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三十七歲登頂權(quán)力巔峰,也在三十七歲那年被亂刀砍死。他殺了北魏朝廷一千三百人,卻至今有人說他是“護國英雄”。
我不認同,他救過北魏沒錯,可他也親手把它推下深淵。爾朱榮到底是個英雄,還是一頭披著戰(zhàn)甲的屠夫?得從頭說起。
契胡梟雄——從邊疆酋長到軍事強人
北魏末年,政權(quán)腐爛,北邊六鎮(zhèn)瀕臨崩潰,這個時候,有一個契胡族的年輕人站了出來,他叫爾朱榮。
這家伙的祖上早在北魏初年就已混進貴族圈。他的曾祖爾朱羽健、祖父爾朱阿缽、父親爾朱新興,代代為北魏出兵出馬。
尤其他父親,仗著“家世豪擅,財貨豐盈”,每逢朝廷打仗,總是捐馬捐糧,換來“平北將軍”“第一領(lǐng)民酋長”的封號,風頭不輸一般權(quán)臣。
別看這人是契胡族,卻比很多鮮卑、漢族大臣更懂北魏的官場節(jié)奏。用現(xiàn)在的話講,爾朱榮是軍政一體化的土豪出身。他從來不玩虛的,掌權(quán)靠兩樣東西——人馬和地盤。
轉(zhuǎn)折點在正光五年,524年。沃野鎮(zhèn)起義,六鎮(zhèn)全面失控,北魏朝廷完全懵了。這個時候,爾朱榮沒去洛陽邀功,而是在家門口辦事。
他把自家牧場拆了,召集了一幫“義勇”,給衣服、給馬,拉起一支能打的契胡軍隊。這種土辦法,卻比朝廷那套官軍體系管用,他的地盤成了亂世避難所,秀容川成了北方豪強的中轉(zhuǎn)站。
大批從懷朔、武川流出的戰(zhàn)將,全跑到爾朱榮那里避風頭。像誰?竇泰、孫騰、賀拔岳、侯莫陳崇……這些人后來哪一個不是一方人物?可最早,都是靠爾朱榮收留才熬下來的。
到了526年,爾朱榮已經(jīng)不是地方豪強了。他敢直接拿下肆州,自己任命官員,朝廷干脆默認,誰敢反抗?
從一個邊地酋長到割據(jù)一方的軍閥,他只用了三年。
你說這種人是亂臣賊子?可那時如果沒有他,北魏很可能早就被六鎮(zhèn)起義吞掉了。
所以很多人嘴上罵,心里卻清楚:得靠這家伙。
血洗河陰——從“護駕”到“屠城”
528年,北魏再出亂子,這次不是地方造反,是宮廷內(nèi)斗。
靈太后聯(lián)手情夫毒死了孝明帝,擁立一個三歲小兒當傀儡皇帝。消息一出,朝堂震動,邊將更慌,爾朱榮當時就知道,這場亂局,得他來收拾。
他沒直接說“造反”,而是借高歡的嘴,提出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清君側(cè)”。
這三個字,聽著熟不熟?東漢王允董卓、東晉王敦王導、北宋高俅蔡京,每回政變都得有個這玩意兒當擋箭牌。
爾朱榮也是老油條,他沒有馬上動手,而是先做鋪墊。他在河內(nèi)會見元子攸,把他捧成“孝莊帝”,打著匡扶正統(tǒng)的旗號南下。
接著就發(fā)生了震驚北朝歷史的一幕:河陰之變。
四月十三日,爾朱榮把朝廷王公大臣一網(wǎng)打盡。他先沉死胡太后和小皇帝,然后邀請數(shù)千文武百官來“祭天”,實則設(shè)伏屠殺。
契胡鐵騎包圍營地,弓箭、馬蹄、長刀,幾個小時內(nèi),當朝死了一千三百多名高官。你沒看錯,一千三百人,等于整個北魏高層的半壁江山。
你以為這只是復仇?錯,他在清洗異己,重塑朝局,把過去一百年那些攀附拓跋貴胄的權(quán)臣統(tǒng)統(tǒng)除掉。
問題是,他殺得太狠。
這場屠殺的震懾力是有效果的,孝莊帝那天登基,只剩山偉一個人在南闕謝恩。其他人呢?不是死,就是逃。
郢州、南荊、北青州的官員嚇得連夜逃到南梁。這下可好,南梁不費一兵一卒拿下大片北魏土地,北方權(quán)臣割地讓人,南方諸侯坐收漁利。
這算哪門子護國?
而爾朱榮卻毫無愧色,他認為自己是在清洗腐朽舊官僚,是在重塑國家秩序。可問題在于,他用的是血,用的是尸體。
這不是曹操式的權(quán)術(shù)清洗,這更像董卓寧愿燒了洛陽,也要重新洗牌。
可即便如此,當時不少人還是認他“護國”,為什么?因為亂世沒有中間地帶。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爾朱榮太懂這個邏輯。
他不需要讓所有人滿意,他只要讓對手死、讓軍隊服、讓皇帝怕,就夠了。
問題是,這種“秩序”能維持多久?后面那把刀,已經(jīng)磨好了。
掃平四方——一個屠夫如何成為“護國者”
河陰之變后,爾朱榮沒時間享受勝利,他知道,真正的敵人還在外面。
起義軍的老大葛榮,在河北已經(jīng)鬧出大動靜。燕、幽、冀、定、瀛、殷、滄七州全是他的地盤。自立為帝,國號齊,改元“廣安”。你聽這架勢,活脫脫一個草根版劉邦。
葛榮兵力驚人,自稱百萬,且不說真假,這股力量確實讓北魏高層焦頭爛額,沒人敢輕敵。
除了爾朱榮。
他沒請示、沒觀望,直接帶兵出滏口。前鋒是侯景,高歡則在陣前誘降,戰(zhàn)術(shù)很清晰:前面誘敵,后面突襲,里應(yīng)外合。
葛榮果然中計,兵敗被俘,十萬義軍一夜崩潰。
你說這場仗打得有多快?一個月之內(nèi),北方起義的大旗就被扯下了。
爾朱榮沒停,他接下來干了一件最讓人服氣的事:安置降兵。
打完仗,十幾萬義軍兵敗投降,正常軍頭早開始清洗、報復、殺雞儆猴,可他沒有。
他第一時間下令就地遣散,不攔路、不殺人,讓士兵帶著家屬各自離開。他清楚,那些人不是葛榮死忠,頂多就是求個飯吃。
等人群走散百里之后,他再派人設(shè)卡收編,按出身、背景、能力重新組織。之前的將領(lǐng),一部分原職使用,一部分歸入自己軍制。
這一招,比任何一場勝仗都更有統(tǒng)治力。
你可以說他殺得狠,但你不能說他沒腦子,他知道哪該下刀,哪該穩(wěn)手。
然而,還沒等北方安定,南方又出亂子了。
南梁皇帝蕭衍聽說北魏內(nèi)亂,想趁火打劫,他扶持北海王元顥為偽魏帝,派陳慶之率大軍北伐。
陳慶之是誰?一介白衣,從文官做到主帥,歷史少有。他領(lǐng)兵打下梁國、滎陽、虎牢關(guān),北魏孝莊帝連夜逃亡。
洛陽城失守,元顥在睢陽南登基。
消息傳到爾朱榮耳中,他第一時間親自去找孝莊帝,他不是來安慰,而是來分兵權(quán)。他說:“現(xiàn)在天下人心不定,兵馬必須歸我統(tǒng)調(diào)。”
這時候,他已經(jīng)不裝了,皇帝算什么?兵權(quán)最重要。
爾朱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集結(jié)大軍,糧草、兵器、輜重源源不斷,十天內(nèi),數(shù)萬鐵騎再次成軍。
他沒有繞道,直接橫渡黃河,沖進梁軍營地,那一戰(zhàn),陳慶之大敗,元顥逃命,最后被魏兵所殺。
從被動防守到主動反攻,他只用了一月。
你說他像不像曹操?又像不像項羽?
他不靠血統(tǒng)、不靠門閥,只靠軍功,他說的每句話后面都跟著十萬兵。他手下那些將軍,像侯景、賀拔勝、高歡,沒有一個是書生,全是打出來的漢子。
問題是,他的軍功越大,他和孝莊帝的矛盾也越深。
宮門血影——英雄終結(jié)在刀鋒下
530年,爾朱榮已經(jīng)成了這個國家最有權(quán)力的人。他鎮(zhèn)壓了北方義軍,打敗了南方梁軍,關(guān)中叛軍也已交由堂兄爾朱天光解決。
所有軍政大事,全由他晉陽坐鎮(zhèn)決斷。
孝莊帝呢?不過是個擺設(shè)。
但皇帝再軟,也是帝,他憋了太久。尤其是爾朱榮還干了一件讓他無法忍的事,逼他娶自己女兒。
孝莊帝原本對爾朱家還有一絲敬畏,可這層窗戶紙一破,仇恨就堆上了。
皇后仗著是爾朱榮的女兒,動輒頂撞皇帝。有一次在宮中大吵,她放話說:“我爹把你扶上帝位,你還敢對我擺臉?”
換誰能忍?
那年秋天,孝莊帝設(shè)局,先是讓使者飛報爾朱榮,說皇后產(chǎn)下太子,要他進宮慶賀。
爾朱榮沒多想,只帶幾十騎兵入宮。
走進明光殿,剛剛跨過門檻,就被伏兵砍翻,孝莊帝親手用刀刺入他腹部,刀未拔出,爾朱榮倒地。
那一天,他三十七歲,他的十四歲兒子也死在亂軍之中。
皇帝和他同歸于盡?并沒有,孝莊帝雖然后來被爾朱余黨反撲殺死,但他終究成了那個干掉爾朱榮的人。
他死了,問題卻沒解決。
誰接他的班?沒人。
元天穆死了,兒子太小,爾朱天光、爾朱兆等人各自割據(jù),開始內(nèi)斗。
與此同時,高歡從幽州起兵,南下進京;宇文泰在關(guān)中自立門戶。
北魏兩頭開裂,東魏、西魏,隨之誕生。
這就是爾朱榮的結(jié)局。
他不是曹操,因為他沒有一個能接班的司馬懿,也不是董卓,他沒來得及玩到最后一招。
他就是爾朱榮,一個把國家救回來,又親手掏空它根基的契胡將軍。
他該被記住,不因為他“護國”,而因為他讓這個國家用三年時間,從中央集權(quán)直接走進裂變崩塌。
你說他是英雄?那就得問問死在河陰那一千三百人答不答應(yīng)了。
參考資料:
《魏書》卷七五《爾朱榮列傳》
《資治通鑒》卷一五三、一五四
《北史》卷五十四《爾朱榮傳》
山西省地方志《朔州志》
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第五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