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7月26日,重慶第33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上,“插上科學與人文的雙翼——寫給青少年的考古書”新書發布會在此舉行。
“寫給青少年的考古書”。大象出版社供圖
該叢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考古科研院所專家打造,是中國考古學會向全國青少年朋友推薦的考古科普讀物。叢書立足科技考古,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考古知識,講述考古故事。叢書包含《與動物為伴》《人類的過往》《沉沒的歷史》《星空的啟示》《城墻的內外》5冊,分別對應動物考古、人骨考古、水下考古、天文考古、城市考古等學科分支領域。
現代考古學自20世紀20年代傳入中國以來,已經走過了100多年的歷程。中國考古學的發展不僅早已實現了“鋤頭考古學”向歷史、人文、科技、信息等多種手段聯合運用的綜合學科的跨越,更在文化傳播與知識普及方面實現了從小眾學問到大眾關注熱點的轉身。
叢書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陳星燦在發布會現場回顧了我國考古學的發展歷程,尤其介紹了近年來考古學取得的卓越成就。他表示,正是考古學科的發展進步,為相關科普圖書的策劃與出版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務。
重慶師范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人類骨骼考古學專業講師楊詩雨在發布會上分享了人骨考古的小故事,并表達了他讀過《人類的過往》后的感想:“現在考古現場有時會對學生開放,當我在考古現場看到孩子們好奇的眼神時,就常常在想應該給孩子們怎樣呈現考古知識才能有效、有趣,現在我覺得《人類的過往》這本書能成為連接青少年與傳統文化的橋梁?!?/p>
“寫給青少年的考古書”是大象出版社“夏商考古”產品線上的又一佳作。目前,《以動物考古》《人類的過往》已出版,其他幾本也即將推出。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