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一聲雷,袁術在壽春稱帝了!
這一年是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距離董卓稱霸、漢末軍閥混戰開始,已經過去了七八年。
在這些年里,各路英雄們雖然已經不怎么把朝廷放在眼里,但表面上也還都承認皇帝、尊重皇帝,哪怕是憑自己本事得到的地盤,也要請求朝廷給個任命的什么的,才算是名正言順……
最具政治眼光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頓時從混戰的軍閥大佬中脫穎而出,擁有了更多政治資本和話語權,聲勢大振,讓其他實力與他不相上下的,比如袁紹袁術公孫瓚等,都后悔不迭。
然而不久前,曹操卻在宛城被張繡打敗,大將和兒子侄子都陣亡,損失慘重,不得不暫時休養生息。
于是,控制淮南一帶的袁術覺得屬于自己的時機已到,不顧部下的反對,稱帝登基,國號為“仲氏”。
袁術建國稱帝,著實驚嚇了大家。
這位吃錯藥了吧?怎么這么自不量力呢?
他哥哥、實力最強的袁紹都還當著漢臣呢,更別說最有號召力的曹操了,哪里輪得上袁術,這個“冢中枯骨”當皇帝?
當時后人都對袁術不以為然,我原本也是,讀書多年,在歷史和小說中,時不時就能跟袁術碰個面,不僅對他殊無好感,還加入了嘲笑他的大軍:
一個實力支撐不起野心的人,偏如此狂妄自大,僅僅兩年就敗亡,枉與他人做笑談......
不久前,娃哈哈爆出驚天大雷,原本是“宗家獨女”的娃哈哈掌門人宗馥莉,竟然憑空冒出來三個同父異母的弟妹,直接從“獨女”,變成了“嫡長女”、“嫡長公主”——雖然正統地位仍在,但眼看著繼承權卻要被分享......
宗家的八卦秘辛讓我想起袁術,是不是,如果我支持宗家嫡女,覺得她理應獨得父親的江山與財產,又怎能嘲笑袁家的野心與驕傲?
袁術是“四世三公”的袁家嫡子,為人也是慷慨豪邁,早早就舉孝廉出仕,憑借才華能力早早就脫穎而出,成為漢末的青年才俊之一,是袁家最名正言順的接班人。
雖然,他同父異母的哥哥袁紹,在朝野上下似乎比他更有名氣一點,官職更高一點,但那不過是正團長和副團長、馬云和王健林的差別。
但若是對比原生家庭和出身,那是高下立判的。
袁術是正牌嫡子,袁紹不僅是庶子,生母還是婢女,實在比袁術差遠了——一如宗家嫡長公主與她的私生弟妹們。
袁術稱帝,有以下4個理由:
1.袁術也有強大的實力,手下兵多將廣,控制了江淮一帶的廣大地區;
2.袁家不僅在東漢時代門第顯赫,更有偉大的祖先——袁術說,袁姓出于陳,而陳,乃是大舜之后——堯舜禹的舜。
3.袁術暗合神秘的讖語。當時有讖語云“代漢者,當也”,袁術字公路,他認為,“塗高”的意思就是大路,跟自己的名字不期暗合;
4.他手中有傳國玉璽——這是孫策之前為了借兵押在他手中的,他據為己有。
當然在我們后人看來,這四個理由中有三個都不足為憑,但在兩千年前,生產力和科學技術都不發達,人們都很迷信,顯赫的祖先出身、神秘的讖語以及玉璽賦予的“天命所歸”,亦有極大的號召力。
只是,袁術很快失敗了,“仲氏王朝”在歷史上曇花一現。
勝者王侯敗者寇,尤其是從結果看歷史的后人,自然更加不屑袁術,對他都沒什么好評價。
在漢末那個紛紛攘攘的時代,雖然每個有實力的軍閥都暗懷野心,但誰也不敢公開篡位,袁術是第一個站出來稱帝的,也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和魄力的,是不是?
袁家的嫡子庶子之爭早已蓋棺定論,成為歷史,自是任人評說;
宗家的故事還在如火如荼,誰知道最終如何塵埃落定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