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徐鳴)7月26日下午到27日凌晨,北京密云西北部地區遭遇強降雨,最大降雨量超過300毫米,達到特大暴雨級別。暴雨導致石城鎮、馮家峪鎮和不老屯鎮部分道路中斷,部分電力設施受損。新京報記者從石城鎮張家墳村村干部處獲悉,27日凌晨,村干部開始組織轉移村民,整個轉移過程持續至凌晨四點半,共轉移約360人。
“每年都發水,沒想到今年這么大。我家老太太85歲了,她都沒見過這么大的水。”崔女士說。她是石城鎮張家墳村人,在村里經營民宿已有15年。
自7月19日進入主汛期以來,她對雨情已有所警覺。“只要一有點雨,群里就會轉發預警。”崔女士說,兩天前,村里負責民宿管理的工作人員還在群里通知:防汛期間建議不接待游客。她還專門準備了蠟燭和壓縮餅干,以備不時之需。
約兩天前,周邊景區相繼因防汛關閉。她原本接待的33位游客,已有25位提前離開,剩下8人打算再住一晚,結果因此次暴雨被滯留。
崔女士平時不常住在村里,民宿由4位員工打理。26日,她看著連下好幾天大雨,便專程從密云城區返回村中查看老屋是否漏水。下午四點,她看天色還早,便又開車回了密云城區。她說,下午雨勢格外猛烈,“山上平常不流水的地方,都跟瀑布一樣,往下潑水”。
傍晚六時許,民宿群里傳來消息,有人在找沙袋——山上流下來的水漫進地勢低的民宿院子里。次日凌晨三點,崔女士接到村干部電話,通知撤離。彼時,她告知村干部自己已回到密云城區。
早上六點時,她查看群消息,發現“大家一夜沒睡”,不少村民家中進水,村干部組織大家連夜撤離。崔女士的弟弟在村里,凌晨五點來電稱,救援車早已抵達村內。村民在微信群內每隔一段時間接龍報平安,說明家中幾口人是否安全。
村內供電變壓器被沖毀,水井塌陷,全村斷水斷電。崔女士的民宿位于村中地勢較高處,客房可容納60余人住宿、百余人就餐。此次強降雨來臨,她的民宿與村內另外兩家位于高處的民宿一起,被設為臨時安置點,為村民和游客提供避險位。她說,因正值暑期,旅游旺季,民宿本就提前備了不少食材,能供60多人吃一兩天。
崔女士說,十幾年來,每逢汛期只要預警升至紅色,村民就會集中到她的民宿避險。彼時,民宿就成了大食堂:老人坐一旁歇著,其他村民有的擇菜、有的洗碗、有的擺筷,大家一起做一大鍋熱菜、一鍋涼菜,蒸一大盆米飯和饅頭,每個人都管飽。“我們一個村的都很團結。”她說。
另一位民宿老板告訴新京報記者,張家墳村是“民宿村”,幾乎家家戶戶開民宿。由于早就留意到天氣預報連日預警,她從上周五就暫停接待客人。她的民宿沒有游客滯留。
張家墳村村干部告訴新京報記者,該村共有96家民宿,當晚有約百名游客滯留,27日上午路通后部分游客自行離開。與往年相比,此次洪水最大不同在于“來得特別快”。
據其介紹,從昨天下午5點開始,部分村民家中陸續進水,村里隨即組織人員尋找沙袋等防汛措施。當晚12點左右,村干部開始組織村民轉移,整個轉移過程持續至凌晨四點半,共轉移約360人。
轉移過程并不容易。他回憶,凌晨三點左右,他帶領一行人前往村委會途中,突遇前方道路塌方,不得不臨時更換路線,前往地勢較高的民宿安置點。
此次安置主要集中在三家地勢較高的大型民宿中。此外,還有幾家小型民宿和村委會的會議室也臨時開放,用于安置滯留人員。
資料顯示,石城鎮位于密云區西北部,距城區約22公里。東北鄰馮家峪鎮,西北接懷柔區,南鄰溪翁莊鎮,東接密云水庫,西倚“北方小黃山”云蒙山。鎮域內擁有密云天門山風景區、捧河灣風景區等多個景點。
編輯 甘浩
校對 盧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