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一年一度的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正在上演,其中,有大批角馬不斷橫渡馬拉河。
但您可能不知道,就在這些角馬長途跋涉的同時,湖泊中的火烈鳥們也迎來了它們一年中最豐盛的覓食季。這看似巧合的時間點背后,隱藏著東非生態系統中精妙的生命密碼。讓我們跟隨總臺記者的鏡頭,前往肯尼亞博格利亞湖去一探究竟。
總臺記者 李雪薇:這里是肯尼亞博格利亞湖,我身后聚集著成片的火烈鳥正在覓食。這片湖水的水溫以及適宜的鹽堿度,為火烈鳥喜歡的藍綠色藻類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境。而這些藻類的大量繁殖,也與草原上的角馬大遷徙息息相關。
角馬與火烈鳥的關聯,存在著一條看不見的“養分鏈條”。角馬遷徙時留下的排泄物,經雨水沖刷進入湖泊,成為藻類生長的天然肥料。這些養分還會催生浮游生物,為火烈鳥構建更豐富的食物網。火烈鳥食用的藍綠色藻類和蝦類富含蝦青素,經過消化吸收后沉積在羽毛中,造就了它們標志性的粉紅色外表。
肯尼亞國家博物館高級研究員兼鳥類學部門負責人 費利斯塔·馬拉基:火烈鳥和角馬的遷徙行為,既是進化使然,也受環境因素觸發,如降雨、溫度和食物供應。這兩種動物的遷徙表明,生態系統之間存在關聯性。
據專家觀察,氣候變化正深刻影響著博格利亞湖的生態平衡。與十年前相比,湖泊水域面積大幅萎縮,湖水鹽堿度持續攀升,直接導致藻類生物量顯著下降。與此同時,角馬種群數量減少、遷徙路線縮短,使得輸入湖泊的養分隨之減少。這雙重壓力疊加,共同造成了火烈鳥數量的銳減。
肯尼亞國家博物館高級研究員兼鳥類學部門負責人 費利斯塔·馬拉基:保護規劃必須具備整體觀,政策制定需考量生態系統關聯性,打破孤立思維、整合多元策略,實現可持續保護。
(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