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從生存狀況,還是從追求上看,我們離“人”越遠,而離“狗”越近。
每個時代人們的口頭語,能充分表達那個時代的精神特征:
五十年前,我們把“勞動”放在嘴邊,我們是積極且勇敢的。
三十年前,我們把“致富”放在嘴邊,我們是向上而拼搏的。
十年前,我們把“孩奴、房奴、卡奴”放在嘴邊,我們是疲憊的。
現在,我們連“奴”也不說,直接講起“狗”來了——
單身人士是“單身狗”,驚訝是“亮瞎狗眼”,生活是“茍(狗)”,工作是“社畜”,我們“累成狗”。
這樣說來,如今的特征,就是“狗”的特征——
每天用盡全力地工作、用盡全力地討好、用盡全力地委曲求全,但還是貧乏。
酒桌上,大客戶或是上司敬酒,沒有人有勇氣推辭——狗是無權拒絕別人的。
有人抨擊為“酒桌文化”,其為傳統糟粕。我并不這么看——這哪里是酒文化,明明是“狗”文化。
看見地位高的,手里闊綽的,我們就把尾巴翹起來搖啊搖,或至少,不敢高聲說話,態度拘謹。
我們誰都不敢得罪。
因為,正如《水滸傳》所說:(他們)一句話,就斷送了我們。
狗是蠅營狗茍的,斷不能有精神上的獨立——倘若狗自己就能掙飯吃,何至于搖尾巴、低三下四?
這樣的人生,是被逼出來的。
普通人家,靠工作養活,父母在堂,下有妻兒。倘不做狗,倘不累如狗——
就像陀螺一樣,只能不停地轉;一停,就會倒下來。
大多數人,是茍活著(狗),那少數的“精英”人士呢?
他們活得可能不茍,但他們的追求也和“狗”差不多,這并不是在罵人——
狗的追求是什么:有窩(房子)、有食物(物質享受)、有性(更多的性伴侶)。
這些精英人士,哪怕房地產做到最大的那個,也還不是追求這些嗎?
只不過,“窩”是獨棟帶草坪的,食物是國外采購,性伴侶則不是明星就是嫩模。
他們并沒有什么出色的精神追求,因為他們的精神早已經垮掉了。
他們和我們一樣,很少有精神上的獨立——因為,他們也有要搖尾巴的對象,也有被打耳光卻還要笑臉相迎的主子。
沒有精神上的獨立,就沒有人格上的獨立,自然不會謀求人格上的完善——
而自我完善的內在壓力,就是人在精神上追求上升的唯一動力。
他們也是如“狗”的。
無人不狗,所以,我們既“喪”,又“低欲望”,也不肯生養后代。
面對內卷,有些人已經“躺平”了——
不加班、不努力、不戀愛、不結婚、不買房、不生娃。
躺平的大多是年輕人,甚至是名校畢業的本科生、碩士生。
他們蹲在家里,拒絕奮斗,被稱為“蹲”族。有人罵他們啃老,但他們自己卻有反駁的話——
我們又沒讓父母給我們買房,你們讓父母幫買房,這難道不算啃老?
與其說,他們不相信奮斗;倒不如說,他們不相信奮斗能改變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