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創作者。
打開簡書、知乎、豆瓣、今日頭條等一些網絡社交平臺,《靠寫作,我一年賺了30萬》《5小時學會靠寫作賺錢》《一年成為作家》《寫作賺錢的驚人秘密》《一個小時賺8萬的秘密》等等寫作班的廣告隨處可見。
寫作課、社群推廣、VIP會員、各大平臺課程等,不計其數,之所以如此暢銷,一方面是普通人亟待提高寫作水平,另一方面想著通過寫作出暢銷書,賺得盆滿缽滿。
起點中文網的人員表示,“很多寫手月收入是5位數,最高的年稿酬可達150萬元。”
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位列作家富豪榜的唐家三少,作為“白金寫手”,從2004年2月開始在網上寫小說,先是80萬字的《光之子》,然后是150萬字的《狂神》、160萬字的《善良的死神》、180萬字的《惟我獨仙》、160萬字的《空速星痕》,還有200多萬字的《冰火魔廚》,300萬字的《斗羅大陸》,280萬的《天珠變》等等。
然而,能夠像唐家三少這樣堅持日更5000,甚至3萬字的寫手畢竟不多,能夠成功簽約的作者更是寥寥。
就拿目前商業化模式最成功的文學網站起點網的寫手來看,“高收入的不多,大多數在溫飽以下,就幾個人賺了。8萬多寫手,才1000多個簽約的,簽約才有收入,月收入過萬的也就那么幾位,大多數都是一個月幾百元錢。”
盡管聽書稿、拆書稿、微信公眾號等圖文形式曾盛行一時,但是隨著短視頻時代的到來,對文字創作者又是一大沖擊,想要通過寫作快速積累財富,不過是標題黨營銷的噱頭。
01.寫作不過是為了讓無趣的世界更有趣
在少不更事的時候,寫作是一種情緒的表達、情感的釋放。
誠如白先勇曾說的:
“我寫作,是因為我愿把內心深處無聲的痛苦用文字表達出來”。
那時候沒有手機、沒有電腦,只能用紙和筆書寫最純粹的喜怒哀樂。
等到有了自己的微博、博客,才發現寫作無意中縮小了世界的范圍,除了身邊的同學之外,還可以結識到天南海北的閱讀寫作愛好者。
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
相對于寫,我看的東西更多,尤其是小說、散文和詩歌。
隨著自媒體時代的來臨,主流媒體漸漸被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音所淹沒。
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記者,人人都是新聞傳播者。
不再是一個“統一的聲音”來告知大眾事實的對或錯,每個人都能分享自己的觀點和資訊。
這時候,我也曾幻想自己的文字能夠讓更多人看見。
需求和貪欲卻讓我陷入急功近利的寫作,當微信公眾號的粉絲遲遲不見長,當文章的閱讀量直線下降的時候,我陷入了深深的迷茫與自我懷疑,自己入場太遲了,圖文紅利早已經退潮,是堅持我手寫我心,還是默默退出這場游戲呢?
“寫作的“敬畏心”不是簡單的“感動自己”V.S.“感動他人”,而是先飽含了對自己的敬畏,對閱讀者的敬畏,以及對所寫內容的敬畏,而后,珍珍重重,娓娓道來的敬意與感動,自會順著筆尖流淌出來。”
正在我不知所措的時候,看到了田中泰延的《寫你想讀的文章:改變人生的簡潔寫作法》,作者從寫作的目的、寫作的內容、寫作的受體、寫作的方法和寫作的原因五個方面告訴我們,寫作是一種生活方式,是孤獨的,也是美麗的,是不計較得失的,也是會帶來驚喜的。
寫作是人類表達自我的最簡單的方式之一,想要寫得優秀,那么寫你想讀的文章即可!
田中泰延先生于1993年進入電通公司,從事廣告策劃和文案工作長達24年。
他于2016年辭職,自稱“青年失業家”,以自由職業者的身份開始寫作,活躍在網絡上。在“街角的創意”網站連載的影評“田中泰延的娛樂新黨”“泰延雜記”成為閱讀量達500萬的人氣專欄。他還為奈良縣、滋賀縣、福島縣等地方政府支持的宣傳專欄撰稿,并在攝影媒體Sein上連載報道。
“佛系”,隨心而寫,這是田中泰延先生最及時、最誠摯的寫作建議。
和那些“寫作變現”、“10W+爆文”、“讓你月入2萬”的營銷標題相比,田中泰延先生的觀點簡直就是一股清流,任何領域的佼佼者都是鳳毛麟角,寫作亦是如此。
與其想著靠寫作一夜暴富或者出名,不如回歸初心,明確寫作的本質。
于我而言,生活是無趣的,通過文字可以發現更多的樂趣,讓自己對這個世界更加熱愛。
寫作關乎生活方式。為了自己而寫作,寫下自己想讀的文字就好,僅此而已。
02.網上爆款文章有九成是隨筆
據說這個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二是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
能夠將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文字表達出來,且能夠讓讀者產生共鳴,順便還能夠賺錢,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田中泰延先生認為網上那些“10W+爆文”有九成是隨筆 ,我們常以為爆款文章要么是深度好文,要么是心靈雞湯,卻忽略了隨筆這種寫作形式。
作者把隨筆定義為:在事象和意象交織之處產生的文章。
所謂事象,就是我們耳聞目睹以及所了解的事情,包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人。當我們與事象接觸,心靈為之觸動,便會產生想要把所見所想記錄下來的念頭,此之謂“意象”。
人類在看見、聽見事象之后,對其展開思考,不僅想把它寫下來,還想讀一讀。
僅有事象的話,那就是一篇新聞稿,僅有意象的話,那就是一首詩歌。
只有通過描寫事象,才能引起別人的注意,只有事象和意象齊備,我們才能寫出隨筆。
關于讀者對象,作者認為我們不必刻意設定某一類群體。
自己的文章的第一個讀者應該是自己,如果自己讀起來都覺得沒意思,何必指望別人能夠對其大加贊賞。
非但不要指望別人對其大加贊賞,如果你的觀點過于標新立異,還要做好各種指責、貶損等消極批判。
寫作歸根到底是一件孤獨的事情。
哪怕是寫出“10W+爆文”的作者,十有八九還是非爆款文章。
我們大多數人不是張愛玲這樣的天才作家,知道“出名需趁早”,年少就語出驚人。
就算是寫出《夢里花落知多少》這樣的成名作家,也不得不承認是抄襲的成果。
何況連卡夫卡、王小波這樣的天才作家直到死后,作品才流傳甚廣。
盧梭說過:
“為面包而寫作,不久就會窒息我的天才,毀滅我的才華。任何剛勁的東西,任何偉大的東西,都不會從一支唯利是圖的筆下產生出來。需求和貪欲也許會使我寫得快點,卻不能使我寫得好些。”
尤其是自媒體寫作,如果把快速變現放在首位,很容易一蹶不振。
對于文字,要有認真的態度, 寫作是自己的事情,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田中泰延在《寫你想讀的文章》中描述的是:
在深夜,獨坐在昏暗的房間里,忍受著腰酸背疼,敲擊著鍵盤,時不時地對著自己寫的東西笑幾聲。不時會懷疑,我為什么要干如此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這才是寫手真實的生活。
我們常常看到寫作帶來的收獲,羨慕那些作家的好運氣,殊不知他們廢寢忘食、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未來春藤CEO老喻說:越是看起來浪漫的職業,本質上越是殘酷。作家、藝術家、隱居者、豪門媳婦,莫不如是。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寫作的關鍵是多輸入,常輸出,和自己死磕,和時間打一場永無休止的持久戰。
就像《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里說的那樣:
“所謂死磕,就是保持持續的輸出。這一點看上去好像沒什么大不了,但90%的人都倒在這個關口!寫作的人很多,都說現在寫的人比看的人都多,但真正堅持寫的人,還是挺少的。當你真正堅持下來的時候,和你競爭的人其實會越來越少,也越來越值得你尊敬。”
如果你對寫作當真興趣濃厚,那就做好長期默默無聞的準備。
如果你覺得職業作家遙不可及,不妨把寫作當作一種自我對話的方式。
也許短時間內,寫作不會給你帶來明顯的收獲,但是長遠來看,寫作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
03.寫作不是為了別人
羅振宇說過:職場,或者說當代社會,最重要的能力是表達能力。因為在未來社會,最重要的資產,是影響力。影響力怎么構成?有兩個能力:第一是寫作,第二是演講。
寫作不是為了別人,不是為了征服世界,而是為了自己,為了能夠安頓自己的內心,也為了修煉書面表達能力,在職場產生個人影響力。
那么,如何使用作者所說的”簡潔寫作法“呢?
寫手的第一要務就是調查,接下來從調查結果中提煉出10%的信息,然后再從這10%中濃縮出10%作為“筆者的思考”。
也就是說,寫手的思考僅占整篇文章的1%,剩下99%以上的信息來自調查。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去圖書館查閱或者在網上圖書館查閱第一手資料才是可靠的,反之,什么事情都找度娘很容易喪失思考能力。
其次,文章的核心要有感情,否則寫作就沒有意義。
詩人白居易說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無論古今流傳下來的經典美文,比如李密的《陳情表》、諸葛亮的《出師表》、歸有光的《項脊軒志》,無不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感情,催人淚下。
最后,文章的結構要遵循起承轉合的思路,這是一種寫作訓練的方式。
起承轉合的結構如下:
起:引言、鋪墊,描述實際的經歷。
承:說明具體過程。
轉:闡述意義,提出命題。
合:抒發感想或提出建議,點到為止。
作者將其進一步濃縮為:
· 發現;
· 歸納;
· 演繹;
· 感嘆。
結合隨筆的定義,也就是說我們要接觸事象,產生感動或疑問等意象,按照邏輯說明過程,在描述意象時,“起承轉合”是非常高效的形式。
然后根據前期的調查擺出證據,加入個人的思考心得,最終形成打動人心的文章。
要記住的是,隨筆也沒有必要設定讀者對象,你首先是為了理解自我而寫作的,不是為了別人。
如果把文章比作大樹,那么第一手資料就是樹根,作者隨心所欲寫出的自己喜歡的內容則是枝葉。
只有根深蒂固,才能枝繁葉茂。
04.結語
”假如生活沒有驚喜,那就創造驚喜給自己看。“
現在就開始實踐改變人生的簡潔寫作法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