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的一場印巴空戰,徹底讓印度見識到了中國強大的國力。想必莫迪也是這時候開始大徹大悟的?
怎么說呢?當美國還在兜售F-35時,中國已構建起覆蓋“研發-生產-實戰”的完整軍工體系。印度前空軍參謀長拉哈坦言:我們花30年走完的彎路,中國用10年就甩開我們兩個身位。
2025年7月,莫迪政府突然對中國連退三步:恢復凍結五年的旅游簽證,公開將中印關系定位為“發展伙伴”,邊境線上更出現中印士兵聯合巡邏的歷史性畫面。這場戰略急轉彎背后,是一場慘烈空戰的震撼教育,是西方盟友的背棄刺痛,更是一個地區強國在殘酷現實前的清醒轉身。
具體而言,印度對華三連退:是莫迪的“去西方化”戰略轉身!
第一步:簽證破冰
7月24日零時,印度駐華使館重啟中國公民旅游簽證。盡管設下“10萬元銀行存款+僅限北上廣遞簽”的高門檻,但五年堅冰終被打破。印度網友在使館微博留言:我們朝著正常化邁出一大步。民意的松動比官方宣言更真實。
第二步:邊境降溫
加勒萬河谷曾見證流血沖突,如今中印士兵在此聯合巡邏。7月23日第34次邊境事務磋商中,雙方首次承諾“共同維護和平”。更具象征意義的是,印度對雅魯藏布江超級水電站選擇沉默,接受中方每日共享水文數據的安排。實力面前,對抗正讓位務實。
第三步:戰略正名
印度外長蘇杰生在北京對王毅明確表態:中印是“發展伙伴”而非競爭對手,全力支持中國主辦上合峰會。當美國施壓印度遠離金磚事務時,印度卻高調參與金磚合作,“平衡外交”的天平首次向東方傾斜。
經濟鐵三角的齒輪卻已開始轉動:中俄印三國手握全球70%稀土、65%鋰資源,形成“俄能源-中制造-印市場”的天然閉環。印度智庫“尼提·阿約格”已提議:允許中企免審查收購印企24%股份。若此閘門打開,資本洪流將重塑南亞格局。
印度對華政策的戲劇性轉向,本質是莫迪政府在經歷西方“盟友”的反復背刺后,被迫做出的戰略清醒。這一轉變背后,是印度“制造業大國夢”在西方利己主義面前的徹底破碎,更是美國將印度從“扶持對象”降格為競爭對手的殘酷現實。
我這么和大家說吧,特朗普上臺后,毫不留情地將印度標簽為“全球關稅之王”,并對鋼鐵、汽車、化工品加征25%關稅。這不僅導致塔塔集團等企業訂單暴跌、失業率飆至12%,更暴露了美國所謂“盟友”的真實面目。當印度市場妨礙美國利益時,白宮會毫不猶豫地揮動貿易大棒。
更諷刺的是,美國一邊施壓印度開放市場,一邊卻拒絕給予對等優惠:印度摩托車面臨美國100%關稅,而美國同類產品在印關稅僅2.4%。這種赤裸裸的雙重標準,徹底粉碎了莫迪以市場換技術的幻想。
正如《印度斯坦時報》的評論:“莫迪終于明白,與其在華盛頓的屋檐下瑟瑟發抖,不如到北京的大國棋盤上尋找生機。”而中國,這個正在書寫新國際秩序的國家,正用開放與包容,為印度乃至整個發展中國家,提供著不同于西方的現代化路徑選擇。
現在已經印度國內不少專家向莫迪建議,莫迪應該代表印度政府參與中國93閱兵式!這是進一步加強中印合作的契機。
9月3日的北京,天安門廣場或將見證歷史性場景:普京與莫迪在反法西斯勝利的禮炮聲中握手。若成真,這一幕要感謝的不僅是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更有巴基斯坦上空那幾架呼嘯而過的殲-10CE。正是它們發射的霹靂-15導彈,擊碎了印度“西方靠山”的幻夢,也擊醒了這個古老文明對亞洲命運的重新認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