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發展向來讓美國感到忌憚,但如今美國也只能對中國打打“嘴炮”罷了。
美國智庫一直以來都在對中美開戰進行預測,2023年時曾得出若美國與中國開戰,美國有92%勝率的結論。
但從俄羅斯專家的口中卻能得知,隨著中國核彈頭數量的瘋狂增加,美國早已不敢對中國動武,曾經的軍事威脅如今也已完全失效。
從歷史上就能看到,過去美國常常用核威脅和島鏈圍堵的方式震懾中國。
朝鮮戰爭期間,美國曾多次計劃對中國東北展開核打擊,甚至制定了系統性的打擊方案,將我國117個城市列為打擊目標。
同時還構建起由日本-琉球-中國臺灣-菲律賓組成的“第一島鏈”,部署海空力量封鎖中國進出太平洋的通道,還通過軍事基地對中國形成戰略包圍。
為了限制中國的軍事發展,美國聯合盟友限制中國獲取高端技術,從而切斷中國軍工供應鏈。
他們在日韓、關島等地部署的航母、核潛艇和隱形戰機,加上推行“亞太再平衡”的戰略,頻繁在南海、臺海地區挑釁,試圖維持軍事代差。
若在以前,美國的這些軍事威懾或許還能起到效果,但如今這些威懾統統失效。
中國的東風-21D、東風-26等反艦彈道導彈,能夠精準打擊移動航母,迫使美軍將基地分散到偏遠據點,生存率大幅下降。
超高音速武器則能突破美軍的反導系統,技術代差優勢被逆轉。
從抗美援朝到2016年的南海對峙,中國多次以弱勢裝備逼退美軍,證明“以力壓服”對中國無效。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核武器數量的快速增長,更是讓美國對中國的軍事威脅徹底失靈。
俄羅斯專家瓦西里·卡申在一場國際會議上的發言,讓很多人重新重視起中國的核能力。
他表示如今中國的核武器實力正在以驚人速度增長。而中國瘋狂增加的核彈頭,不僅讓西太平洋的力量徹底顛覆,更有可能改變未來十年的世界權力格局。
這番話看似有些夸張,但從現實來看卻有一定道理。
從2023年到2024年,中國核彈頭從500枚增長至600枚,相當于每三天半就能生產一枚核彈頭。
若按照這一速度制造核彈頭,2035年可能會突破1600枚,接近當前美俄部署核彈總和的一半。
美國在冷戰巔峰時期曾以每天5枚的速度擴核,如今中國這樣的“新興對手”快速追趕,讓美國對自己“核優勢崩塌”感到焦慮。
不過中國也不僅是在核彈數量上增加,更是通過三大技術突破提升核反擊的可靠性。
目前中國的東風-41洲際導彈能攜帶10枚分導核彈頭,東風-26B中程導彈則能精準打擊4000公里以外的美軍航母。
這都迫使美國西太平洋基地和艦隊分散部署,從而應對中國的核威脅。
同時中國的096型核潛艇搭載的巨浪-3潛射導彈,也能實現在深海潛伏。
即便是中國陸基核力量遭到突襲,也依然能發動毀滅性報復。
一直以來中國都堅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僅有24枚彈頭處于部署狀態。
其核心目標也并非是主動發起攻擊,而是在我們遭到核打擊后具備足夠的反擊能力。
美國想要在關島、沖繩等地區對中國設置“前沿威懾”支點。
但中國核武器的擴大,卻讓他們無法一次性摧毀中國反擊能力,傳統威懾策略失效。
如今美國雖說一直在對中國挑釁,又在關稅、科技方面展開限制,但始終不敢對中國直接發動武裝攻擊。
這恰恰就是我們核武器所帶來的威懾力量,不過中國的核武器除了守護國土安全外,還成為了我們國際話語權穩步提升的關鍵杠桿。
1964年原子彈成功試爆、1967年氫彈的蘑菇云升空,直接粉碎了美國對中國的威懾霸權。
也正是因為核能力的誕生,才讓西方國家承認中國的大國地位,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也因此獲得了實質性支撐。
在蘇聯撤走核武器專家后,中國用算盤、手搖計算機攻克了鈾濃縮技術,在羅布泊靠著人拉肩扛的方式建立起試驗場。
26個月從原子彈到氫彈的速度,證明中國有能力突破封鎖,實現自主創新。也正是這種能力,成為了我們獲得國際尊重的資本。
現如今核威懾能力成為了保障和平的重要基礎,外國資本因中國“穩定性”更愿意投資,核工業衍生的核電、核醫療則促進中國經濟發展。
利用核電技術,中國從當初的“技術買家”變身為“方案輸出者”。
幫助巴基斯坦、阿根廷等國家建設核電站,還與沙特、阿聯酋、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展開核能合作,進一步推動多多邊合作,實現共贏。
對中國來說,核武器是打破霸權的鐵錘、科技自強的路標,也是外交博弈的砝碼。
中國不希望會用到核武器,但我們卻利用核武器證明,真正的國際社會既要有“談”的智慧,也要有“打”的底氣。
曾有人說,如今中國的核彈數量與美國相比還是存在一定差距,但這恰恰就是中國的精明之處。
若是中國真正與他國進入戰爭狀態,如今的核彈數量將會成倍增長。
如今中國有著完整的核工業鏈,包括鈾濃縮、精密加工和自動化生產線,能夠實現核彈頭的穩定產出。
和平時期每三天能生產一枚,但若進入全面戰爭狀態,產能將會大幅提升。
不過中國一直堅持著“精干有效”的威懾哲學,堅持“最低限度核威懾”的原則。
通過小規模的核武庫規模,確保遭到核打擊時有能力毀滅對手。但又不會因為核彈數量過多而陷入冷戰時期蘇聯為追趕美國核規模的“軍備陷阱”。
即便是如今中國核彈“適度”也讓美國陷入“威懾失效”的焦慮中。這種“四兩撥千斤”的博弈,恰恰是東方戰略思維的絕佳體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