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網友喜歡春秋戰國的歷史故事,喜歡看諸如《大秦帝國》《大秦賦》這樣的歷史劇,對那個時候眾多的國家有所了解,但總有很多搞不明白的地方,它們都是怎么來的?又是怎么沒的?它們之間誰高誰低?誰滅了誰?
本文能為你打通很多關節,將眾多認知有效關聯。
西周地圖 列國的結果
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后,將宗室貴族和有功大臣分封到各地,姜子牙功勞大,被封到了齊,文王的同父同母親弟弟姬旦(周公旦)被封到了魯,同父異母弟姬奭(召公奭)被封到了燕。這些都是二等侯爵國,地位最高的諸侯國是一等公爵國。
一等公爵諸侯國
周武王把一位叔叔封到虢,國稱為虢國,封主被稱為虢叔。周文王姬昌有兩個伯伯,大伯泰伯、二伯仲雍,這兩位當初為了讓賢,都奔走到無錫一帶了,稱為“泰伯奔吳”。但仲雍的兒子仍跟隨文王、武王打天下,這位仲雍的兒子是武王的堂叔,武王把他封到虞,他的封國稱為虞國,他被稱為虞公。
西周地圖
周武王當時封了8個公爵國,其他6個公爵國分別是炎帝后裔的焦國,在今天河南省三門峽市,黃帝后裔薊國,在今北京市市區。唐堯后裔祝國,在今山東濟南市長清縣。虞舜后裔陳國,今河南省柘城縣。夏禹后裔杞國,今河南省杞縣。
第8個是封給商紂王帝辛的哥哥微子啟的,這個哥哥是紂王父親商王帝乙的庶長子,紂王無道,微子啟沒有和他同流合污,而是親近周族,周朝建立后,周武王準許微子啟供奉商王室宗廟,將其封在宋,這就是宋國,都城在今日商丘。
假虞滅虢路線
公爵國看似地位高,國力不一定強,虢國和虞國都是小國,晉獻公時,晉國看虞國不順眼,借道虢國滅了虞國,回頭又收拾了虢國,給歷史留下了“假虞滅虢”、“唇亡齒寒”的成語。
宋國傳了829年,建于西周初年,是商王后裔的封國,這些人有知識會經商,地處中原腹地,宋國可是各諸侯國中的富戶,宋襄公還曾做過春秋霸主。他之前,齊國最厲害,春秋第一霸主就是齊桓公,宋襄公聯合其他國家打敗齊國,成為第二位霸主,之后晉獻公的兒子晉文公成為第三位霸主。
西周歷史地圖
二等侯爵國與三等伯爵國
周武王當時封了許多侯爵國、伯爵國,這是拱衛周王室最主要的力量,比如管國、蔡國、衛國、滕國、晉國,還有曹國、郕國、魏國、霍國等伯爵國,都是武王諸異母弟弟的封國,都是王室宗親姬姓。
眾多較小的國家,在春秋戰國列強爭霸時不斷被兼并而融入大國。
春秋初期的諸侯國
地位較低的子爵國和男爵國
公、侯、伯、子、男,爵位越來越低,分封這樣的國家,看血統的遠近,更看功績的大小。其中有個伯爵國秦就是因為養馬有功封的。泰伯奔吳后,和當地蠻夷部族一起建立了吳國,周王室覺得有點丟臉,把泰伯的后裔所在的吳國封為子爵國。
楚國的建立也很早,周成王時期,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在周王室及中原其他諸侯國眼中,楚國是蠻夷,只封個子爵國。
西周分封圖
盡管地位低下,吳國在春秋時期曾一度稱霸天下。楚國國土面積大,也相當富裕,吳國越國楚國這三個南方國家,死死掐架,吳欺負越,把勾踐抓去當人質,越國派西施充當美女間諜,瓦解吳王,勾踐臥薪嘗膽,公元前473年,一舉滅吳。越滅吳后一度厲害了兩百多年,公元前222年被楚國滅了。
雖然起起伏伏,總體來說,楚國是周朝一個強大的諸侯國,楚莊王一鳴驚人還當過春秋第四霸主。
西周諸侯國地圖高清
西周初年還分封了許國、宿國等這樣的男爵國,許國由周成王分封,始封君呂丁,是姜太公(呂尚)的族人,許國位于今許昌東部。宿國由周武王分封,有資料說宿國后來被宋國逼得遷走了,至于遷到哪了,歷史沒有明確記載,有人猜測遷到了安徽宿州,也有人說遷到了江蘇宿遷。
西周分封的這些大大小小的諸侯國,地盤越小、實力越弱的,就越早被周圍強國兼并,在歷史上很難留下屬于它們的一鱗半爪。
西周時代地圖
韓國、魏國的由來
戰國七雄中的韓、趙、魏是咋來的,得先從晉國說起。
周武王有個兒子叫虞,是周成王的弟弟,周成王繼承王位后,給年齡很小的叔虞口頭承諾封到唐,那是一片廣袤富庶的土地,因此歷史上有“叔虞封唐”這個成語,姬虞也被稱為唐叔虞,他后來把自己的國名改為晉,這就是最早的晉國。
周朝地圖
韓國是西周初年封給周武王一個兒子的,周平王十四年(前757年)被晉國吞并。公元前376年,趙、魏、韓三家分晉,才又恢復了韓國。
魏國也是西周初年封給姬宗室子弟的,地點在今日山西運城市芮城縣。西周初年,周武王異母弟弟高被封畢地,他被稱為畢公高,后代就姓畢了,這是最早的畢姓。
三家分晉
西周末年,西戎攻打鎬京,畢國也被滅了。畢公高的后裔畢萬跑到晉國避難,被封為大夫。畢萬被晉國封為大夫后,晉獻公讓他滅了魏國,并把魏地封給了他。這一年是公元前661年,之后,畢萬的后代改姓魏,是晉國公卿。
畢萬之子魏犨,因為隨公子重耳流亡有功,晉文公重耳繼位后,令魏犨承襲魏氏的封邑,魏犨被稱為魏武子,這一年是公元前636年。
三家分晉前后地圖對比
秦國與趙國的由來
說到趙國,不得不提秦國。趙秦擁有同一個祖先大費(又名伯翳或伯益),那時候人大多數有名無姓,有姓的都是尊貴之人,大費曾經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賜姓嬴,他的部族從此稱為贏姓部族。贏姓部族養馬駕車都是好手。
夏商兩朝,贏姓都是貴族。商朝末年,周族要推翻商, 嬴姓部族首領蜚廉是大費的后人,蜚廉有惡來和季勝兩個兒子。
影視作品中的惡來
傳說中蜚廉是位飛毛腿,真正的歷史上,他應該是位馭車高手。周武王滅商湯的關鍵一戰,蜚廉正好到外地出差了,惡來則拼死保護商紂王,被周族誅殺,相當慘烈。惡來這一支也失去了宗族之位的繼承權,蜚廉的宗主之位改由季勝這一支繼承。
惡來的后代建了秦國,季勝的后代建了趙國,從根上說,他們都是贏姓后代。
季勝有個曾孫叫造父,是周穆王的車夫,還平定過徐偃王叛亂,被周穆王封在趙地,他的氏族以后稱為趙氏族,造父是趙姓的始祖,也是趙國的初創者。
季勝的后代善于駕車,惡來的后人更擅長養馬,造父有些地位后,也不忘舉薦自己的侄子,惡來的后人大駱可是養馬好手,不僅能訓練出良馬烈駒,馬匹的生育率還高,在那個時候,戰馬可是重要戰略資源。
周王室也寬恕了惡來當初的罪行,準許大駱為王室養馬。贏姓一族又成為有頭有臉的氏族,大駱娶了申侯的女兒為妻,生下兒子成,按道理來說,大駱的宗主之位該由嫡子成繼承。
大駱還有個年長的庶子叫非子,周孝王時期,非子居住在犬丘,他的養馬技術更甚于父祖,深得周王重視,周王想讓他繼承贏氏宗廟,也就是大駱這一支的正統。
擅長養馬的秦非子
周王的想法遭到申侯的反對,申侯地位不低,會影響到周王室與西戎的關系,周王不得不滿足了申侯的要求,但他不想讓非子受屈,以王命分給非子封地,那塊地叫秦,并封非子為秦侯,秦國從此稱為周王室的諸侯國,這也是秦國的由來。
自秦非子開始立國,秦國在西陲默默經營,到秦穆公時一度雄起,成為春秋第五位霸主。但大多數時間,秦國相比山東(崤山以東)諸國都是落后的,直到戰國中期,嬴渠梁(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秦國才逐漸富強起來。
嬴渠梁
春秋戰國數百年,周王朝前前后后分封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諸侯國,在弱肉強食中不斷兼并融合,國家的數量逐漸減少,到戰國末年,基本就剩下了齊楚燕韓趙魏秦這戰國七雄。
(文字部分根據史料加工,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告知刪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