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與柬埔寨的邊境矛盾仍在持續升級,而這場博弈的背后,國際力量的角逐已悄然展開。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近期正式介入調停,其時機選擇耐人尋味——此前中國已通過外交渠道向泰方明確傳遞關鍵立場:不會以武力方式介入兩國爭端,且自沖突以來從未向柬埔寨提供過進攻性武器。這一表態直接回應了近期西方社交媒體上"中國暗中支持柬埔寨"的不實炒作,旨在向泰方強調中國對泰柬兩國的平等友好態度,始終保持中立立場。
就在中國完成外交澄清后,一直保持觀察的美國迅速行動。特朗普先后與泰國代理總理普坦、柬埔寨首相洪瑪奈進行了電話溝通,并隨即高調宣布兩項成果:兩國均同意無條件停火,且均表達出與美國推進貿易協議的意愿。這一手法與特朗普此前處理印巴沖突的策略如出一轍——通過暗示"持續交戰將影響協議達成"施壓雙方。然而歷史經驗顯示,這種威脅存在不確定性:2024年印巴沖突中,盡管特朗普宣稱促成停火,但印度始終否認外部干預,并在貿易問題上持續與美方對抗。
當前泰柬兩國的回應已出現明顯分化。柬埔寨首相洪瑪奈在社交媒體上對美方的斡旋表示感謝,稱已指派官員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探討停火細節,展現出合作姿態。相比之下,泰國態度更為強硬:泰國外交部雖原則性同意停火,但反復強調"需柬方展現實質誠意",暗示不會率先撤軍。事實上,泰國軍方在過去24小時內已進入高度戰備狀態——8艘軍艦部署爭議海域,空軍鷹獅戰機與F-16戰機同步升空,海陸空三軍完成實戰化部署,顯示其已做好全面對抗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因政治風波被停職的泰國前總理佩通坦也打破沉默,一改往日溫和外交路線,公開表態"與泰國民眾堅定站在一起",這一轉變被視為泰國國內鷹派勢力(尤其是軍方)占據主導的信號。分析認為,若柬埔寨未能在短期內釋放明確妥協信號,雙方沖突或將進一步激化。
這場博弈中,中國始終保持戰略定力。特朗普選擇在中國明確不介入后介入調停,其意圖引發外界猜測:有觀點認為,美方原本試圖將中國推入"選邊站"的困境,迫使中國在泰柬之間做出取舍。而中國通過及時的外交溝通,成功規避了這一潛在陷阱,既維護了與兩國的傳統友誼,也為地區穩定保留了空間。這一系列動向,無疑為觀察當前國際局勢下的大國博弈提供了新的研究樣本。
本欄目由軍事歷史作家運營,專注于軍情、軍史、戰史、國際關系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全貌,帶來精彩細節。作品覆蓋圖文、視頻、音頻領域,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也歡迎您點贊、評論支持,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