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27日報道 據《真實巴西》網站7月25日報道,7月25日,在巴西圣保羅召開的第二屆中拉人權圓桌會發布《中拉人權交流合作圣保羅共識》,這份文件確立了反思全球人權治理的目標和行動。
文件由來自中國及拉美和加勒比地區20個國家的代表簽署。會議期間,與會者不斷提及,人權議題不應再被用作政治議程來為攻擊和制裁辯護。
文件未點名具體國家,但也談到了西方干涉和人權工具化問題。文件指出:“我們反對將人權問題政治化,反對濫用人權議題干涉他國內政。”
據報道,簽署文件的國家強化了這樣一種認知:“各國人權事業的發展要依據自身歷史文化和發展階段,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和人權保障模式。”
在此意義上,圣保羅共識強調,“堅持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以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共同推進、相互協調”,同時指出,應為人權發展創造“和平安寧的環境”。
報道稱,如果說在官方文件中提出的批評是以外交辭令呈現的,那么與會專家和官員的發言則在譴責外國干涉和要求歷史賠償作為新的人權議程支柱方面更為尖銳。格林納達國家賠償委員會主席阿利·尼紹爾·薩利姆·吉爾說:“殖民國家通過榨取致富,我們卻變得貧窮。我們要求對原住民和非洲人民進行賠償。”
中國人權研究會副秘書長王琰文表示,當前,國際人權事業既迎來新的機遇,也面臨嚴峻的挑戰,各國唯有團結協作,才能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全球發展繁榮。
尼加拉瓜國民議會議員莎伊拉·納塔莎·唐斯·摩根認為,必要的合作模式需要“與那些歷史上包括殖民、奴役和武力征服人類的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國家模式形成對比,時代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圣保羅共識還指出,當今世界應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共同維護全球公平正義,“倡導各國堅持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形成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權治理”。
除了達成這一共識文件,會議還宣布啟動“中拉人權研究合作網絡”,促進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在人權領域開展合作研究。(編譯/韓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