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傍晚,就在幾個小時之前,中國代表才在聯合國安理會痛斥美方對加沙問題的雙重標準。以色列這邊卻突然打出“臺灣牌”,讓中方的耐心瞬間告罄。這一次,以色列不再是暗戳戳地敲邊鼓,而是赤裸裸地踩上中國的紅線。
72人,超過議會半數,來自11個政黨,這不是少數人的“個人行為”,而是以色列政壇的一次集體表態。
更令人警覺的是,這份聲明中不但支持臺灣參與國際組織,甚至將臺灣稱為“國家”。言辭之激烈,立場之鮮明,堪稱近年來最嚴重的一次涉臺挑釁。以色列議會的這場“組團作秀”,背后顯然并不簡單。
三周前,以色列未來黨議員托波洛夫斯基才剛剛結束“竄臺”之行,在臺北與賴清德、蕭美琴等人密談數日。
回國不久,他便帶頭發動這場“友臺聯署”,在社交媒體上反復吹捧臺灣是“民主燈塔”。就在聯署發布的前一天,臺當局承諾為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的定居點修建一座醫療中心。金錢與政治的交易,從來都不需要明說,只要看結果就夠了。
臺當局這場“金元外交”玩得不算高明,卻正中以方下懷。西岸地區被聯合國認定為非法占領區,臺當局卻甘愿投入重金建設,換來的就是這份聯署聲明。明面上是“人道援助”,實則是為謀“獨”制造國際聲浪,為“臺獨”分子撐腰打氣。
以色列這波操作,簡直是給自己埋雷。就在72名議員簽字的當天,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立即發布強烈聲明,直指以方“變相挑戰中國主權”,并提出嚴正交涉。
發言人更是毫不客氣地質問:“誰在背后攛掇這些政客?”這番話一出,意味著中方已不再打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以色列想借臺灣問題敲打中國,卻沒意識到:中國的反擊,遠比他們想象得更猛烈。
7月24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在安理會現場發難,直面美方代表發出靈魂質問:“你們若真關心穆斯林,為何對加沙的慘況視而不見?”這是對美國的警告,也是對以色列的控訴。傅聰的發言一出,數十家國際主流媒體第一時間轉發,將以色列行為推上國際道義的審判臺。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數據顯示,僅2025年上半年,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已造成超過6800人死傷,國際社會要求其停止暴力行為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法國總統馬克龍更是在7月25日宣布,將于9月在聯合國大會上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并致信阿巴斯,重申法國對“兩國方案”的支持。就在以色列高興于“臺以關系再創新高”的同時,國際社會卻在加速孤立它。
這一次,以色列不僅站錯了隊,還選錯了時間。以巴沖突膠著、黎巴嫩真主黨火箭彈頻襲、伊朗虎視眈眈,內政不穩,外交失衡,結果還要多開一條戰線,與中國正面對撞。這是在自己傷口上撒鹽,也是給美國遞刀子。
中國的反應,迅猛而精準。7月23日下午,中方高層應約會見以色列駐華大使,明確指出“臺灣問題事關中國核心利益”,并警告以方“不要在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
這場會談被外界視作一次“最后通牒”,中國已將臺海與中東局勢捆綁處理,以色列的每一步在臺灣問題上的動作,都會帶來中東問題上的連鎖反應。更具有戰略意義的是,中國手中還有一張王牌:伊朗。
伊朗長年受到以色列打壓,一直希望中方提供防空系統與戰斗機。近期,中國與伊朗簽署石油結算換武器協議,涉及紅旗-9B防空系統、殲-10CE戰機等核心裝備。
外媒稱,中國已開始協助伊朗建立導彈生產線,復制“巴基斯坦模式”。這意味著,一旦中方放開手腳,以色列的F-35空中優勢將不復存在。
以色列顯然低估了中國的戰略定力,也低估了“一個中國”原則在中國外交體系中的分量。過去,中以在科技、農業、經貿等多領域合作緊密,半導體技術交流頻繁。如今,一旦中方采取經濟制裁或技術封鎖,以色列高科技企業將首當其沖。
這不僅是一次臺海問題上的外交較量,更是一次中東地緣格局的重新洗牌。臺當局在這場風波中自以為得計。島內媒體大肆宣傳“臺灣國際空間擴大”,民進黨政客趁勢炒作“外交突破”。
可事實上,他們的“興奮”,只是在國際體系中的曇花一現。巴勒斯坦問題如今成為全球正義的焦點,而臺當局卻選擇與制造沖突的一方綁在一起,在“國際道義”這張牌上徹底出局。
印尼、馬來西亞、埃及等國紛紛對臺以勾連行為表示不滿,認為臺灣不顧中東民眾死傷、站隊以色列,是“助紂為虐”。中東媒體更直言,臺灣“人道援助”的背后,是赤裸裸的交易、毫無道德底線。“臺獨”分子以為能借助以色列打開國際組織之門,殊不知門還沒敲開,就已經惹得眾怒。
中方的策略并非一味抗議,而是雙拳出擊:外交上封堵臺當局一切“借雞生蛋”的空間,地緣上加大對中東反美陣營的支持。從敘利亞到胡塞武裝,從伊朗到巴勒斯坦,中國的“朋友圈”正在對以色列形成戰略包圍。
以色列未來黨議員托波洛夫斯基或許沒想到,他那次“竄臺”的炫耀行為,正是將以色列拖入大國博弈漩渦的“導火索”。這場政治投機的代價,遠比他想象中沉重。
當以色列在“臺灣問題”上越走越遠,中方已不再只是口頭抗議,而是實質反制。外交上,中國不排除在聯合國層面阻止以色列參與多項國際事務,經濟上,制裁高科技合作與技術出口隨時可能落地。
軍事上,則是對以色列最敏感的痛點——中東安全格局的重塑。玩火者,終將自焚。以色列若不懸崖勒馬,下一步將面臨的不僅僅是中方的反制,更可能是全球南方國家的集體反感。
臺當局,也將在一次次“借殼外交”的鬧劇中,逐漸失去國際社會的信任。誰在博弈中走得更遠,不在于一時的喧嘩,而在于誰真正掌握了戰略主動。
以色列72名議員聯署支持臺灣參與國際組織,是一次危險的試探,中方迅速反制,展現出戰略定力與應對智慧。臺當局妄圖借機擴大“國際空間”,卻反而暴露了其國際投機本質。隨著中方在中東布局加快,未來局勢發展值得持續關注。
信息來源:
[1]以色列議員公然將臺灣稱為“國家”,我使館:嚴正交涉 觀察者網
[2]中國駐以色列使館發言人就以色列個別議員挑頭搞涉臺聲明答記者問 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