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試過從太空中俯瞰地球?
如果你打開衛星夜景圖,會發現越南北部與中國接壤的地方,燈火通明,連成一片,像是一條發光的帶子。
而再往北走,朝鮮半島的夜空幾乎漆黑一片,只有平壤那幾處地方,勉強亮著幾顆星星點點的光。
同樣是鄰國,同樣面臨電力緊張的問題,為什么中國的電能源源不斷地輸往越南,卻很少流向朝鮮?
其實這事兒,說到底,不是感情問題,而是現實問題。
越南這些年發展得太快了。
特別是北部,像河內、海防這些地方,已經成了外資企業的“新寵”。
三星、富士康、英特爾……這些大廠的工廠一個接一個地冒出來,幾乎把整個電子產業鏈都搬了過來。
這些工廠對電力的依賴極高,生產線一停,損失動輒上億。
2023年夏天,越南北部因為高溫干旱,水電站發電能力銳減,導致電力缺口一下子達到了4350兆瓦時。
這什么概念?相當于一個中型城市幾天都供不上電。
越南政府急得不行,一邊拉閘限電,一邊四處“求電”。
這時候,中國的廣西、云南就成了它的“救星”。
其實早在幾年前,中越之間的電力輸送就已經開始,而且線路也在不斷升級。
中國這邊的電網技術成熟,輸送效率高,正好能補上越南的缺口。
更重要的是,越南愿意掏錢,也付得起錢。
2024年,越南吸引的外資高達382億美元,這些錢不僅建了工廠,也讓越南有實力購買電力。
而朝鮮呢?情況完全不同。
這里沒有成規模的工業集群,也沒有外資企業扎堆。
經濟結構主要還是農業和重工業,像什么鋼鐵、軍工之類的,但這些行業對電力的需求不像制造業那么密集。
而且,朝鮮的電力分配優先級也很明確——軍隊、核心工業優先,普通老百姓能用上兩小時電就算不錯了。
農村地區更是常年停電,黑燈瞎火的。
有意思的是,朝鮮其實還有“余電”可賣。
鴨綠江邊的水電站每年都會向中國出口電力,2021年就超過了5億千瓦時。
這些電換來的外匯,對朝鮮來說,是重要的經濟來源。
但你要說朝鮮缺電嗎?
是缺,但沒到影響國家命脈的地步。
而且很多居民已經習慣了自己搞點太陽能板,屋頂上一搭,照明問題基本能解決。
這種“自給自足”的模式,反而讓朝鮮對外部電力的需求沒那么強烈。
再來說說國際環境。朝鮮因為核問題長期被聯合國制裁,任何大規模的國際合作都面臨巨大阻力。
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必須遵守國際規則,不能輕易打破制裁框架。
而越南呢?
它可是東盟的積極分子,和中國之間有自由貿易區,合作門檻低,風險小。
電力輸送在這樣的背景下,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還有一個現實問題,就是電網基礎設施。
越南雖然電力緊張,但它的電網一直在升級,尤其是北部地區,已經能夠和中國的電網無縫對接。
為了保證供電穩定,越南還主動提出和中國一起改造線路,這種配合度讓電力輸送效率非常高。
而朝鮮的電網,說實話,幾十年沒怎么更新了。
線路老化、分配混亂,就算你把電送過去,也可能在傳輸過程中損耗大半,甚至引發事故。
要改造這樣的電網,成本高得嚇人,沒人愿意干這種虧本買賣。
從經濟角度看,越南能付得起電費,也能保證合作的可持續性。
而朝鮮呢?經濟規模小,支付能力有限,就算中國愿意送電,電費回收也是個大問題。
電力合作不是慈善,企業要考慮成本和收益。朝鮮的現狀,顯然不具備商業合作的基本條件。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和朝鮮之間就沒有合作空間。
在農業、邊境貿易、旅游這些領域,合作其實一直在推進。
邊境地區的小型電力交易也偶爾存在,雖然規模不大,但至少是種嘗試。
只是在當前的國際環境和經濟條件下,想要搞大規模的電力輸送,還遠遠不到火候。
從越南工廠里的機器轟鳴,到朝鮮屋頂上的太陽能板,兩種截然不同的電力圖景背后,是現實、是經濟、是選擇。
中國向越南輸電,是市場需求、合作條件和戰略布局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中朝電力合作的有限性,則是國際環境、經濟基礎和技術條件共同制約的產物。
作為鄰居,中國始終秉持睦鄰友好的原則,無論是越南還是朝鮮,只要有真實需求、具備合作條件,電力都可以成為增進友誼的紐帶。
但資源總是流向更需要、更能產生效益的地方,這既是經濟規律的體現,也是負責任大國的理性選擇。
未來,隨著國際局勢的緩和、朝鮮經濟的開放,也許中朝之間的電力合作會迎來新的窗口期。
但在眼下,越南顯然還是那個更合適、更現實的合作伙伴。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