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作為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之一,因其所處的特殊歷史階段,和其立國之后實施的各項特殊政策,使其在當今人們的心中長期占有一席之地。
雖然明朝沒能敵過古代封建王朝的生命周期規律,最終享國祚270余年,但這270余年對明朝而言,卻是硬抗天災人禍的270余年,和其他王朝相比,明朝可以說是太慘了。
那么明朝這270余年究竟有多慘呢?本期將帶大家領略一下,明朝期間千年難遇的極寒天氣。
這種極寒并不是我們尋常意義的冬天的寒冷,明朝的極寒天氣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植物的生長,同時,寒冷線也一路南下到了東南沿海地區,這一時期正是被歷史學家所稱的小冰河期。
根據歷史學家推算,小冰河期開始于1270年,即元朝時候,到1470年時,即明朝時期,全球進入了氣溫進一步下降期,到1645年時期。即明朝末年時,氣溫下降到了人類有記錄以來的最低點。
根據歷史記載,1453年景泰四年時,從東北部的山東到中部的江西大面積的普降大雪,按照明朝戶部留存下來的檔案記載,戶部當時向朝廷奏報:“長江下游凍死百姓無數”,僅長江南岸的常熟一縣就凍死1800余人。第二年開春后,氣候并沒有馬上回暖,相反,大雪繼續連綿,致使竹木多凍死,海水結冰。
第二年冬天時,長江三角洲普降大雪,積雪深達一米,明朝重要的商貿港口---太湖,因為沿岸結冰,船只全部停航,在這一年,農戶家中的牲畜幾乎全部凍死。到1477年時,極寒天氣致使京杭大運河結冰,南北交通中斷長達數月之久。到萬歷年間時,這種極寒天氣依舊未能得到改變。利瑪竇在1597年(萬歷二十五年)冬,從北京南下時,記錄道:“一旦到了冬天,華北的河流就全部結冰,無法通航,有時冰面上還能跑馬車”。
而畫家們就用他們手中的畫筆,為我們詳細描繪了明朝那個時候有多寒冷。
那一時期最常見的畫作就是雪景圖,在明朝之前,雪景圖一般很少存在,但有明一代,雪景圖仿佛成為了一種時尚,這可能正好從側面證明了明朝的極寒天氣。
明代最早的雪景圖出自明朝初期的宮廷畫師戴進,他的一幅《冒雪返家圖》,生動的描繪了寒冬大雪紛飛的情況下,路人在雪地中艱難返家的場景。這幅畫目前保存于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第二批雪景圖則出現在16世紀時,這一時期的代表以唐寅為主,唐寅的風格打破了宮廷畫的畫風,開始走向社會,生動描繪了極寒天氣下,江南百姓日常生活的艱難。而將整個雪景圖推向高潮的,則是文徵明。文徵明是明朝期間創作雪景圖最多的人,他的《關山積雪圖》,形象的描繪了積雪所達的厚度,是整個明代美術史上集大成的雪景山水圖之一,這幅畫目前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館。
除了畫家們的畫能夠證明明朝真的很冷之外,古人遺留下來的一些日記也證明了明朝很冷。
明代鑒賞家李日華在萬歷四十四年正月十二的日記中寫道:“寒甚”。正月二十九,初雪。此后,稍有回暖。二月初四,再次降雪。二月十八日的日記寫道:“暮有微雪”。次日,“雪甚”。第三日,“仍雪,積四五寸,乃六七年來所罕者”。李日華原本計劃于三月十九去杭州,卻因大雪受阻。這和那一時期的畫作所表達的內容基本相同。
而小冰河期所帶來的極寒天氣,只是明朝硬扛的眾多天災人禍中的前菜,下一期我們將為你講述明朝面臨的另一個千年難遇的挑戰,那是一道多數王朝都咽不下的菜,而明朝也從這道菜開始哽咽不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