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富力地產公布了3月份的營運數據。公告顯示,富力地產3月實現銷售收入約101.3億元,環比增長12%,同比增長11%;實現銷售面積約75.91萬平方米,環比增長4%,同比增長3%。
歷經一場疫情黑天鵝,各行業特別是地產企業經歷凜冽一冬。三道紅線、疫情重壓,2020年對房企來說并不友好,但從富力地產公布的2020財報來看,公司已經頂住了大考的壓力。
進入2021年,公司業績更是迅速回升,截至今年3月底,富力地產實現總銷售收入約305.5億元,銷售面積約231.21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68%和53%,公司經營提速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沖擊的艱難時刻,富力地產還分別向中國青基會、廣州市慈善會進行了千萬元的捐贈,同時為武漢地區籌集了價值數百萬元的生活物資。
事實上,在踐行社會責任方面,富力地產一直有自己的堅守與擔當。成立二十余年以來,富力始終熱心于公益事業,從傳統的關注弱勢群體,到定點扶貧活動,再到長期的精準公益都留下了富力地產的身影。
截至目前,公司各類慈善公益捐贈遍及文教、衛生、治安、敬老、扶貧等多個領域,累計超過人民幣6億元。
正如富力地產在官網上宣稱的那樣,“以創建非凡,至善共生為根基,秉承至善共生的社會責任理念,攜手投資者……持續創造價值,有序推進社會責任工作。”
共時艱
逆境之中見真章。去年年初,在一個醫療資源極度緊張的時刻,無數企業用自身的社會責任和價值,在支撐著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如果說疫情是一塊“試金石”,富力地產的力量則在戰略性社會責任的框架下,逐漸匯聚成了一道光。
2020年2月5日,疫情期間的富力地產反應極快,第一時間就宣布向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捐贈千萬,用于支持“抗擊疫情,希望同行——希望工程特別行動”。
據了解,當時富力地產緊急啟動防控機制,全力支持援助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工作者,先后成立“富力愛心基金”、以資助全國疫情防控志愿工作的開展以及相關病毒的診斷研究。
此外,富力地產還分批向包括湖北在內的國內各省市行政區及各級醫院和疫情防控指揮部進行定點捐助和專項撥付,免除入駐富力商管商戶的租金、緩解小企業資金壓力、助力大家共渡難關。
社會捐贈的過程考驗的正是匯集資源的效率和秩序,體現了企業對疫情防控需求的深刻理解。
彼時,富力通過其全國各區域的在管項目,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切實參與到各地的衛生健康管理支持工作,與項目所在地部門緊密聯系、部署相關防控工作及動態調整防控機制,在抗疫行動中體現了極大的戰略性及專業性。
事實上,與家國群眾同心同德,共克時艱是貫穿富力地產公益事業一路走來的主線。
無論是2003年肆虐全國的非典,還是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在舉國上下的重大災難面前,富力地產的身影從未缺席。
值得一提的是,十年如一日的付出,也讓富力地產收獲了社會對其的褒獎。
在15年前的廣州,富力曾率先響應政府號召,成為與廣州青年志愿者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第一個民營企業。
15年后的今天,富力地產多年的慈善事業再次受到廣州的認可,榮獲由廣州市民政局、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廣州市慈善會聯合廣東省慈善總會、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慈善會頒發的“慈善單位捐贈榜—五星單位”、“慈善企業影響力榜”、“年度社會責任杰出貢獻企業”等獎項。
憂民生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回看富力20余年的公益之路,很像一部社會變遷與時代發展的紀錄片,記錄下的皆是時代巨變之下,企業的家國情懷和社會理想。
公開信息顯示,富力地產自1994年成立以來持續關注民生,公司初為人知的公益事業就是建設慈善醫院。
資料顯示,1998年,富力地產就曾為善福利院孤殘兒童及市老人院老人的生活和醫療條件,投入三千余萬用于資助慈善醫院建設,先后為廣州市社會兒童福利院及廣州市老人院興建醫療大樓。
為了解決廣州市內貧困戶沒錢就醫的問題,富力地產還出資資助慈善醫院擴建,緩解貧困戶看病難的問題。
此外,作為一家地產業務起家的房企,富力為保障基本民生住房需求,更是將資源優勢發揮到極致,積極參與到保障房的建設中。
十年間,富力地產先后參與惠州黃沙洞村委會建設、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貧困村建設等項目,投入資金超1.11億元。
其中,富力地產為增城小樓鎮規劃的扶貧開發項目涉及了衛生院、敬老院等23個建設項目,并通過完善區內的基礎公共服務設施,幫扶小樓鎮更早實現了脫貧、讓小樓人民更早過上了幸福安康的新生活。
興教育
扶貧先扶智,教育搞好了,就有可能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從而改變很多家庭的命運。
在國內公益事業發展的早期階段,大部分公益組織關注的對象為弱勢群體,整個社會對青年關注不夠,而富力地產則將教育視為對脫貧攻堅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項目來做,堅持通過教育基金助力貧困學生、家庭困難學生完成學業。
公開資料顯示,富力地產于2003年2月發起成立的“富力地產希望工程助學基金”是我國首次建立的希望工程民營企業助學基金,曾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
此后,富力地產蓋樓、修館、捐贈……在教育公益事業上步履不停,并不斷探索探訪、助學、聯誼等多種創新形式的公益活動。
2005年,錢學森曾感慨道, “這么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 。
此后,錢老又發問:“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的人才?”。
自此,著名的“錢學森之問”成了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道艱深命題,需要整個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共同破解。
富力地產也在這個問題上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公開信息顯示,富力地產在大學教育上的資助從來不遺余力。截至目前,富力地產共投入超億元與暨南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山大學等高等院校合作,設立教育建設發展基金,支持大學教育的軟、硬件建設。其中,富力地產豪擲千萬在暨南大學設立的獎學金,曾打破了該校成立百年來最大捐贈的記錄。
20多年以來,富力地產的教育公益已經踏遍全國,廣東、安徽、海南、新疆、北京……均留下了富力教育的身影。
財經作家吳曉波曾在一次活動上提到了“社會企業家”的概念。他認為,“社會企業家”給了這個時代每個人,每一個企業能夠更多發揮自己的熱情,更多地獲得社會認可欲望的一種可能性。
但就公益而言,行業需要的絕不是一時的心潮澎湃,而是“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持續性。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公益有時候比商業更難,因為商業只要把利潤做出來,但公益需要把事情做成。
就此而言,在“保民生、興教育、共時艱”上堅守20余年的富力,已經用最長遠的幫助,實實在在的讓這個世界和國家變得更好;通過持續的責任和價值,成為一個活躍在一線的“企業公民”。
2018年,富力地產邁入千億地產集團,在全球布局了超過140個城市和地區,為100余萬人提供產品和服務。
這家自1994年成立之初就在倡導傳遞正能量的企業,已經讓外界看到“創建非凡至善共生”的力量。聚沙成塔,涓流匯海。踐行慈善和公益已經成為富力地產不可或缺的企業文化和重要組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