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27日電 北京市東城區第三十九屆群眾文化展演季--“唱響中軸”文藝演出27日在北京大磨坊文化創意產業園舉辦。演出分為“軸啟新聲”“文脈相承”“和鳴未來”三個篇章,通過多種表演形式,在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一周年這一時間節點上,多層次地展現了北京中軸線的宏偉景觀和深邃的歷史文化底蘊。
圖為東城區第三十九屆群眾文化展演季--“唱響中軸”文藝演出。記者 賈天勇 攝
活動由北京市東城區文化和旅游局主辦,北京市鐘鼓樓文物保管所、北京永定門地區公園管理處、環世華茂(北京)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承辦。
活動現場的大屏幕上,一輛“音樂巴士”從永定門出發,帶領現場觀眾“唱游”北京中軸線,快板《最美北京中軸線》、樂曲《京韻》、歌曲《天安門》《如愿》《北京鐘鼓樓》等,讓觀眾在光影交錯中在車輛的顛簸行進中感受北京中軸線文化魅力。
圖為東城區第三十九屆群眾文化展演季--“唱響中軸”文藝演出。記者 賈天勇 攝
隨后,現場演出在青年樂隊《金色的屋檐》的歌聲中拉開帷幕。舞蹈《禮儀之邦》舒展水袖模擬中軸對稱之美,融入舉手投足間的禮儀動作讓千年“禮”文化具象化。獨唱《北京歡迎你》借助熟悉的旋律,傳遞出北京的包容與熱情。曹燦藝術團表演的詩朗誦《中軸脊梁》,深情地講述了中軸線所承載的厚重歷史與光明未來。
圖為東城區第三十九屆群眾文化展演季--“唱響中軸”文藝演出。記者 賈天勇 攝
北京曲藝團快板書演員郭迎歡、孫國松帶來快板《最美北京中軸線》,用快板朗朗上口的韻文體形式,介紹北京中軸線上的美景,細數了縱貫古都7.8公里的“脊梁”上的絕美建筑,生動地展現了中軸線的獨特魅力。
北京市東城區少年宮合唱團的小朋友們以天籟般的童音帶來歌曲《北京雨燕》,聽北京雨燕訴說中軸線上時代變遷,以清澈純凈的歌聲展望文化傳承的美好前景;舞蹈《墨舞》以身體為筆,巧妙勾勒出中軸線的歷史積淀與時代變遷。(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