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國橫掃歐洲,法國在1940年6月17日向國民宣布放棄抵抗,同時向德國發出停戰請求,德法兩國在6月21日開始停戰談判,22日簽訂停戰協定,其中明確規定了法國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德國占領區,另一部分為德國扶植的傀儡政府。
紅色為德占區,藍色為傀儡政府
雖然這個傀儡政府法定首都是巴黎,但是因為巴黎在6月10日就被德國占領了,實際上的首都是法國中部的維希市,所以這段時間內被稱為“法國維希政府”,或者“維希法國”,國家元首由貝當擔任。維希法國繼承了原來法國的大多數殖民地,只失去了少部分殖民地,例如遠東地區的越南殖民地被日本搶走了。
淺綠為德占區,深綠為維希政府
在6月18日,也就是法國向國民宣布放棄抵抗的第二天,在英國倫敦的法國國防部次長戴高樂,當即與丘吉爾合作成立了法國的流亡政府,向英國法國民眾發布宣講,號召法國人繼續抵抗德國,“自由法國”運動由此展開,但是在初期僅獲得了英國的承認,美國、蘇聯都承認“法國維希政府”,直到美蘇加入戰場以后,才調轉過來支持自由法國政府。
愿意歸屬自由法國的殖民地就更少了,畢竟自由法國是個流亡政府,是沒有領土的,所以初期作戰,兵員主要還是來自于非洲的殖民地。
紅色部分為支持“自由法國”的法屬殖民地
兩個法國政權首次爆發大型戰役是在1940年9月份的西非達喀爾,此時法國已經投降三個月了,美蘇都沒有參戰,德國還在為不能跨過英吉利海峽進攻英國本土而發愁,只能派遣空軍與英國纏斗。
英國此時已經被堵在了本土,無力再打回歐洲大陸,只能通過世界其他地方的殖民地來反擊軸心國,由于法國投降時,英國對法國海軍艦隊的突襲,已經導致英國和維希法國的關系破裂,進入了敵對狀態。在英國人的視角里,法國已經投降了德國,那法國的殖民地也已經歸屬為德國了,所以英國和自由法國都極其重視在非洲的殖民地。
英國和自由法國首先奪取西非達喀爾,最重要的原因是拿下達喀爾,可以給大西洋的英國海軍減輕很大壓力。
西非達喀爾的位置
這次行動的指揮官由戴高樂擔任,他堅信自己可以通過談判,來讓達喀爾站在自己這一邊,但是需要一支強大的艦隊來威懾對方。英國對此次戰役也是極其重視的,把當時最先進的航母“皇家方舟號”也派遣過來,同時還有17艘戰艦,與8000名陸戰士兵,組成了臨時的“自由法國”艦隊,行動被命名為“威嚇行動”。
皇家方舟號航母
在歐洲被德國所滅亡的波蘭、比利時、荷蘭、挪威等國家,都在倫敦建立了流亡政府,且從國內號召來了一群繼續抵抗德國的力量。對于達喀爾戰役,這些流亡政府也是有出力的,不過主要是派遣運輸船來運送物資和陸戰士兵,基本沒什么貢獻,因為整場戰役下來,都只涉及到海戰,沒有陸戰。
波蘭流亡政府的士兵
1940年9月23日,在航母上起飛的幾架飛機在達喀爾拋撒了大量傳單以后,嘗試在陸地機場降落,結果剛降落就被俘虜了,皇家方舟號航母也遭遇炮擊,此時的法屬達喀爾態度已經很明確了,就是效忠“法國維希政府”,但是戴高樂仍然希望和達喀爾的法國總督談判。
位于達喀爾的維希法國艦隊總共7艘戰艦和3艘潛艇外加數個海防炮,總體來說戴高樂的艦隊優勢很大。
海戰中的法國軍艦喬治·雷古斯號
在一艘達喀爾的法國軍艦意圖離開港口,遭到“澳大利亞號”重型巡洋艦的警告驅回之后,雙方爆發了海戰,這場海戰持續了三天,期間戴高樂艦隊也嘗試過登陸,但都失敗了。
最后維希法國艦隊沉沒了1艘驅逐艦和2艘潛艇。戴高樂艦隊4艘戰艦嚴重受損。戴高樂艦隊有著極大優勢的情況下,打了三天海戰都沒能登陸達喀爾,而最初戴高樂承諾的是用艦隊來威懾對方,與達喀爾的法國總督談判來獲取達喀爾。英國不愿讓自己的軍艦白白消耗在這里,便叫停了進攻,由此結束了達喀爾戰役,妥協了達喀爾繼續效忠維希政府的決定。
維希法國元首貝當和德國元首
經此一戰,戴高樂的地位在盟軍中有了很大的降低,而其他法屬殖民地,也更加堅定地在“自由法國流亡政府”和“維希法國傀儡政府”之間選擇了后者,同時法國維希政府也向德國證明了自己是值得信賴的好伙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