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變臉,普京做好瓜分準備!
據馮德萊恩在社交平臺發帖稱其于7月24日訪華,并出席第二十五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馮德萊恩寫道,“值此歐中建交50周年之際,我們已抵達北京。此次峰會是推進和重新平衡我們關系的契機。我堅信,雙方能夠實現互利合作,為未來50年的中歐關系定調。”
回望過去一段時間,歐盟在國際局勢的漩渦里可謂是風雨飄搖。俄烏沖突爆發后,歐盟在美國的裹挾下,盲目跟風制裁俄羅斯。歐盟本以為抱緊美國大腿,能在這場地緣政治博弈中撈到好處,可現實卻給了它狠狠一擊。制裁俄羅斯不但沒讓歐盟在能源、貿易等方面獲得實惠,反而導致能源價格飆升,歐洲企業生產成本大幅提高,大量產業外流。更讓歐盟寒心的是,美國在俄烏沖突中,不斷權衡自身利益,全然不顧歐盟的死活。美國不但沒給歐盟降低關稅,還趁機向歐洲高價出售能源,大發戰爭財,歐盟妥妥地被美國“賣了還幫著數錢”。
在對俄關系上,歐盟陷入兩難境地。原本與俄羅斯有著緊密能源合作的歐盟,因制裁俄羅斯,失去了廉價能源供應,工業生產和民眾生活受到極大影響。可即便如此,俄羅斯也并未因歐盟的制裁而屈服,反而在與美國的博弈中逐漸站穩腳跟。歐盟試圖通過制裁俄羅斯來討好美國,卻落得個與俄羅斯關系破裂,自身利益受損的下場,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歐盟同樣鎩羽而歸。美國一直以貿易逆差等理由,對歐盟商品征收高額關稅,歐盟為了降低關稅,與美國展開多輪談判。然而,美國在談判中態度強硬,不但不肯降低關稅,還對歐盟提出諸多不合理要求。歐盟在這場談判中毫無話語權,被美國牽著鼻子走,最終也沒能討到降低關稅的好處,而且美俄還聯手想著瓜分歐盟。
在這種極端條件的情況下,歐盟前段時間還妄圖制裁中國,在涉華問題上屢屢指手畫腳,甚至出臺一些對華不利的政策。但歐盟很快發現,中國市場對其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中國是歐盟重要的貿易伙伴,歐盟大量商品依賴中國市場出口。制裁中國不但沒能達到歐盟一些政客的政治目的,反而讓歐盟企業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受到影響,歐盟經濟雪上加霜。
歐盟找準王牌,東大出手
好在,歐盟在經歷一系列挫折后,總算開始清醒。在這次馮德萊恩訪華之前,中方和歐洲議會決定同步全面取消對相互交往的限制。這也是為了中歐關系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建立一個良好的基礎。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今年是中國歐盟建交50周年,也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半個世紀以來,中歐關系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雙邊關系之一。中歐合作取得豐碩成果,有力支持彼此發展進步,為近20億中歐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福祉,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為經濟全球化時代互利合作樹立典范。當前,中歐關系正處在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時刻,既迎來新機遇,也面臨新挑戰。在目前國際局勢動蕩加劇,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甚囂塵上的背景下,中歐舉行領導人會晤,加強戰略溝通、深化對話合作不僅有利于雙方,也有利于世界。中方愿同歐方共同努力,通過一次成功會晤,對外發出中歐致力于加強伙伴關系,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開放合作的積極信號。
說在最后,中歐有著諸多值得期待的合作領域。在經貿方面,中歐有望進一步深化合作,降低貿易壁壘,擴大市場開放,實現互利共贏。比如,在綠色能源領域,中歐都致力于發展可再生能源,雙方可以在技術研發、項目合作等方面加強交流;在數字經濟領域,中歐也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共同推動數字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和發展。在國際事務中,中歐作為世界兩大重要力量,也可以加強協調與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如氣候變化、地區沖突等。
如今,歐盟終于認識到,一味跟隨美國,搞對抗和制裁,最終只會損害自身利益。而與中國合作,才是實現共同發展、互利共贏的正確道路。未來,中歐關系走向何方,全球都在拭目以待。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中歐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加強溝通與合作,就一定能實現共贏。當然,如果歐盟過河拆橋,那只能后果自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