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從2000年上臺到現在,俄羅斯經濟起起落落,但石油天然氣這塊一直是支柱。俄羅斯是能源大國,歐洲不少國家離不開他們的氣。普京用這玩意兒當杠桿,挺會玩的。比方說,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后,西方國家開始制裁俄羅斯,凍結資產、踢除SWIFT啥的。普京沒慌,他直接限供天然氣給歐洲。
北溪管道那事兒大家都知道,供應量一下降到零,歐洲那邊冬天冷得夠嗆。德國工廠停工,法國電價飛漲,民眾上街抗議。俄羅斯通過這個,成功分化了歐盟內部,有些國家開始動搖對烏克蘭的支持。普京的邏輯簡單:經濟痛點比軍事打擊更有效,還不那么容易升級成全面戰爭。
這個經驗普京覺得中國也能用。他在2021年10月13日的俄羅斯能源周論壇上,接受采訪時候直說,中國大陸不需要動武來統一臺灣。因為中國經濟太牛了,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已經是全球第一,超過美國。
普京的意思是,中國就靠著經濟影響力,就能讓臺灣那邊慢慢靠過來。想想也對,中國大陸是臺灣最大的貿易伙伴,臺灣的芯片、電子產品、農產品啥的,好多都賣到大陸。臺積電、鴻海這些大廠,在大陸有巨額投資。
假如大陸搞點經濟措施,比如加關稅或限進口,臺灣經濟肯定受重創。鳳梨事件大家記得吧,大陸一禁,臺灣果農就傻眼了,堆倉庫的貨賣不出去。普京覺得,這種經濟壓力比打仗省事兒多了,還能避免國際反彈。
后來,2024年11月7日在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普京又重申了這觀點。他說支持中國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認為中國沒侵略意圖,而是靠經濟實力逐步推進統一。他把俄羅斯的能源策略當例子,暗示中國可以用貿易依賴來施壓。
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用經濟手段削弱西方援助,普京覺得這招靈。中國對臺灣的貿易額巨大,2023年兩岸貿易超過2600億美元,臺灣對大陸出口占總出口的40%以上。假如大陸收緊點,臺灣的半導體產業就得頭疼,那些依賴大陸市場的企業會開始游說政府調整政策。普京的經驗就是,別急著上軍事,先用經濟磨。
當然,普京說這些話也有他的小算盤。俄羅斯和中國關系越來越鐵,2022年2月倆領導人簽了“無上限伙伴關系”,正好在俄烏沖突前。普京需要中國支持,買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還提供雙用途技術。中國也沒虧,俄羅斯成了可靠的能源供應商,還在國際上互相撐腰。
普京贊中國經濟統一臺灣,其實也在幫中國說話,順便嘲諷西方,說他們老愛用武力威脅。俄羅斯自己被西方制裁圍堵,普京自然希望中國別走軍事路子,避免給西方更多借口介入。
再深挖點,普京的經驗不是空談。俄羅斯從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開始,就用經濟混合戰。西方制裁后,俄羅斯轉賣能源給亞洲,盧布匯率雖波動,但經濟沒崩。2023年俄羅斯GDP增長3.6%,超出預期。普京用這個證明,經濟韌性比軍隊重要。
中國經濟體量大,制造業全球第一,臺灣很多供應鏈離不開大陸。比方說,蘋果的iPhone組裝,好多在大陸工廠。假如兩岸鬧僵,臺灣企業得找新市場,但哪那么容易?普京覺得,中國就靠這個,就能讓臺灣民眾看到統一的好處,而不是硬來。
不過話說回來,普京的經驗不是萬能藥。俄羅斯在烏克蘭付出了大代價,士兵損失、國際孤立啥的。中國大陸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框架下,臺灣保持自治。但保留武力選項,是為了防“臺獨”。普京說不用武力,可能是因為他看到經濟戰的潛力,但也知道軍事風險高。俄羅斯用能源施壓歐洲,成功拖延了西方援助,但沒徹底解決問題。烏克蘭還在抵抗,俄羅斯軍隊推進慢。普京的“成功”其實有限,經濟制裁也讓俄羅斯自己疼。
對中國來說,經濟統一聽起來靠譜,但實際操作復雜。臺灣有自己的政治體系,民眾認同感強。經濟依賴是事實,但光靠這個不一定能說服人心。兩岸交流多,文化旅游啥的,但政治分歧大。中國大陸推動惠臺政策,吸引臺灣年輕人來大陸工作創業。普京的經驗或許能啟發,用經濟拉近距離,而不是推開。但最終,統一得靠對話,不是單方面施壓。
普京還說過,臺灣問題是歷史遺留,中國有權解決。他在2023年北京訪問時,跟中國領導人聊得熱乎,強調戰略伙伴。俄羅斯支持中國一中原則,不承認臺灣獨立。普京用自己經驗勸中國別動武,可能是想避免全球沖突升級。假如中國武統,西方肯定介入,俄羅斯就更難受。現在俄烏打著,普京不希望多開戰場。
從全球看,普京的話有道理。經濟全球化時代,貿易戰比熱戰常見。美國對中國加關稅,芯片禁令啥的,就是經濟施壓。中國反制稀土出口,也疼到美國。普京的能源戰是典型案例,證明經濟武器能改變格局。中國對臺灣的經濟影響力巨大,2024年兩岸投資額上千億。臺灣企業離不開大陸市場,統一或許能通過經濟融合實現。普京覺得,這比軍事冒險穩。
但也不能忽略風險。經濟施壓可能適得其反,激起臺灣抵抗。普京的俄羅斯用經濟戰,但也招來更多制裁。中國得小心,避免經濟戰升級成軍事。中國大陸強調和平發展,九二共識為基礎。普京的經驗是參考,不是藍本。
總的來說,普京用俄羅斯經驗告訴中國,經濟實力是統一臺灣的關鍵。不用武力,就能通過貿易投資拉近兩岸。俄羅斯限氣歐洲,分化對手,中國可以用類似方式影響臺灣。聽著簡單,但執行需智慧。兩岸同根,經濟融合是正道。普京的話接地氣,提醒大家,實力說話比拳頭強。
再多說點,普京的經驗源于俄羅斯的能源優勢。中國有制造業優勢,全球供應鏈中心。臺灣芯片占世界一半,但原料加工多在大陸。假如大陸調整政策,臺灣產業鏈就亂。普京在2021年采訪中說,中國經濟潛力巨大,能實現國家目標不用威脅。這話有內涵,暗示經濟是軟實力。
俄羅斯在烏克蘭用混合戰,經濟加信息戰。中國對臺灣更注重文化經濟交流。兩岸一家親理念,強調共享文化。普京的成功是相對的,俄羅斯經濟雖穩,但通脹高。中國經濟增長5%以上,穩健。普京勸中國用經濟路,可能是羨慕中國的體量。
最后,普京的觀點有邏輯,經濟統一比武力統一省心。中國大陸作為臺灣最大伙伴,能用市場影響政策。俄羅斯用能源施壓歐洲,中國用貿易拉臺灣。這樣接地氣,不用大動干戈。當然,統一需時間,經濟融合是基礎。普京經驗值得借鑒,但中國有自己的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