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最近有15個考生可把事兒鬧大了。他們高考后發現被錄取到馬來西亞的廈門大學分校,這哪是出國鍍金呀,分明是離家出走啊!網上一片嘩然,家長們炸了鍋,紛紛質問考試院是不是搞錯了。但考試院也不服氣,直接甩出證據:志愿書里寫得明明白白,廈門大學和馬來西亞分校壓根就是兩個學校,人家還特意標了英語要求。
說白了就是這15人自己沒仔細看。填報系統里專業代碼都不一樣,貴州這邊還給怕考生英語不好,特意標注了英語分數要求。人家能填96個志愿,隨便填哪個都行。現在學費貴了,慌了,想反悔,這事好意思找考試院理論?
這事最冤的是后面那14.6萬考生。本來他們分數夠不著馬來西亞分校的,結果這15人填錯了,名額空出來了,后面的人就全往前挪了15位。但問題是,原本想讀馬來西亞分校的考生怎么辦?他們被這15人擠掉了名額,夢想破滅了都不知道找誰說理。
網上吵成一團。有人覺得這15人就是巨嬰,自己填錯還撒潑耍賴,耽誤別人機會。但也有人說貴州這邊可能服務不到位,其他省份比如浙江,填中外合辦專業得反復確認,彈窗提醒學費這么貴真的要報嗎?貴州那邊可能連這基礎都沒做到。
事情發展更讓人無語。這15人現在到處投訴,想撤銷錄取,可招生辦只能按規矩來,自己選的誰也別怪。要是真取消錄取,那后面跟著挪位的考生豈不是又要重新洗牌?這波操作不僅害了別人,自己將來工作也容易犯低級錯誤,以后誰還敢用這種不靠譜的人?
網上有老哥算賬,這15人家里至少省了幾十萬學費,但別人的人生軌跡全亂套了。有些人本來計劃去好大學,結果莫名其妙被擠到更低的分數段,志愿全亂套了。這哪是什么意外呀,分明是不負責任的亂填害人。
考試院委屈得很,他們只是按流程辦事。雖然服務上可能不如發達省份周到,但已經盡到責任了。現在這鍋全扣在考試院身上,實在沒道理。有網友翻出類似案例,比如上海有個考生填錯志愿告學校,法院都判自擔責任,這不照樣得認?
這事兒說到底還是教育問題。現在的高中生太依賴家長和社會托底,出了事就甩鍋。其實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填志愿這關都過不去,以后工作了還得了?有人提議把填志愿列入必修課,教學生怎么查資料,怎么權衡利弊。
網上現在都在提醒考生,千萬別學這15個人。填志愿就跟買彩票似的,每個選擇都有后果,亂選就要承擔代價。這次貴州這事兒給大家提了個醒,別覺得出問題就能找人幫忙擦屁股,社會可不會慣著。
有人說這是窮省和富省的差距,人家發達地區有更多志愿填報指導,貴州這邊可能連基本流程都沒講清楚。但不管哪里,填志愿前總該自己查資料吧?考試院把規則寫得明明白白,你連看都不看,這不是活該嗎?
最后這15人的事還沒完,不知道他們能不能撤銷錄取。但不管結果如何,這次教訓太深刻了。填報志愿不是游戲,是真刀真槍的人生選擇,馬虎不得。這事兒鬧這么大,就當給所有人敲了警鐘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