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對中國示好,實則印度花花腸子一堆,對中方開出離譜條件。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印度緩和對華關系的事兒。
日前,印度駐華大使館宣布,中國公民現在可以申請旅游簽證前往印度,消息傳出后,中國外交部對此表示歡迎,強調促進人員往來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這意味著印度暫停對華簽證5年后,終于對華恢復了簽證。
印度放開對華旅游簽證
自去年10月中印領導人喀山會晤以來,兩國關系有了明顯改善,在邊境問題上逐步達成解決方案。今年,包括印度外長蘇杰生,防長辛格等各級官員同樣也是時隔五年再次訪華,釋放出明顯的緩和信號,印媒也紛紛稱印度對中國“示好”。
雖然印度方面恢復對華簽證展示了誠意,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印度的“誠意”仍然不夠,而且“花花腸子一堆”。首先就是,一個旅游簽證居然需要申請人提供連續6個月至少10萬元余額的流水證明,并且還要簽一份經濟狀況承諾書,證明自己有能力去印度旅游,這相比5年前的要求還更高了,好像生怕中國人賴著不走了一樣,把自大演繹到了極致。
印度放開對華旅游簽證
除此之外,申請人準備好材料后,必須由本人親自前往北京、上海或廣州的指定地點遞交,這樣繁瑣的程序不禁讓人聯想到美國簽證的嚴格標準,而且印度這樣的要求根本沒有恢復到5年前的水平,況且現在全球各國的簽證都講究一個便捷高效。
而且印度雖然放開了中國游客的旅游簽證,但并不意味著全面開放,簽證審批權仍掌握在印度手中。說白了就是申請歸申請,但不一定通過。而且,雖然旅游簽證放開了,但是針對中國留學生、記者等的限制、針對在印中企的壁壘以及中印直航的事情都沒有解決,只能說印度還需繼續努力。
要我來說,印度雖放開旅游簽證,但卻開出離譜條件,這種矛盾的心態可能跟中國恢復印度香客赴西藏神山圣湖朝圣有關。正是因為中方恢復了,印度礙于面子不得不做點什么,放開旅游簽證至少可以在外交互動上對中方有個交代。
印度總理莫迪
而且印度和美國最近的關稅談判也真的是不盡如人意,雙方的談判因農產品和乳制品進口問題陷入了僵局,而且特朗普政府的態度時而緩和、時而強硬,令印度在與美方談判時常常“摸不著頭腦”,無法預測美方的真實意圖。
再加上美國近期對華態度放軟,這讓印度意識到,與中國改善關系迫在眉睫。其實,自中印邊境沖突以來,印度在外交政策上一直嘗試“左右逢源”,希望既能從中美競爭中獲利,又不想被卷入中美競爭的漩渦中。印方官員近期就表示,印度正重新調整與中國的關系,以便在中美關系中獲得平衡。
王毅會見蘇杰生
因此,蘇杰生在最近時隔5年再次踏上中國土地,強調兩國互相交流能帶來“互惠互利的結果”。與此同時,王毅外長與蘇杰生會面時也強調,兩國在建交75周年之際,有必要進一步加強互信合作、相互成就,而不是競爭對抗、相互消耗。
近期,印度頂級智庫“印度轉型國家研究所”也建議印度政府,應放寬中企投資的額外審查規則。所以,希望印度能聽進去中方的勸告,真正的做到與中方相向而行,放開對在印中企的限制,這不僅是中國的期盼,也是印度國內的呼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