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時代人們都崇尚英雄,共和國大將陳賡因為出眾的才華、幽默的性格,受到廣大人民的尊敬和喜愛。
我們喜歡歷史上英雄美人的故事,我們更敬仰革命伉儷在戰火中純真而深沉的愛情。
陳賡大將的原配妻子王根英,在我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堅貞與美好形象,在建黨100周年這一特殊年份,我們有必要重溫這位在1939年3月8日犧牲在侵華日軍槍口下的抗日女英雄光輝燦爛的一生。
相識
1907年,王根英生于上海浦東,少女時期就進入英國人開辦的怡和紗廠當童工。1923年,王根英16歲,已經在紗廠上班4年,追求進步的她參加了工人夜校,這是中共黨組織在紗廠附近舉辦的一所面向工人的平民夜校。
20歲的陳賡是夜校的授課教師。
陳賡1903年出生于湖南湘鄉,祖父為湘軍將領陳翼懷,陳賡的血液中遺傳著救國救民的忠勇基因,在家鄉上完高小,14歲的陳賡投筆從戎,那個時候,他能選擇的是進入湘軍魯滌平部,軍閥混戰,歷經戰火洗禮的陳賡覺得跟著軍閥不是他追求的救國之路。他很快脫離了軍閥,入讀湖南自修大學,并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2年,19歲的陳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3年,20歲的老師陳賡與16歲的學生王根英開啟了奇妙的人生旅程。
陳賡風華正茂、清秀儒雅,文質彬彬的他風趣幽默,思維靈活,會說笑話,講課生動,深受學員歡迎,也包括王根英。
16歲的王根英,猶如含苞待放的花朵,甜美圓潤的臉上,一雙美麗的眼睛清澈有神,也深深地吸引了陳賡。
愛情的種子就這樣在兩個人的心中悄悄萌芽。
分別
1924年3月,黃埔軍校的招生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共產黨為了影響孫中山先生的號召,也動員各地青年黨員踴躍報名。在這種背景下,陳賡毅然離開上海,踏上南區廣州的列車。
報考軍校的過程一波三折,才能出眾的陳賡被指定為一眾考生的負責人,與他一同報考黃埔軍校的同鄉有李默庵、宋希濂、鄭洞國、鄧文儀、劉進、史書元等。
1924年5月,陳賡順利地成為了黃埔第一期學員。
1925年,陳賡在二次東征中救了老蔣,此后深得老蔣器重,擔任其警衛副官。
陳賡走后,王根英不免常常想念陳賡,但為了不影響革命事業,她把這份感情埋藏在內心深處。
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在這場工人階級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中,王根英的表現勇敢而堅定,經受了黨組織的多重考驗,一年后,王根英被批準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3月20日,國民黨右派蓄意挑起中山艦事件,蔣介石借機驅趕黃埔軍校以及國民革命軍中的共產黨員。蔣介石得知陳賡是共產黨員后,要陳賡脫離共產黨,跟著他好好干,蔣介石的的確確欣賞陳賡,但陳賡的心中堅信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他批評蔣介石是兩副臉,氣得蔣介石拍桌子,但還是想挽留陳賡。
陳賡毅然離開蔣介石,并與國民黨劃清界限。
1926年9月,陳賡被中央派往蘇聯進行特工培訓,陳賡悟性極高、學習刻苦,他出色地掌握了秘密通訊、爆破、射擊,以及偵探、審訊、劫獄等各種技能。
1927年2月,陳賡學成回國。
1923年相識后,陳賡與王根英一別四年,雖然他們各自忙于革命工作,但愛情的種子早就種在了陳賡心底。
重逢
1927年4月12日,那是一個恐怖的日子,蔣介石血腥屠殺在上海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國共合作徹底破裂。
1927年4月27日,中共第5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在會場里陳賡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已經20歲的王根英。
陳賡喜出望外,與此同時他又想到,過幾天五大就要散會了,就要再一次與王根英各奔東西了,想到這里,陳賡決定向王根英表白。
別看陳賡頭腦靈活、風趣幽默,求起愛來一點也不迂回曲折,陳賡寫了一張紙條,直戳戳地說他愛王根英,希望王根英嫁給他。
四年沒有見過面,也沒有接到過陳賡的信,剛一見面就接到陳賡的這張表白字條,王根英覺得這是陳賡的惡作劇,她毫不客氣地把這張字條貼在墻上公示。
陳賡毫不氣餒,也不覺得羞臊,他繼續寫紙條,王根英還是把字條貼出去,她更加認為這個陳賡“滑頭滑腦”。
如此三次,周恩來夫婦看出陳賡的真意,他們極力撮合,在王根英面前說陳賡的好話,這對郎才女貌、志同道合的年輕人終于走到了一起。
1927年5月,他們在武漢結婚,成為一對革命夫妻。
助手
1927年7月,王根英被調回上海,從事黨的秘密工作,擔任黨中央交通員,而陳賡待在武漢三個多月,被黨組織派往南昌參加南昌起義。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頭一聲槍響,胸系紅巾的2萬多起義將士發出了悲壯而輝煌的吶喊,這是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在南昌起義的戰斗中,陳賡擔任起義總指揮部的保衛工作。
戰斗打響后,陳賡又被火線授命當了營長,但敵眾我寡,兩個月后,起義部隊就被迫南下,并在潮汕失利。
南昌起義爆發以后,遠在上海的王根英每隔幾天就要給丈夫寄去一封信,但她所有寄出的信件都如同石沉大海,沒有任何回應。
在南昌起義的一次戰斗中,陳賡左腿連中三顆子彈,僥幸從戰場逃出后,嚴重的腿傷讓陳賡面臨著截肢的危險。
黨組織把他送進上海著名的骨科醫院治療,經過黨組織同意,王根英專職在醫院里照料陳賡。在王根英的細心照料下,陳賡恢復得很快。數月之后,陳賡腿傷基本痊愈,等待他的是一項新任務。
1928年4月,為保衛黨中央的安全,成立了中共中央特科,在蘇聯接受過培訓的陳賡是情報科科長的不二人選。
陳賡的魅力在于能打硬仗勝仗,更在于他做地下工作的機智勇敢。他和王根英化身成上海灘的富商和太太,周旋于國民黨的巡捕房、警察局,以及各界上層人士,獲取大量情報,也多次組織漂亮的營救行動。
1929年,王根英生了一個男孩,取名陳知非。在潛伏于秘密戰線的日子里,王根英深知自己對于陳賡工作的重要性,她小心翼翼地和陳賡過著緊張而又幸福的生活。
1932年的一天,三歲的陳知非趁大人不注意,獨自跑到街上去玩,看印度巡警腰里系的槍,童言無忌,小家伙說巡警的槍沒有他阿爸的槍好。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這句童言引起了巡捕的警覺,他逼著孩子帶路回家,正好遇到王根英出來找孩子。警察質問王根英:“你家有槍?”
王根英立刻意識到,因為前幾天陳知非發現過陳賡的槍這才說漏嘴了,王根英不能否認,她笑著說:“有啊,有啊,他爸爸剛給他買了玩具槍?!闭f著就回屋拿出一把玩具槍,這場虛驚化險為夷。
王根英遇大事處亂不驚,表現出秘密戰線女戰士的可貴品質,在異常艱險的環境中,王根英全力掩護和協助陳賡的工作,為保護黨組織的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救夫
1933年3月24日晚上,上海顯得格外的熱鬧,陳賡帶著一家人來到了貴州路麗都大戲院看戲,他是借看戲做掩護,和錢壯飛的女兒見面。那時的大劇院里隱藏了大量的國民黨特務。由于叛徒出賣,大批巡警聞訊趕來,帶走了陳賡。
得知陳賡被捕,王根英焦急萬分,她帶著兒子四處打聽陳賡的消息,當聽到陳賡已經被押送南京時,她頓時覺得頭昏眼花,身體失去平衡,和懷里的陳知非從樓梯上摔了下來,母子兩人都受了重傷。
兩個月后,王根英將陳知非安頓在外婆家之后,孤身一人回到上海,設法和黨組織接上關系,尋求營救陳賡的方法。
陳賡被押解到南京,面見了蔣介石。師生重逢,早已物是人非,蔣介石要陳賡悔過自新,和共產黨脫離關系,并許以師長的高位,但陳賡一口拒絕。和蔣介石談話后不久,陳賡被關進牢房。
得知陳賡被捕,中共黨組織制定了周密的計劃,全力營救陳賡。三個月后,陳賡被我黨地下工作人員營救出獄,隨后被送往中央蘇區。
被捕
在報紙上看到陳賡被營救出的消息后,王根英欣喜若狂,但她不知道的是,危險正在向自己逼近。
1933年12月,王根英遭受叛徒出賣,不幸被捕。在國民黨秘密監獄中,面對國民黨特務的威逼利誘、嚴刑拷打,王根英毫不動搖,堅守黨的秘密。之后,王根英又被押送到南京老虎橋江蘇第一模范監獄,判處有期徒刑10年。
1936年秋,王根英等人被轉移到了南京的首都反省院,也就在這一年,西安事變爆發,不僅改變了中國歷史前進的方向,也改變了王根英的未來。
西安事變在周恩來等共產黨人的斡旋下,最終以和平方式解決,蔣介石同意國共合作共同抗戰,國共第2次合作達成。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件,全民族抗戰爆發,紅軍被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下轄3師6旅,陳賡被任命為第129師第386旅旅長。而此時的王根英仍被關在南京曉莊的首都反省院。
1937年8月19日上午,在周恩來和葉劍英的斡旋之下,王根英被南京曉莊的首都反省院釋放出獄。出獄之后,王根英先去了西安。1937年的8月26號,王根英又由西安轉往云陽八路軍總政治部和陳賡團聚,見面之后,他們悲喜交加,激動得熱淚盈眶。尤其是當陳賡得知兒子陳知非在外婆家安然無恙的時候,更是覺得欣喜萬分。
當得知妻子在獄中4年始終堅持共產黨員的立場,陳賡對王根英的愛意更加升華。
然而團聚僅僅半個月之后,王根英決定去延安工作,夫妻倆再次分開。
1939年的1月15日,執行任務的陳賡意外在館陶偶然遇見了王根英,久別重逢,戎馬生涯中的恩愛夫妻意外相遇,那是怎樣的一種難舍難分啊,但是他們沒太多的時間享受甜蜜,互訴衷腸,等待他們的是新的任務。
這是相見,是陳賡和王根英的一次意外相見,也是他們最后一次相見。
殉國
1939年3月8日,王根英隨師部抵達河北南宮縣的王家村。這天,侵華日軍發動突襲,包圍了整個村子,對村子里的八路軍傷員展開血腥的搜捕和屠殺。
王根英不顧個人安危,把部隊分配給她騎用的一頭騾子牽到衛生部給傷員騎,自己徒步隨警衛部隊一起突出重圍。
王根英沖到村外后,發現一個裝有黨內重要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沒有帶出來,她毅然獨身向村中奔去。王根英在駐地將挎包取出,不幸在出村時與侵華日軍遭遇,同志們清楚地看見她在敵人的機槍掃射中倒下了。
她的身上有彈洞,還有多處敵人的刺刀洞痕,她的鮮血染紅了身下的泥土。王根英犧牲時年僅32歲,后被葬于邯鄲烈士陵園。
得知王根英殉國的消息,陳賡失聲痛哭,那時他正率領386旅越平漢線西進。
1939年3月8日,成了陳賡心中不可忘卻的一天,也是最慘痛的一天。那一天,他失去了摯愛的妻子。
在之后的十幾天里,陳賡完全躲著平日里一塊嬉笑怒罵的戰友,因為他要隱藏他那雙哭紅了的眼睛。百團大戰勝利后,陳賡大病一場,持續高燒,昏迷了半個多月,嘴里常常喊著根英的名字。
懷念
王根英16歲與陳賡相識,之后分別4年,陳賡投身黃埔,參加黃埔軍東征,救了蔣介石,也與蔣介石、國民黨決裂,到蘇聯接受特殊戰線的技能培訓,這期間王根英也積極參加工人運動,三次參加上海工人的武裝起義,并被工人推舉為上海市政府委員。
鄧穎超是我黨杰出的婦女領導,是全國人民心中可親可敬的鄧大姐、鄧媽媽。王根英烈士比鄧穎超小3歲,但她入黨比鄧穎超還早,是我黨歷史上不可多得的杰出女干部。
1927年,20歲的王根英與24歲的陳賡結為革命伴侶,中共特科成立后,王根英配合丈夫陳賡,在秘密戰線上當交通員,營救了大批革命志士,為保存黨的實力做出了巨大貢獻。
回顧1927-1933年那6年的地下工作,是陳賡與王根英相聚最多的時日,雖驚險刺激,卻也溫馨幸福,1929年,他們生了一個兒子陳知非。
1933年,陳賡被捕,王根英將年幼的陳知非托給娘家撫養,投身到營救陳賡的活動中。陳賡被黨組織救出后,王根英卻因為叛徒出賣被捕入獄,度過4年鐵窗生涯。
1937年,王根英被黨組織救出,與陳賡團聚,很快,就因為工作需要再次分開。
在倥傯的戎馬生涯中,這對互相深愛的夫妻不得不長久分離,陳賡在各個戰場上贏來了一場又一場的漂亮勝仗,王根英也在抗日戰場上日夜奔忙。
32歲,王根英的生命定格在了女人成熟而美好的時光,給我們留下了永遠美麗年輕的記憶。
王根英烈士壯烈犧牲在侵華日軍的槍炮下,展現了我中華兒女不屈的英雄形象。
痛失愛妻,陳賡把仇恨化作一場場傾瀉在敵人頭上的槍林彈雨,他把對侵華日軍的仇恨都傾注在了戰斗當中,打了很多漂亮仗,以至于敵人尋找八路軍報仇的時候,竟在其裝甲車上貼著“專打386旅”的標語。
王根英壯烈犧牲后,陳賡對戰友說:“我要為她守節三年!”
陳賡果然在三年后才重新組建家庭,他遇到了另一位偉大的女性傅涯,傅涯聽到陳賡和王根英的愛情故事,常常熱淚盈眶,她的心中,永遠敬仰著王根英這位從未謀過面的大姐,也一直把王根英當做陳賡的夫人。
1955年,為新中國的成立建立了不朽功勛的陳賡被授予大將軍銜。1961年,戎馬一生的陳賡積勞成疾,因心肌梗塞去世,年僅58歲。
2010年,傅涯在北京去世,享年92歲。她生前留下遺囑,她要和陳賡、王根英一起回到陳賡心心念念的老家。
整整籌備了一年,陳賡與王根英的兒子陳知非,陳賡與傅涯的4個子女陳知建、陳知進、陳知庶、陳知涯,于2011年,將陳賡與他的兩位夫人王根英和傅涯一起安葬于故鄉湖南鄉下。
參考資料:《陳賡傳》《陳賡的感情》,部分文字及圖片來自網絡,學習英雄事跡,弘揚革命精神。如有不妥,告知作者調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