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作品總是很有深度,在故事里藏著值得思考的哲理。
這次他的電影,卻讓他在暑期檔變成了“笑話”。
連續賠光了5個億巨款,他也許已經后悔自己離開那個“金主弟弟”了。
前幾天他導演的作品在全國上映,這是他的第一部傳記片。
根據著名鋼琴家朗朗的故事為原型,從片名就能感受到一股個性與態度。
這部籌備了7年的影片講的是朗朗的成長史。
演員陣容更是讓人眼前一亮,有很多實力派演員助陣,將大家的期待值拉滿。
但這部電影卻成為了姜先生近十五年來票房最差的一部作品。
上映到現在已經一星期了,票房沒那么可觀。
這部作品投資成本大概在個2.8億左右,按照目前票房的走勢最終很可能不到1億。
大家對這部作品的評價也是兩極分化。
有很多人看完都表示沒有看懂隱藏劇情,也有人說很有深意,尤其是那句:
如果是姜先生的粉絲,恰好又懂近代史和音樂,那一定能讀懂這句話的隱晦。
到目前為止他這已經連續三部作品票房慘淡了,可以說他是“中國第一賠錢導演”。
大家應該也有聽說過,在此之前他就已經有兩個虧損不少的影片了,再加上這個應該虧掉了5億。
姜先生也是中國知名導演,這樣的“業績”算是墊底了。
那他是如何走上導演這條路的呢?
一切還要從33前年的一天說起,姜先生當時看著小說,內心產生了拍電影的想法。
他覺得這就是在那個年代對懵懂情感的體驗,是青春的感覺。
于是他的處女作由一部小說改編,就這么誕生了。
該說不說首次還挺成功的,不僅受大家喜愛還得了個年度票房冠軍。
就在人們以為導演界又要出一個有才之人的時候,他卻讓人大失所望。
由他執導的第二部電影上映,作品內容很有深度。
可惜因為各種原因,還沒上映就被禁止了,成為了一部在內地零票房的電影。
據統計本片初次投資超過了兩千萬,最后還超支了。
但畢竟是沒有在內地上映,也不能怪姜先生,說不好出于對他處女作的喜愛大家也很期待這部作品呢。
7年后他攜手自己的第三部電影走來了,這可能是華語成本最高的文藝片。
結果這一次真是虧的血本無歸,根據網上的票房統計只有3.5萬元。
投入這么高卻換來這樣的結局,也不知道姜先生心里是什么滋味。
當然他還是有實力的,很快就帶來一部讓大家對他徹底刮目相看的作品。
時間來到15年前,他虧的鞋底都沒了后,他的第四部電影橫空出世。
這部電影口碑爆棚,票房直接達到了6.3億,要知道那可是15年前的物價。
這無疑也是姜先生至今導演過最賺錢的一部作品。
里面的臺詞讓人大為震撼:
這句經典的臺詞永不過時,是說給片中跪著的角色們,更是說給熒幕前的大家聽的。
姜先生的電影就是這么有深意,在提醒我們要為自己而活,為尊嚴去奮斗,人總要有骨氣。
慶功宴上面對采訪,他把身邊一位憨厚的男人馬珂推到鏡頭前。
鏡頭前,馬先生說了一句:
這句話讓大家都能感受到他滿滿的誠意,“信馬由姜”就此誕生。
之后姜先生負責藝術方面,而他則負責金錢的投入。
馬先生是姜先生的小迷弟,再加上很喜歡文藝,家里有“礦”讓他有投資的資本。
兩人第一次認識是在姜先生的工作室,他提出合作的想法,但當時正忙的姜先生留下電話也沒放心上。
后來姜先生在第三部影片虧損嚴重,新片因為沒錢難以開展。
他就想起了自己的小弟馬先生,拿起手機給他編輯了一條短信。
這可關系到他的新片能否成功上映,發出信息后他就懷著忐忑的心情等待回信。
好在收到了回應,后續兩人達成合作成立了公司。
而這部賺的盆滿缽滿的電影就是兩人的成果。
馬先生曾經還向大家分享過,拍攝期間有一場戲不少白酒企業想植入順勢打個廣告。
只要姜先生點頭就能給很多贊助費,但他直接拒絕了。
馬先生當初說過由著他,便真的聽他的了。
第一次合作太成功讓他們有了底氣,兩人都很有信心,于是第二次投入了更多錢。
但誰也沒想到,票房遠沒有達到預期。
之后姜先生作品中再也沒見到他的名字,可能兩人真的一拍而散了,也可能私下保持朋友關系,只有當事人清楚。
姜先生依然保持自我,用自己獨特的鏡頭語言向大家表達,他還是那個姜文。
希望姜先生未來也能再給我們帶來驚喜。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喜歡文章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