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有意思在哪?
不是王驍演得多好大家才夸,而是他憑一張海報,硬生生把一群整天刷流量、拼臉的流量咖摁得啞口無言。
說白了,這圈子很少為“演技”閉嘴,王驍這次真是稀罕。
你以為是“戰爭片”?錯,是“人心片”
7月22日,《南京照相館》的那張終極海報一出來,朋友圈刷屏。沒有大場面、沒有煽情口號,就是一群躲在戰爭陰影下的小人物,可那雙雙眼睛,像釘子似的敲你心口。尤其是王驍,他飾演的“金承宗”眼里那種死死咬著牙根的克制感,讓人隔著屏幕都能聞到恐懼的味兒。
這人不靠嚎叫搶戲,他演的是“忍”,那種明明怕到要窒息,卻還得假裝若無其事的勁兒。這才是戰爭的真相——普通人活得都像一只貓,抖著毛但不敢叫。
金承宗原本不過是個開照相館的,拍照拍得好,人也體面,有家有口。可1937年冬天,一切碎得比相紙還快。
他為了活命,晚上偷偷往門口潑大糞,熏得自己家人都快吐了——不惡心別人,自己就得死。可最狠的不是這些,而是當他意識到,哪怕要命不要,有些事還是得做。這段心態轉折,王驍演得沒一句臺詞都讓你覺得扎心。
很多人說,這次王驍“又穩了”。我覺得更準確的說法是:這人壓根沒想紅,他只是演活了一個人。在這個圈子里,這已經罕見到可笑。
出生在鎂光燈下,卻被父母硬生生拽出來
你知道嗎?王驍是個“星二代”,但他走到今天這步真是靠命硬。
他媽是王馥荔,那個八十年代“銀幕第一嫂”,他爸是王群,舞臺劇導演,都是圈子里混了一輩子的人。按理說,這種家庭環境,隨便拿出來就能幫他鋪好路,可偏偏他父母一點沒打算幫,甚至死死地擋著。
為什么?因為這兩位看得透。王群在劇場熬了幾十年,王馥荔自己從紅到淡,她倆比誰都清楚,這條路有多辛苦——十個人里,九個一輩子都是陪襯。他們想讓兒子好好過個普通人的日子,吃家常飯、逛菜市場、平平安安一輩子。
王驍小時候就想演戲,8歲有劇組找他演小游擊隊員,興奮得連書包都想扔了,可父母直接回了“不行”。初中排《雷雨》,他搶到周萍的角色,母親還是一句話:不去。
幾次三番下來,王驍只能憋著這口氣,老老實實出國留學,學了六年三維動畫,還讀了工商管理碩士,畢業直接拿到一份年薪不低的工作。換別人,這就是“好命”。但他不甘心——這人心里那根弦,一直繃著。
他是怎么讓“星二代”三個字失效的
有意思的是,很多星二代高調出道,一上來就掛著“我是某某的孩子”的名號,哪怕被罵也要混個臉熟。可王驍不是——他直接把自己當透明人,從群演干起。
沒提過父母是誰,沒拿過一個“星二代”的便利。群演怎么干,他就怎么干,擠公交、領最低的片酬,熬夜跑通告。圈里人都知道他“軸”,但沒一個敢笑話他,因為這人真是在拿命熬角色。
2017年,他憑《六年,六天》提名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新人,那時大家才問:“這是誰?”再到《流金歲月》的楊柯——一個外形不算出眾、身高不到一米八的男人,硬是演出了“兩米八氣場”。那種給下屬撒錢時的利落勁兒,簡直讓所有打工人隔著屏幕喊“老板再給我發個紅包吧”。
這次《南京照相館》,王驍更干脆——直接讓圈子閉嘴。因為你無法質疑他——他演得就是一個真活著的人。
王驍這次火,不是因為他有什么“星二代光環”,更不是因為他會說漂亮話。他贏在一個老掉牙的東西:演技。
而這恰恰是這個圈子最稀缺的。多少人想紅,拼了命刷話題,可觀眾心里明白——演得好不好,鏡頭騙不了人。
所以這次,娛樂圈才安靜了。這種安靜,比一百個熱搜更有說服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