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政治這塊大舞臺上,決策者往往帶著滿腔熱血和一堆期待上場,可結果卻不一定能如愿。2000年,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站在華盛頓的演講臺上,向國會賣力推銷他的大計劃——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他信心滿滿地說,這會讓美國和中國通過經濟合作、安全對話和文化滲透搭上同一輛車,美國能主導中國市場、穩住全球安全,還能把中國拉向西方價值觀。可2001年中國正式入世后,這三大設想卻一個都沒實現,反而讓克林頓的戰略成了個大問號。
從小鎮少年到白宮主人
比爾·克林頓,1946年8月19日出生在美國阿肯色州一個叫霍普的小地方,原名叫威廉·杰斐遜·布萊斯三世。
他小時候日子過得挺不容易,爹在車禍里沒了,媽維吉尼亞一個人把他拉扯大。霍普那地方不大,生活簡單,克林頓從小就挺有想法,總想著有一天能走出小鎮干點大事。
他學習成績好得很,1964年考進喬治城大學,學的是外交事務,1968年畢業后還拿到了羅德獎學金,跑去英國牛津大學鍍了層金。1973年,他在耶魯大學法學院拿下法學博士學位,順便認識了未來的老婆希拉里·羅德姆。
1970年代初,克林頓回到阿肯色州,開始混政治圈。他先在州檢察長辦公室干起,積累點經驗,1978年就當上了阿肯色州州長,那年他才32歲,成了美國最年輕的地方大員之一。
他在州長位子上推教育改革,跑遍了鄉下學校,琢磨怎么讓教學質量上去。1980年因為經濟問題栽了個跟頭,沒連任成功,但這家伙不服輸,1982年卷土重來,又連著干了好幾屆州長,一直干到1992年。
1992年,克林頓決定玩把大的,跑去競選總統,對手是當時在位的喬治·H·W·布什。他喊出“經濟優先”的口號,說要給中產階級多點機會,最后還真以43%的選票贏了。1993年1月20日,他在白宮正式上崗,開始了八年的總統生涯。
他的任期趕上了美國經濟的好時候,簽署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搞得經濟數據挺漂亮,兩屆任期內新增了2200萬個就業崗位,失業率掉到4%,是30年來的最低點。科技產業也火了,互聯網開始冒頭。不過1998年,他因為萊溫斯基丑聞搞得灰頭土臉,被眾議院彈劾了一把,但參議院沒給他定罪。
在外交上,克林頓對中國挺上心,不想老跟中國對著干,而是想著拉一把。1997年他跟來訪的領導人見面,聊怎么通過貿易把中國拉進全球體系。
1999年11月15日,中美雙邊協議簽了字,中國入世的路算是鋪好了。他在演講里說得特別起勁,說這能給美國企業打開13億人的市場。他覺得經濟全球化就是個雙贏的買賣,可后來事實證明,他想得有點太美了。
卸任后,克林頓也沒閑著。2001年他在紐約弄了個克林頓基金會,忙著搞全球健康和經濟發展的事兒。他跑去非洲看看艾滋病防治項目,還到處演講,影響力沒少。他的政治生涯雖然有亮點也有污點,但這人確實是個耐不住寂寞的主。
克林頓的三大設想為啥落空?
克林頓推中國加入WTO可不是隨便拍腦袋決定的,他心里有三個大目標:一是通過經濟合作讓美國企業占住中國市場,二是通過安全對話跟中國搭伙干大事還能牽制住,三是通過文化滲透把中國往“西化”路上帶。可這三個設想最后都成了空話,咱一個一個來扒。
1999年11月15日,中美雙邊協議簽下來的時候,克林頓高興得不行。他覺得中國加入WTO后,美國企業能大舉進軍中國,賣工業品、農產品、服務啥的,把13億人的市場攥在手里。他跟國會說,中國會降關稅、拆壁壘,美國企業能公平競爭。可現實呢?中國確實開了門,但沒全開。
中國開放市場的步子邁得小心翼翼,外企進來得守規矩,比如得跟本地企業合資,還得交出點技術。美國車企老抱怨,在中國市場混得艱難,本地對手太猛,成本又高。
數據不會騙人,2001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是830億美元,到了2005年就躥到2010億美元,比克林頓想的多太多了。中國靠著扶持本土產業和出口政策,制造業突飛猛進,成了全球工廠。美國企業是分了點蛋糕,但離“主導”差得遠。克林頓這步棋,被中國的硬實力和聰明打法給擋住了。
克林頓還想著通過安全對話跟中國搞好關系,在反恐、核不擴散、地區穩定這些事兒上合作一把,順便還能管住中國的崛起。
1998年他跟來訪的領導人碰面,聊得挺熱乎,說要建互信。可2001年4月1日,南海撞機事件直接給他澆了盆冷水。一架美國EP-3偵察機跟中國戰機撞上了,美國機組人員被扣了11天,雙方鬧得挺僵。
中國在南海和臺灣問題上一點不讓步,跟美國的全球利益老撞車。克林頓本來想著通過對話讓中國配合點,可中國壓根沒買賬。入世后,中國軍隊現代化搞得飛快,新艦艇下水,軍演不斷,美國只能干瞪眼。克林頓的安全算盤沒打響,互信沒建起來,牽制更是沒影兒。
克林頓還有個大夢想,通過文化交流和教育項目,把西方價值觀塞進中國。
他1998年還開玩笑說,控制中國的互聯網就像“把果凍釘在墻上”,覺得信息自由能改變中國。可中國對這套高度警惕。2000年,北京街頭是有好萊塢電影的廣告,但內容得過審。教育交流是有,可規模小得很,動不了中國的根基。
中國一直強調走自己的路,文化上不服軟。政府還用技術管住信息,確保社會不出亂子。克林頓的“西化”夢碰上中國的硬態度,直接就散了。他的三大設想聽著挺美,可遇到中國的實際情況,就顯得太天真。
2001年12月11日,中國在卡塔爾多哈正式加入WTO。那一刻,北京的談判團高興得不得了,街頭小販也開始琢磨著生意能做多大。入世后,中國經濟跟開了掛似的,出口額從2001年的2661億美元,一路飆到2010年的1.58萬億美元。上海浦東高樓林立,港口集裝箱堆得滿滿當當。中國吸了老多外資,成了全球制造業的頭號玩家,2010年經濟總量超了日本,坐上世界第二的位子。
美國企業是賺了點,但沒到克林頓想的那么夸張。貿易逆差越拉越大,2017年到了3756億美元。美國制造業受了沖擊,工人失業,工廠關門。
2018年,特朗普忍不住了,搞了個貿易戰,給中國商品加關稅,想把局面扳回來。安全上,中美關系時好時壞。2001年后反恐合作有過短暫緩和,可南海和臺灣的事兒老是添堵。中國航母滿太平洋跑,美國也在亞太加兵力,雙方關系越來越復雜。
意識形態上,中國沒往西方那邊靠,反而更自信了。“一帶一路”搞得風生水起,港口鐵路修到亞非歐去了。中國電影、音樂也在國際上有了點名氣,文化輸出挺帶勁。克林頓的“西化”設想徹底沒戲,中國用自己的方式融進了世界。
克林頓2001年1月20日卸任,從白宮臺階上揮手走人。之后他沒閑著,在紐約弄了個克林頓基金會,忙著全球健康和發展的事兒。
他跑去海地幫地震災民籌物資,還到處演講,喊話解決氣候變化和健康問題。中國入世的三大設想沒成,他沒公開說過后悔啥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