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俄羅斯和烏克蘭代表團在土耳其以閉門形式繼續談判,然而只談了一小時就草草收場,雙方的訴求相去甚遠,唯一拿得出手的成果,就是雙方同意交換1200名戰俘,外加俄方“慷慨”歸還3000具烏軍士兵遺體。
但真正透露玄機的,是烏克蘭代表團身上的行頭——當俄方清一色西裝筆挺步入會場時,烏方代表團里只有一人還倔強地套著迷彩服,其余人換上西裝,團長烏梅羅夫甚至一身高領毛衣登場。這和5月談判時烏方全員軍裝、連翻譯都刻意避開俄語的“戰地指揮部”風格判若兩人。這身裝扮變化,像是無聲地承認了一件事:相持階段結束,開始進入收尾模式。
這也使得特朗普的“50天最后通牒”,像一記啞炮。他放話說50天內不和平就制裁俄貿易伙伴,甚至威脅要拉上歐洲給烏克蘭送“愛國者”導彈。可普京眼皮都沒抬——俄軍繼續在頓巴斯步步推進,無人機日夜轟炸哈爾科夫的居民樓,連克里姆林宮發言人都提前潑冷水:“別指望什么奇跡突破。”
俄羅斯卡死了兩條“紅線”:烏克蘭必須承認克里米亞和四州歸屬俄方,并保證永不加入北約。當戰場上還能一寸寸啃土地時,誰會在談判桌上主動松口?
衣服會變,戰場的邏輯卻不變:軍事優勢方掌握著談判的定價權。當普京的迷彩服在前線步步為營,烏代表團換上的西裝更像一種無聲的妥協姿態。戰場拿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得到——這一課澤連斯基終于學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