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營發動的大罷免最終以大失敗收場,盡管還有第二次選票,所有人都清楚他們沒機會了。島內民眾一旦覺醒就很難扭轉,于是大罷免最大推手的曹興誠撂挑子了,讓綠營自己去搞吧!
據說賴清德和他的幕僚們,直到投票前一夜還覺得能罷免掉10席藍營民代,可見這位頑固甚至有些愚蠢的島內領導人,確實被某些假象蒙蔽了。對于大罷免綠營為何會輸這么慘,島內輿論也進行了各種分析,有人覺得這反映出藍白合的重要性,只要藍白不分裂,那么綠營就沒有機會;也有人歸結于島內網紅“館長”的功勞,他開始讓島內年輕人覺醒,不再甘愿被綠營當局愚弄,這讓綠營基于“抗中保臺”的大罷免最終淪為大失敗。
然而島內也有人對此感到疑惑,要知道藍白一直對于“中國人”認同態度曖昧,就是基于島內選舉的需要。而這一次“館長”不斷突破禁忌,不僅大肆宣揚臺灣人就是中國人,還看衰島內防衛,壓根沒法和大陸抗衡。應該說這種言論對于島內政黨來說就是死穴,以至于“館長”在和藍白政客同臺時,也只能強調這是自己個人立場,不愿為難藍白政治人物。
在我們常規印象中,島內多數人都不認可自己中國人身份,那么“館長”這種言論肯定要給藍白減分,可這樣的情況卻并未發生,這又是為什么呢?
盡管藍營取得了勝利,但在發表感謝時,卻對“館長”刻意避之,足以看出他們有點懼怕對方的言論了。由此我們也不得不懷疑,兩岸統一的最大障礙,到底是島內多數人不認同的所謂民意,還是島內這些政黨挾他們制造出的民意,試圖勸退大陸尋求統一呢?
這一點可以討論,然而關于島內所謂主流民意,都來源于島內這些政客口中。然后還義憤填膺對大陸叫囂,你們根本不了解島內真實的民意,然而民意到底怎么想,他們拿捏的準嗎?藍營連續選舉失敗,到底是民意使然就是力挺綠營,還是他們本身太弱,人家對他們根本就不放心呢?從他們對“館長”的態度就可見一斑,或許真正不想島內民眾幡然醒悟,認可兩岸同屬一家的正是島內這些政黨。
由此“館長”當下的言論,真到了島內選舉時,必然會與政黨產生沖突,屆時他還會站在藍白一邊嗎?不得不說藍營幾乎已經沒救了,多年來他們太急于拿到執政權,于是各種投機取巧,內部也是紛爭不斷,有人想往左有人想往右,由此藍白合作的基礎并不穩固。
對民眾黨來說,作為一個新黨,他們轉型的難度要小得多。
不得不說通過這次反罷免,盡管是配角,但他們也發揮了很大作用,尤其在對中間選民的影響上,甚至要超過藍營。這就是黃國昌的底氣,他無時無刻不想著壯大民眾黨,藍白合只是一時之選。
民眾黨一度被認為是“小綠”,源于內部成分的復雜,包括柯文哲與黃國昌都一度與綠營走得很近,又或者立場比較接近。但今時不同往日,柯文哲被關已經讓綠白再無合作可能,而且事實已經證明,綠營的路已是越走越窄,最終只能走進死胡同。
那么對民眾黨而言,未來想要壯大,路到底要怎么走呢?
難道要轉而追隨藍營的腳步,“不統不獨不武”?
很顯然那只會讓民眾黨再度淪為“小藍”,而且藍營也已經證明,自己混的還不如綠營。為此民眾黨想要壯大,就要走出一條新路,而這條路“館長”已經指明方向,就看黃國昌有沒有這個魄力了。
如果他不再執迷島內主體性的幻想,主動尋求推動兩岸和解,迎合兩岸交流、融合、統一的大勢,那么未來的民眾黨一定大有可為。他們甚至可以對猶豫不決、裹足不前的藍營,實現彎道超車,屆時相信會有大批人才會轉投到他們那里。藍營讓人看不到希望,而他們要做的就是像“館長”一樣,敢于給島內民眾袒露真實心聲一個出口,那民眾黨超越藍綠將指日可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