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十一月,舞陽王朱芝址收到朝廷旨意:“折色祿米內改支本色二百石”。什么意思呢?身為大明唐藩舞陽國的首封郡王,朱芝址的歲祿嚴格遵循了《皇明祖訓》的規定:二千石。但是,里面本色米只有五百石,如同廢紙一般的折色鈔是一千五百石。
按理說朝廷給你漲薪百分之四十,應當高興才是,但是朱芝址卻笑不出來。因為就在半年前,禮部駁回了時任唐王朱瓊炟請求,拒絕讓舞陽王進封為唐世子,這不過是個小小的補償而已。那么這其中有些什么彎彎繞呢?
大明寶鈔
唐王朱芝址
朱芝址,唐憲王嫡次子,正統九年(公元1444年)封為舞陽王。
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四月,唐憲王上奏朝廷,稱自己精力已衰,懇請冊立舞陽王為世子并管理府事。然而禮部毫不容情,果斷表示查無先例,代管府事可以,立為世子不行。
乙丑,命唐王瓊炟嫡次子舞陽王芝址代王理府事。先是王奏世子芝壐早喪。臣今六十三歲,倦于治事。欲乞改封舞陽王為世子。事下禮部,言無例,故有是命。—《明憲宗實錄卷一百二十七》
這里我們解釋兩句。朱芝壐,唐憲王嫡長子,正統九年(公元1444年)封為唐世子,正統十三年(公元1448年)去世,謚曰悼簡,無嗣。世子妃胡氏自盡殉葬,謚曰肅貞。
明代親王府復原建筑
自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建國以來,朱芝壐是第一個死于父王之前且絕嗣的世子。明朝中前期似乎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同一代中只能立一個世子。比如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岷世子朱徽焲因罪被廢,朝廷并未冊立其嫡親的弟弟鎮南王朱徽煣為新世子。
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四月,舞陽王朱芝址進封唐王。《實錄》將朱芝址的身份記錄為世子,是不準確的。早在尚未襲爵之上,朱芝址便奏請去朱芝址太岳太和山(武當山)為父母做道場。興許是看在朱芝址做不成世子的份上,憲宗不顧禮部的反對,特地為他開了個后門。
禮部言:“醮薦事虛無不可信,茍欲盡此心之誠,即本處廟觀亦可,何必于太岳?”詔特從王請。—《明憲宗實錄卷一百五十一》
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九月,唐王妃辛氏去世。辛氏,西城兵馬副指揮辛璟之女,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冊封為舞陽王妃,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進封為唐王妃。這里我們要補一句,世子或者郡王進封為親王侯,世子妃或者郡王妃一般不會在同一年進封為親王妃。
明代親王妃與親王冕服劇照
唐憲王元妃宋氏,早年便已去世,朝廷在天順二年(公元1458年)冊封南城兵馬指揮焦永之女焦氏為其繼妃。承休王朱芝埌,焦氏的親兒子。
理論上來說,繼妃之子也是嫡子,故而在母妃的縱容之下,朱芝埌一直對兄長不敬,始終對唐王一爵虎視眈眈。朱芝址進封唐王之后,朱芝埌的不滿情緒達到了頂點,竟然在節日里召來樂婦,在堂堂親王府中飲酒作樂。
承休王芝埌,唐王繼母妃焦氏出也。妃溺愛之,每入宮與母坐食相對不為禮。又嘗因節旦喚樂婦于內戲笑,王啟母妃欲責之,妃置不問。—《明憲宗實錄卷二百五十四》
對于弟弟的所作所為,朱芝址忍無可忍,于是向焦氏進言,希望她能管一管承休王。結果焦氏的反應是“置不問”,也就是毫不理睬。唐王殿下越想越氣,一次在王府門口碰見承休王之后,忍不住上前對其進行詰問。
明代親王府大門
承休王傲慢至極,壓根不把兄長放在眼里,反而還出言不遜。隨后發生的一幕讓人大跌眼鏡,唐王殿下竟然化身西班牙斗牛,直接用頭將承休王撞翻在地。朱芝埌也不是善茬,他起身之后立刻對兄長破口大罵,還對阻攔自己的唐王隨從大打出手。
事情很快傳到焦氏的耳朵里,結果老太太非但不打算秉公處理,還半夜三更親自來到唐王寢宮門口,揮舞鐵槌就開始砸門(老太太還真有一膀子力氣)。朱芝址面對如此潑婦,也只能閉門不出。未曾想朱芝埌找到舅舅焦璟,合計出了一個計策,向朝廷揭發兄長“毆罵繼母”。
繼母也是母,以子而犯母,屬于十惡不赦的不孝重罪,朝野上下為之震驚。憲宗得報之后,立刻給刑部下了指示,讓他們派人去南陽進行調查。但是假的真不了,刑部給出的結論是承休王、焦璟的說法“皆不實”。最終憲宗皇帝做出裁決:承休王朱芝埌革爵,唐憲王繼妃焦氏和唐王朱芝址分別寫敕切責,焦璟處死。
上以芝埌狎戲樂婦,親近群小,慢毋詈兄,誣奏重事,命革其爵。妃溺愛其子,同惡相濟。王奏事不實,寫敕切責。璟罪處死,其余連坐坐罪有差。—《明憲宗實錄卷二百五十四》
憲宗朱見深劇照
兒子被廢,弟弟處死,焦老太太遭遇了重大的打擊,于大半年之后的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四月去世,朱芝址的噩夢終于結束了。這里再提一句,《實錄》在這里又犯了錯誤,將焦氏的名字誤記為了宋氏。
不過厭惡歸厭惡,該有的禮數,朱芝址是一點不缺。比如明代親王和王妃合葬,若有繼妃,就要打開墓穴將其祔葬。唐王殿下上奏朝廷,毫不打折地予以執行。
甲辰,工部奏先該唐憲王薨逝時,已并造王妃合葬穴壙。今王繼妃焦氏薨,于例止該開壙祔葬。從之。—《明憲宗實錄卷二百六十五》
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八月,朱芝址上奏朝廷,稱本府沒有宗廟,希望能夠自行修建。
明代親王府家廟遺跡
朝廷有太廟,里面供奉歷代先帝。王府則有宗廟,里面供奉歷代先王。此時的唐藩已經有唐定王朱桱、唐靖王朱瓊烴、唐憲王朱瓊炟三位先王,如果沒有宗廟?他們的牌位此前都放在哪里?憲宗皇帝對此深感疑惑,命河南三司對此進行“覆實”。
丙辰,唐王芝址奏:“臣府舊無宗廟,欲自建造。”事下工部,以為親王始封之國必為建置殿宇、宗廟。唐府分封年久,至今始奏建造,必有其故。請命河南三司覆實。從之。—《明憲宗實錄卷二百七十二》
這件事的調查結果如何,史書未載,憲宗倒是在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三月對唐王的歲祿進行了調整:“折色祿米內改支本色一千石”。
唐王一脈的歲祿,自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以來一直是二千石本色米。明英宗朱祁鎮在位期間,增加到了五千石,但其中的三千石都是折色鈔,也就是按照官方匯率折算下來的大明寶鈔,實際到了成化年間由于通貨膨脹,已經等同于廢紙。
王府山:位于原唐王府花園內
現在本色米由二千石增加到三千石,表面原因是唐王提出“婚喪費重,又值年荒”,但真的不是因為漏建宗廟所以給的補償嗎?
- 潁昌王
朱彌鍗,唐王庶長子,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三月封為潁昌王。當年八月,南城兵馬副指揮蘇真之女被冊封為潁昌王妃。
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八月,二十六歲的潁昌王朱彌鍗進封為唐世子,潁昌王妃蘇氏進封為唐世子妃。按照《皇明祖訓》的規定,親王、親王妃年滿五十且無嫡子,可以立庶長子為世子。
親王嫡長子年及十歲,朝廷授以金冊、金寶,立為王世子。如或以庶奪嫡,輕則降為庶人,重則流竄遠方。如王年三十,正妃未有嫡子,其庶子止為郡王;待王與正妃年五十無嫡,始立庶長子為王世子。—《皇明祖訓·職制》
其實朱芝址在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便已經年滿五十歲,王妃辛氏又無嫡子,朱彌鍗按道理在當年就可以被冊封為唐世子。
明代世子金寶實物
但是我們在上文也說了,就在那一年,唐王殿下正和繼母焦氏、弟弟承休王朱芝埌之間鬧得不可開交,沒有精力顧及到潁昌王的世子之位。不過老太太一死,朱芝址神清氣爽,立刻奏封庶長子為世子。
- 淅陽王
朱彌鎈,唐王庶次子,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三月封為淅陽王。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九月,南城兵馬副指揮張騰之女被冊封為淅陽王妃。
- 文城王
朱彌鉗,唐王庶第三子,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三月封為文城王。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九月,河南南陽衛千戶楊節之女被冊封為文城王妃。
- 偃城王
朱彌鈱,唐王庶第四子,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八月封為偃城王。
- 衛輝王
朱彌鋿,唐王庶第五子,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八月封為衛輝王。
紹宗朱聿鍵劇照
結語:話說唐王府可能真有龍氣在身,畢竟明末的時候唐定王八世孫朱聿鍵在福州登基稱帝,指揮明軍反抗清軍,謚曰“配天至道弘毅肅穆思文烈武敏仁廣孝襄皇帝”,廟號“紹宗”,難怪此前一直都有人進言唐王要謀反。
甚至于發生在成化朝末期的播州楊家內亂,也牽連到了唐王府。當時的播州宣慰使楊輝溺愛庶長子楊友,不喜嫡長子楊愛,故而在其死后,楊友捏造罪名誣告楊愛,其中致命的一條就是“交通唐府”,這可真是打算把人往死里整。
友奏愛房屋、服飾、器用僭擬朝廷。而又交通唐府,密書往來。私習兵法天文,潛謀不軌。事皆誣。—《明憲宗實錄卷二百八十八》
最終楊友遷發保寧府“羈管閑住”,唐王府算是逃脫一劫。那么到了明孝宗朱祐樘在位的弘治年間,整個唐王府又有哪些故事呢?我們放在以后的文章中再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