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楊瀚森在2025年NBA選秀大會上被開拓者在第16順位選中時,北美四大職業聯盟的舞臺上,將再一次出現中國人的身影。僅僅過了兩天,在NHL(國家冰球聯盟)選秀大會上,同樣來自中國的王浩西,則在第33順位(次輪第一順位)被圣何塞鯊魚隊選中,成為NHL歷史上選秀順位最高的中國球員。
比起在國內家喻戶曉的籃球,冰球絕對可以算作冷門項目,在王浩西之前,也只有宋安東(2015年第6輪172順位,未出戰NHL比賽)和賀凱文(2024年第4輪109順位,出生于中國的加拿大人,現效力于小聯盟冰狗隊)這兩位中國出生的球員被NHL選中。
王浩西出生于2007年7月27日,現在還不滿18周歲。在NHL選秀規則中,允許報名的最小出生日期是2007年9月15日,也就是說,他幾乎是整屆選秀大會上年齡最小的球員。來自中國,也沒有更多征戰NHL的同胞,能在總計7輪224個順位的2025年選秀當中當選次輪狀元,足以證明王浩西的潛力。
不過,距離王浩西真正登陸NHL賽場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NHL允許球隊選中青年球員,然后將其下放到小聯盟中——王浩西上賽季效力于OHL(安大略冰球聯盟,是每年NHL選秀最主要的新秀來源地之一)的奧沙瓦將軍隊,上賽季他入選了新秀二陣,幫助球隊拿到了OHL的亞軍。被選中之后,他將會回到奧沙瓦將軍隊再征戰一個賽季,之后,他將兌現承諾加入波士頓大學,在大學期間繼續歷練,一切準備就緒之后,他將真正踏上NHL賽場。
或許國內的體育迷們對王浩西還有些陌生,但他已經在國內賽場上留下過印記:作為土生土長的北京男孩,王浩西在2024年呼倫貝爾“十四冬”的青少年冰球比賽上,幫助北京隊奪得男子青年組冠軍,并榮獲賽事MVP。
北京隊奪十四冬冰球男子青年組冠軍,王浩西是場上最高的
王浩西和冰球的邂逅始于4歲那年,他當時就讀于一所國際幼兒園,老師給他取了個英文名“西蒙(Simon)”,這也成了他后來闖蕩北美一直使用的名字。
有一天,一個小伙伴告訴他,“你一定得看看這項新運動,真的特別酷。”
小伙伴的媽媽邀請王浩西和他的媽媽一起觀看訓練,剛來到冰場,王浩西就被全副裝備的冰球運動員迷住了,“造型就像超人,”他告訴母親說,“我想上去,我找到感覺了。”
在媽媽看來,浩西就像是她父親的投影:她的父親剛去世不久,曾經是一名前速滑和籃球運動員,她特別想看到兒子能像他外公一樣在冰上馳騁。于是她告訴浩西,要是你能堅持下來的話,可以考慮讓你上場。
王浩西和冰球的邂逅始于4歲那年,他當時就讀于一所國際幼兒園,老師給他取了個英文名“西蒙(Simon)”,這也成了他后來闖蕩北美一直使用的名字。
有一天,一個小伙伴告訴他,“你一定得看看這項新運動,真的特別酷。”
小伙伴的媽媽邀請王浩西和他的媽媽一起觀看訓練,剛來到冰場,王浩西就被全副裝備的冰球運動員迷住了,“造型就像超人,”他告訴母親說,“我想上去,我找到感覺了。”
在媽媽看來,浩西就像是她父親的投影:她的父親剛去世不久,曾經是一名前速滑和籃球運動員,她特別想看到兒子能像他外公一樣在冰上馳騁。于是她告訴浩西,要是你能堅持下來的話,可以考慮讓你上場。
王浩西堅持了下來,媽媽最終也同意了。在當時,冰球很不流行,整個北京可能也只有兩塊冰場。他們住在北京的西邊,而最近的冰場在北京的東邊。
他媽媽當時在一家國企工作,工作時間很嚴格,根本沒法提前下班。所以經常會因為交通的高峰期,錯過兒子的冰球比賽。
“有時候我都要急哭了,車就堵著,我哪都去不了。”她說。
那時候她想著,能不能在北京的西邊建一個冰場,但在當時,沒有多少人感興趣。然而機遇很快到來了:2015年夏天,北京獲得了2022年的冬奧會主辦權,國家加大了對冰上運動的投資力度。
她積極尋找投資方,最終租到了一塊大場地,建了一個冰場。還聘請了一名冰球教練和一名花樣滑冰教練。在政府的額外支持下,她最終成立了兩家俱樂部:北京首都少年冰球俱樂部和北京奇跡花樣滑冰俱樂部。
"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鼓勵孩子們參與這些運動,所以我開始涉足這個行業,"她說。
有了場地,王浩西可以每周上冰3-4次,但在當時,球員都是按位置劃分的:后衛只專注于防守,前鋒只練習一對一技術——沒有人教傳球。
"在中國,我們沒有太多戰術體系,缺少冰球的靈魂。大家只是各干各的,拿到球后轉身做韋恩·格雷茨基式的動作,"他笑著說,"我當時就是在冰上亂跑。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自己根本不是在打冰球,只是在冰上滑行。"
雖然從2015年至今,冰上運動在中國蓬勃發展,僅北京就有超過5000名少年冰球運動員,但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訓練的規模會逐漸變小。
“他們只是從4歲打到12歲,球隊很多,但是水平提升不高。”王浩西的媽媽說。
12歲那年,王浩西的一位朋友張澤坤的父母打電話給他媽媽說,“要是浩西想要繼續冰球事業,那他應該來加拿大。”
張澤坤幾年前就移居了加拿大,現在正效力于加拿大的沃恩市國王隊U18青年隊。
而當王浩西聽說這句話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是,“我比他更熱愛冰球,我球打得也比他好。”
王浩西的學業一般,而且只參加冰球這一個項目,兩家人經過討論,決定讓王浩西來到加拿大,暫住在張澤坤家里。但僅僅在這里待了一年,新冠疫情爆發,他回到中國繼續學業并在北京打冰球(當時部分冰場仍開放)。
情況恢復之后,王浩西再次來到加拿大,入住了多倫多北部的一所私立學校,需要一邊學習一邊打球,兼顧學業和訓練。雖然在家庭條件上沒有太多困難,但一個少年孤身來到陌生的國度,難免會遇到很多困境。性格內向的王浩西說,最大的問題就是很難交到朋友。
他在國內就讀雙語學校,但交流方面畢竟要開口去說。第一步總是很難,但很快,他在隊里交到了好朋友,在朋友的幫助下,王浩西很快就能完全用雙語交流了。
最大的改觀,其實還是理念上的。
"文化差異是最讓我震驚的,這里的人對待冰球的方式,比賽要穿西裝,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在談論冰球,"王浩西說,"在中國,我們只是學習,運動更像是一種娛樂。"
起初,隊友對他的評價是,“對冰球一無所知,”的確,在國內的冰上訓練,距離真正的冰球比賽相去甚遠,國內也很少轉播頂級的職業冰球賽事。而來到加拿大之后,王浩西每天在早餐時候,看Youtube上的NHL集錦。
他有天然的優勢,身高1米98,體重95公斤,足以達到職業的標準。但反過來說,在這項運動里,除了體格健壯,還需要精細技術。
他的基本功并不算差,雖然小細節還需要再多去摳,但他多年來已經習慣了在冰上滑行。在隊友們看來,光有個人技術是遠遠不夠的,"他控球很好,滑行出色,射門精準,但他還在適應自己的身體,犯錯時往往是大錯,"教練說,"所以我們重點教他判斷何時該傳球,何時該突破。這花了很長時間,可能是他最需要克服的困難。"
還有性格上的磨煉——
"他不太想撞人,所以這也花了很久才改變,"教練說,"但公平地說,西蒙可能是覺得'我不想傷害別人'。他身材高大但心地善良,比聯盟中90%的球員都壯實,我覺得他意識到了這點,不想真的傷到誰,所以會收力。"
他在OJHL征戰了三個賽季,然后通過選秀,被奧沙瓦將軍隊摘下,正式成為OHL的一名球員。
在那年夏天,他搬進了一套公寓。媽媽有時候會往返多倫多和北京,所以大部分時間,王浩西都是自己去住,他會跟著體能教練強化身體——在傷病預防、營養補充以及提升速度和爆發力方面給予指導。在這里,他的進步飛快。
"他的腳步技術現在就能打NHL,而他的意識正在追趕身體和腳步,"球隊主教練喬斯林說,"他很聰明,在學校表現優秀,去年的時候還很稚嫩,沒法融入到男孩子的群體里,但今年完全適應了。有時他在冰上表現得有點過頭,但他才17歲,還很稚嫩。"
“他打球很有優勢,很自信,也很沉著。看著他進步真是令人欣喜……NHL對他的興趣簡直瘋狂,”喬斯林說。“他肯定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在這里,王浩西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后衛,他出戰了32場常規賽和21場季后賽,最終幫助球隊打到了總決賽,并在這一年里,贏得了NHL球探的極高贊譽。
“我知道未來還會有很多挫折和挑戰等著我,所以我對在奧沙瓦的挑戰感到興奮。”他說,“我覺得我的天賦從第一天起就展現出來了,唯一讓我慢下來的是我的自信程度,以及我對自己的信心,直到季后賽。直到那時,我才真正開始做回自己。”
當真正夢想成真,被NHL選中,成為歷史的一部分的時候,回顧過往,王浩西第一件想到的,是好朋友的家長第一次打來電話。
“我很幸運,我的父母非常支持我,他們了解我的喜好。”
但他也很想家,他最后一次見到父親是在二月份,那只是在與中國U18國家隊的比賽間隙的幾個小時。他們盡量經常通電話,他也盡量每年夏天都回家,但訓練成了當務之急。
“我非常懷念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他說。
當年宋安東被選中的時候,曾經表示,希望這能促進中國冰球運動的發展。對于王浩西而言,這也是他的目標和理想。
“我想在我的冰球生涯結束后,我會回到中國,幫助培養新一代球員,把他們帶到北美,帶到任何他們需要去的地方,幫助他們成為一名成功的冰球運動員。”
而對他自己來說,還有眼前和未來的目標:按照王浩西個人規劃,他將在OHL再打一個賽季,之后轉戰NCAA,進入波士頓大學繼續深造。
“希望有更多中國人進入NHL,能打破我選秀的紀錄。我也會不斷提高自我,每天進步一點點,希望爭取進入N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