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點亮生活,夢想成就未來。7月26日晚,大理州青少年“創藝課堂”公益培訓暨“大理風華”研學營匯報展示晚會在州群藝館舉行。
晚會以《古韻悠長》《時代絮語》《青春暖歌》《非遺尋跡》四個篇章串聯起不同藝術形式的精彩表演。
在第一篇章《古韻悠長》中,少兒古典舞班的孩子們帶來古典舞《稚筆生花》,靈動的舞姿仿佛將筆墨在紙上暈染開來;播音主持班的學員們朗誦的《笠翁對韻》,字正腔圓、韻律和諧。指導教師帶來的朗誦《青衣》和舞蹈《漁光曲》則情感飽滿、柔美動人。
第二篇章《時代絮語》充滿了時代氣息與童真童趣。聲樂演唱班合唱的《世界贈予我的》旋律溫暖,傳遞出對生活的熱愛;兒童話劇表演班演繹的《逃出大英博物館》以獨特的視角引發觀眾共鳴;學員們的街舞《稻香》則用動感的節奏點燃了現場氣氛。
第三篇章《青春暖歌》展現了青少年的活力與溫情。少兒街舞班的《熱血?少年》街舞表演帥氣十足,彰顯少年風采;合唱《親愛的你啊》溫柔治愈;播音主持班的朗誦《樹真好》則用純真的聲音傳遞出對自然的贊美。
第四篇章《非遺尋跡》成為晚會的一大亮點。大本曲互動說唱《我們愛唱大本曲》,讓觀眾感受到白族傳統曲藝的魅力;“大理風華” 研學營學員們展示的《水墨白居 彩繪傳承》作品,將白族民居彩繪這一國家級非遺項目以藝術形式呈現;大本曲說唱班表演的《我是小小傳承人》,更是體現了非遺傳承的希望。
此次為期10余天的公益培訓開設了聲樂演唱、大本曲說唱、播音主持、兒童話劇表演、少兒古典舞、少兒街舞等多門課程,零門檻報名、全免費學習的模式讓230名8至16周歲的青少年受益。
“大理風華” 青少年研學營則為喜愛非遺和繪畫的青少年提供了沉浸式探索國家級非遺項目白族民居彩繪的機會。在非遺傳承人的帶領下,“聽” 白族民居彩繪歷史、“逛” 經典白族民居院落、“打” 紙筋灰、“畫” 墻體彩繪、“做” 民居模型彩繪。
晚會現場還為參加公益培訓和研學營的青少年兒童頒發了結業證書,為培訓授課老師頒發了志愿者聘書,同為公益培訓的志愿者頒發了志愿服務證書。
此次匯報展示晚會不僅是學員們藝術學習成果的一次集中亮相,更是大理州群眾藝術館落實 “讓文化館成為人民的終身美育學校” 宗旨的生動實踐。孩子們在舞臺上綻放的笑容與自信,用對藝術的熱愛見證了“文化惠民” 的初心,也讓藝術之花在蒼山洱海間愈發絢爛。
記者:楊雨 謝華新
編輯:陳琳玲
值周:張輝 胡亞玲
主編:李勝
生態環保普法宣傳小知識(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護管理條例)
第二章??保護管理職責
第十八條??大理市人民政府洱海保護管理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
(二)組織洱海保護管理的監督、檢查,落實洱海保護治理措施;
(三)推廣使用洱海保護治理的科研成果;
(四)按照批準的權限相對集中行使水政、漁政、林政、生態環境保護、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管理等方面的部分行政處罰權;
(五)依法收取洱海保護管理規費;
(六)負責對生態保護核心區、生態保護緩沖區的建設項目提出審查意見;
(七)管理西洱河節制閘至天生橋一級電站取水口的河道、引洱入賓老青山輸水隧道至出口界碑范圍及其工程設施;
(八)組織執行洱海水資源年度調度計劃和實施方案;
(九)法律法規和自治州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職責。
洱源縣人民政府洱海保護管理機構在本行政區域內履行前款規定除第七項以外的職責。
第十九條??自治州、大理市、洱源縣人民政府的發展改革、財政、工業和信息化、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文化和旅游、農業農村、鄉村振興、林業和草原、水務、公安、市場監督管理、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洱海保護管理工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