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任僅工具人,射死龐統(tǒng)元兇是他,若劉禪敢用他,鄧艾也得被射死。
《三國演義》有意突出了張任之勇猛,卻把一個劉備劉禪父子的宗親大將給埋沒了,這一個宗親大將便是劉循。要知道,軍師龐統(tǒng)被射死于雒城腳下,這個雒城城池為何如此之堅固,其主要功勞并非在于張任把守者,守城能力和野戰(zhàn)能力,這完全是兩種不同的能力。張任具有很牛逼的野戰(zhàn)能力,但并不一定善于守城,真正善于守城的無疑是劉循。
因為《華陽國志》記載:初平中,益州牧劉焉自綿竹移雒縣城,筑闕門;云其地不王,乃留孫子劉循。這就意味著早在初平年間,即公元190-193年,劉璋劉循父子剛到益州的時候,爺爺劉焉就安排了讓孫子劉循把守在了雒城縣城。劉備大軍攻打雒城是公元213年,也就是說劉循在這之前,已經(jīng)把守雒城了近20年,早就根深蒂固了,城防估計都加固了幾十遍了。
再根據(jù)《益部耆舊雜記》記載::劉璋遣張任、劉璝率精兵拒捍先主于涪縣,為先主所破,退與劉璋子劉循守雒城。這已經(jīng)很說明問題了,在涪城、在綿竹,張任和劉璝均被劉備大軍擊敗了,而且這中途,李嚴、費觀、吳懿、李恢等等原來劉璋的部將還都一一投降了,劉璋的部隊可謂是士氣非常低落。
在這樣一個危急的時刻,張任和劉璝都退到了劉循把守的雒城,而雒城也是成都北邊的最后一道屏障了。沒想到的是,在雒城,劉循竟然擋住了劉備大軍一年啊,這絕對是三國戰(zhàn)爭史上的一次防守奇跡。當時的敵我態(tài)勢,明顯是劉循、張任和劉璝處于弱勢啊,肯定是得益于了雒城的城防堅固,軍師龐統(tǒng)心急之下親自帶兵攻城,才被射死了。所以張任就工具人,真正射死龐統(tǒng)元兇是他劉循,是劉循把雒城經(jīng)營得鐵壁銅墻了。
到了公元263年,鄧艾偷渡陰平后,同樣也需要連續(xù)跨過好幾個要塞據(jù)點。先是江油,再是涪城,再是綿竹,再是雒城,最后是成都。和劉備當年是一個道理啊。此時劉循如果有幸還活著的話,劉循應該依然被后主劉禪囚禁在成都,因為《三國志》記載了:是以劉璋二子之后,分在吳、蜀。劉循當時被安排留在了蜀地,但是劉禪肯定是打死不敢用劉循的。
鄧艾哪怕在綿竹把諸葛瞻殺掉了,但要抵達成都,必須還要路過雒城。如果劉循還活著的話,給劉循數(shù)千部隊,必然能射死鄧艾,成都或許可保。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