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輿論上又開始密集討論印度總理莫迪是否會赴華參加9·3閱兵?一個簡單的判斷是,需要將“訪華”和“參加閱兵”分開討論,莫迪有可能會在8月底來天津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但大概率不會參加閱兵。為什么這么說呢?主要有三大原因。
首先,莫迪不愿惹怒美歐為代表的西方陣營。中俄已經明確被西方世界視為戰略競爭對手,此時參加中方主導的閱兵活動,會引發西方陣營的“誤解誤判”。這從5月份俄羅斯勝利日閱兵當中就可見端倪。當時,莫迪也未訪問俄羅斯,只是派遣了國防部官員出席典禮活動。在處理9·3閱兵的問題上,印度恐怕也會采取同樣的標準,派遣國防部官員或者駐華使節參加相關活動。
其次,印度在二戰當中的表現,使其不愿在“抗日”問題上過于高調。實際上在二戰期間,印度的抗爭史當中,有大量的代表人物甚至是“民族英雄”,本質上是親日分子。當時,很多印度人希望借助日本的力量,來趕走英國殖民者,甚至站在了軸心國的立場上。比如,親日派錢德拉·鮑斯的畫像,甚至都和尼赫魯、甘地并列放在印度議會當中。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怎么可能期待印度參加以抗日為名的紀念活動呢?
第三,當前印度和日本的關系非常良好,印度不愿因此而得罪日本。且不要說莫迪和安倍晉三良好的私人關系,在安倍國葬之時,莫迪是少數幾個親赴東京送行的外國領袖。當前,印度和日本也是所謂印太四國機制(QUAD)的核心成員。莫迪沒有理由因此開罪于日本,損害印日緊密的全方位合作。
因此,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的角度出發,莫迪出席9.3閱兵的可能性都不大。但印度近期改善對華關系的意圖非常明顯,莫迪極有可能在上合組織峰會之前訪華,并進行國事訪問,而在9·3之前就離開北京。這樣一來,既能實現中印關系的破冰,又能避免引發西方世界的不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