反制措施,根據《著作權法》,詞曲著作權人有權決定是否許可他人表演作品。不論誰是原唱,表演者的權利根本來源是作品著作權人的許可。這意味著即使張碧晨確實是唯一原唱,汪蘇瀧作為版權方仍有權收回演唱權。
汪蘇瀧方強調,收回授權的決定并非否認張碧晨的貢獻,而是希望讓關注回歸音樂本身,然而這一行動被部分輿論解讀為對唯一原唱主張的強硬回應,甚至是對網紅不當言論的連坐懲罰。
汪蘇瀧在此前作品版權方面吃過虧,因此對版權問題格外敏感,這或許解釋了他此次寸步不讓的態度。
張碧晨方傾向于認為首唱等于原唱,這符合部分行業慣例,首次公開發行并廣泛傳播的錄音版本歌手通常被視為原唱。
而汪蘇瀧方則認為,作為詞曲作者且演唱版本發布時間接近,應承認雙原唱的事實,這種定義差異導致雙方各執一詞,公眾認知也出現割裂:大眾長期默認張碧晨是原唱,而汪蘇瀧只是歌曲創作者。
盡管原唱定義模糊,但版權歸屬卻非常明確,汪蘇瀧作為詞曲著作權人,擁有授權或收回演唱權的絕對權力。原唱這個事情因為沒有明確的法律定義,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是歌曲著作權人的權利是明確的,不讓其他歌手唱,就不能唱。
這也解釋了為何張碧晨即使主張永久演唱權,仍可能因版權收回而無法公開演唱該曲。
從合同角度看,早期合作的條款疏漏為今日爭議埋下隱患,張碧晨稱簽約時未被告知存在其他版本,而汪蘇瀧方則稱項目初始就規劃了雙版本。如果當時合同明確“唯一性”或“多版本”條款,今日爭議或可避免。
這種合同模糊性在音樂產業并不罕見,但當作品走紅后,往往成為權益糾紛的導火索。
目前張碧晨的錄音版本仍可傳播,但未來商演若唱《年輪》將面臨侵權風險,這種能聽不能唱的尷尬,凸顯了音樂產業中創作與表演權益的失衡,當版權方可以單方面決定收回授權時,表演者的藝術貢獻可能被輕易抹殺,這種權力不對等值得行業反思。
《年輪》版權爭議雖然圍繞兩位藝人展開,但其暴露的問題關乎整個音樂產業鏈。網紅翻唱者的版權意識薄弱是此次事件的直接誘因。
旺仔小喬不僅混淆原唱與創作者概念,還拒絕標注原創信息,這種行為在網紅翻唱圈并不罕見。據統計62%的網紅歌手無法準確理解原唱定義,這種版權認知缺失在數字音樂時代尤為危險。
最令人遺憾的是作品本身的命運,張碧晨以告別十年作品終結爭議,汪蘇瀧收回授權讓《年輪》淪為商業博弈的籌碼,一首承載無數人情感的作品因定義之爭被迫凍結,這或許是音樂產業權益機制缺陷的最大代價。
參考資料
齊魯熱點 - 2025 -07-26:熱搜爆了!張碧晨:今后將不再演唱《年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