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7月26日訊(記者 張可)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從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獲悉,經報國家文物局批準,今年7月底,故宮博物院、南京城墻保護管理中心、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將聯合開展南京明故宮遺址主動性考古發掘。這標志著目標探明核心宮殿區三大殿的南京明故宮遺址中期考古工作正式啟動實施。
南京明故宮作為明初都城的核心區域,在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2021年,南京明故宮遺址入選國家文物局《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2023年入選第一批江蘇省省級考古遺址公園立項項目。然而南京明故宮遺址由于歷經數百年歷史變遷,目前地表遺存稀少,核心區布局分布、建筑工藝等重要信息尚不清晰。
根據國家文物局關于南京明故宮遺址保護展示工作的要求,為科學認知南京明故宮的格局,挖掘揭示遺址的歷史面貌與核心文化遺產價值,推進遺址保護規劃與展示利用,故宮博物院、南京城墻保護管理中心、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聯合開展此次考古。這也是南京明故宮遺址首個具有明確課題導向的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專家介紹,該項目標志著南京明故宮遺址中期考古工作正式啟動實施。據悉,南京明故宮遺址中期考古重點將探明宮城中軸線上核心宮殿區三大殿(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的具體位置、范圍、形制等關鍵學術問題,而此次考古作為南京明故宮遺址中期考古的第一階段,通過中軸對稱原則和最小干預原則,揭示華蓋殿的保存狀況、空間布局及營建工藝等學術信息。
南京明故宮遺址公園內標示的三大殿位置。由南向北依次為: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 泱波/攝
華蓋殿居南京明故宮三大殿之中。史料記載,公元1367年九月,華蓋殿建成。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在以南京明故宮為藍本建設的北京故宮內,清代改名并沿用至今的“中和殿”即明代的華蓋殿。該殿高19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為3間,建筑面積580平方米,為單檐四角攢尖頂。明清兩朝舉行各種大典前,皇帝先在此殿內小憩,并接受執事官員的朝拜。在舉行祭天壇、地壇、先農壇等儀式前,皇帝也會在此殿內閱視祝文或查驗種子和農具。
北京故宮內的中和殿(明代稱“華蓋殿”)。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7月底,考古部門將在明故宮遺址公園內推測的華蓋殿位置的西側進行發掘,計劃于12月底完成。據悉,此次聯合考古不僅將服務于南京明故宮遺址的保護與研究,進一步探源、彰顯南京歷史文脈,也將有力推動明南京城與明北京城的考古比較研究,深化明清都城整體研究的認識。
校對 陶善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