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遼寧足球,老球迷大多會深吸一口氣,眼中泛著光。這個曾經叱咤亞洲綠茵的隊伍,像是一團火,燃盡了一個時代的熱血和青春。
遼寧足球,站起來是一座山,躺下是一道嶺,遼寧永遠是好漢。
而在這片火焰中,孫賢祿是一道特別的光。
從大連小子到遼足神射手
1964年,孫賢祿出生在大連,家里條件一般,但足球就像命運給他開的一扇窗。他7歲踢球,14歲進少年隊,21歲穿上了遼足的球衣,站在了中國足球最黃金的舞臺上。
那是遼足的輝煌期,十連冠不是吹出來的。隊里的男人都有股子狠勁兒,頭發留得飄飄的,動作卻像匕首般利落。孫賢祿的長發,加上一副不茍言笑的樣子,冷冷地沖刺、突然拔腳,一擊致命。球迷管他叫“冷面殺手”。
他進球多、失誤少,尤其在1995年遼足下滑的時候,他一個人扛著隊走。那年他打進11球,和高洪波并列第二,僅次于范志毅。成了遼沈球迷最喜歡的球員。
可他心里卻五味雜陳。房子,是壓在他心頭的大石。
孫賢祿接受采訪時,眼圈紅了,說:“我兒子4歲了,我還沒一個像樣的家。”18年給遼足賣命,拼到最后,連個棲身之所都沒有。他不是在鬧,是實在受夠了寄人籬下的感覺。
1996年鞍山的球迷搞了個萬人簽名:‘為馬頭孫賢祿要房’。這是遼寧足球史上難得的一幕,球迷和球員站在一起,不是為了勝負,是為了一個“家”的基本權利。
最后他拿到了大連的兩居室,那一刻,孫賢祿決定留下。
但球迷的愛也是一種監督。有一回他狀態不佳,看臺上有人吼:“孫賢祿,不給你房子了!”他苦笑,那場踢得特別拼。他清楚,遼足不是一個俱樂部,是一群人托付夢想的地方。
和貝利握手、換球衣
退役后,1998年,孫賢祿去了巴西帶紅塔青年隊。這一去,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他一腳踏進了足球的圣地。天永遠是藍的,孩子們中午還沒吃飯就在球場上追球。他羨慕:“我們那時候哪有這條件?孩子們連場地都沒有。”
最讓人記住的,是那次和貝利的見面。貝利那時候已經是世界足球的代言人。紅塔隊安排孫賢祿和貝利握手合影,還交換了球衣。那不是排場,是尊重。貝利看著他,說:“很榮幸見到來自中國國家隊的球員。”一句話,孫賢祿記了半輩子。
從那以后,他在巴西接觸了很多人,打開了眼界,也打開了生活的新篇章。
可生活遠沒有球場清晰。孫賢祿和原配劉文卿的婚姻,在他赴巴西后開始破碎。
1999年,劉文卿接受采訪時,說孫賢祿1998年8月就沒回家、沒給生活費,孩子上小學都靠父母接濟。她說:“我要討個公道。”
孫賢祿的回應也挺直接,他說劉文卿愛打牌輸錢,家庭瑣事讓他心煩。他出國,是為了躲避那段感情。是情變,也是現實問題的壓垮。
而此時,王素薇出現了。她是巴西的華人經紀人,能力強、產業多,和孫賢祿長期接觸。小隊員都喊她“王阿姨”。慢慢地,倆人越走越近。
2000年后,孫賢祿和王素薇結了婚。他說得坦誠:“她懂我,也能幫我。”
結婚后,倆人在圣保羅開公司,做油氣設備生意。公司三層樓裝修得氣派,孫賢祿平時負責“形象”,其實就是看球、接待、喝咖啡。
王素薇笑著打趣:“你問他生意,他啥都不知道。”他說:“能聊足球就能談成生意。”
他們的公司挺賺錢。巴西海邊發現了新油田,設備需求大。他們抓住了機會。2004年,孫賢祿的日子挺“土豪”:開寶馬、住高檔社區、看球賽,日子滋潤得很。
他不忘老家的孩子——孫云鵬。他安排兒子到巴西留學、踢球、訓練。16歲那年,孫云鵬和巴拉那隊簽約,是首個在巴西注冊的中國球員。
他還和內馬爾同場踢過球,一度讓孫賢祿特別驕傲。
但這條路太難了。孫云鵬后來放棄了成為職業球員的念頭,轉學回國。
雖然定居巴西,孫賢祿的心卻始終系著中國足球。他拿了巴西職業教練證,又補了亞洲A級教練證,時不時就回來參加比賽、指導青訓。
2022年,58歲的他出現在大連的足球場,身材有點發福,可動作依舊利落。他耐心教孩子們帶球、射門。看著他彎著腰一遍遍示范,有網友感嘆:“這老馬還真有勁兒。”
有人唱起趙傳的《你我的約定》改編版,一邊唱一邊在視頻下留言:“遼足在,我的青春就在。”
孫賢祿,沒有“封神”,也沒有“隕落”,他就是那種不聲不響,卻一直沒走遠的人。他把球場換成了辦公室,把戰術板換成了教鞭,繼續活在足球的世界里。
遼足現在沒了。球場上那些曾經呼嘯的吶喊、萬人打火機的畫面,像老照片一樣泛黃。
遼足落幕了,孫賢祿的人生還在繼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