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聊一個我準備了五年的話題,中年危機。
五年前,我30歲。今年,我正好邁入35歲的門檻,從社會上對中年人的定義上說,現在我就是中年大叔了,我很興奮,也很欣慰。
為什么?
因為,我30歲的時候,有一位大師給我送了四個字:大器晚成。
為這四個字,我花了兩千多。
事是真事。不過道理,你得聽我說說,為這個大器晚成,五年時間,我到底干了些什么?我到底怎么個大器晚成。
大家都知道,我是生物學出身,所以,遇到任何問題,我都會下意識地從生物學角度來找找科學依據。
還真讓我找到了。
在英國劍橋的大學,有一個叫做大衛·班布里基的人,說來有意思,這哥們是個獸醫,非常善于用動物學的方法來研究人類的生理特性,但他又是搞藝術和人文的學者,所以非常會寫書。我最喜歡看的就是這種人寫的書,角度特別的另類,非常的開腦洞。
我找到的就是這哥們寫的這本書,叫做《中年的意義》。
它里面有個特別顛覆的觀點:他認為,中年,才是人生的黃金階段。
為什么?
因為中年是人類大腦的黃金期,更是心智的巔峰期啊。這個結論可是得到腦科學家們的證實的,他們說啊,咱們大腦里負責抉擇、規劃的前額葉皮層,要到25歲才會徹底成熟,到35歲才會進入黃金運作期。非常明顯的例子就是,25歲之前的年輕人,做事多半不經過大腦,情緒是主要的決策工具。而一旦進入35歲你就會發現,咱們會更有前瞻性、更有洞見,因為這個時期,人的腦子是真的好使。
可是,你們肯定會說,不對。
我怎么覺得,35歲以后的老男人,身體和大腦都比較遲鈍呢?精力和體力都跟不上了呢?
身體遲鈍,精力不行,我都承認,一般的男人,過了三十歲都得胖上一二十斤,這是因為從生物的角度來看,35歲,找對象,生孩子的任務,基本已經完成了,那你還要好看的皮囊,光溜的皮膚,旺盛的精力干什么?這些都省省,因為這個時期,人的所有精力,都會進入大腦,讓你的大腦爆發出驚人的力量,什么執行力、決斷力、洞察力,都會在這個時期完善起來。
很多中年人之所以認為自己不行了,各方面都跟不上了,是因為具身認知觀惹的禍。咱們的節目之前講過具身認知,簡單說就是,你有什么樣的身體狀況,就有什么樣的心理狀態。
比如,你身子弱,是個多愁多病身,那你的心理狀態自然就比較林黛玉嘛;你體壯如牛,是個黑鐵塔,那你的心理狀態自然就比較李逵張飛,對吧。當然,確實有那種長著一臉胡渣子內心卻是個少女心的人,但這種個例,咱們今天不去談他。
我想說的是,正是因為你的身體機能在退化,所以你感到你的大腦機能也在退化。
這是不對的,這是你的錯覺,中年時代,是我們大腦最為強勁有力的時期,而這,就是我們大器晚成的生理學基礎。
廣大的中年大叔們,一定要明白這個科學道理,千萬不要自怨自艾,咱們,都有一顆厲害的大腦。
你信我就完了。
科學理論找完了,下面我再跟你說說,為了大器晚成,我所做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叫做:戰略性放棄
我很喜歡一句話:很多時候,我們不是通過堅持來定義自己,而是通過放棄來定義自己。
30-35歲這五年,我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減少自己的創造力。我知道,我已經過了創造力的黃金時期,我現在要做的,就是沉下心來,做一些需要時間來打磨才能出成績的事,而不是跟正處在職業上升期的年輕人拼創造力。這個過程,能讓我明白,什么是我能做的,什么,是我再努力也做不到的。
比如,我以前非常熱衷于電影行業,一門心思追夢導演夢,從24歲,一直到34歲,我用了十年時間,才搞明白,我其實并不適合做一個導演。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特別擅長講故事,更進一步說,就是我特別善于把我腦子里的故事,生動有趣,條理清晰地講出來。
你看,五年前我發現了我的這個特質,就開始刻意的練習寫文章和演講的能力,雖然我也不知道這個能力到底是不是我的職業方向,但是我很明確的知道,成為一個會講話的人,是我想要的。
這不,今年趕上疫情,我就放棄了十年的北漂,回到老家做了大塊頭強尼這個教育自媒體賬號,現在還算是小有成績。你這就是我這五年前的準備,在今天結的果。
我為應對中年危機所做的第二件事兒,叫做戰略性交友。
年輕的時候,我們都有很多死黨朋友,整天就是吃喝玩樂。可是你會發現,有時候,死黨朋友只能是在心理上給你一些安慰,現實中能夠幫助你的地方,并不多。
為什么?
因為大家都一樣嗎?年紀、學歷、經歷都差不多,你沒辦法的事,他們能有啥辦法。
我很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五年前我就開始戰略性交友,你可能覺得我有點功利,但現實世界就是這樣,利益是很多人結合在一起的核心原則。
我的戰略性交友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培養自己人,也就是提攜年輕人,給年輕人機會,能幫他們出頭,就幫他們出頭。
第二部分是好好做人,這話聽著是不是有點奇怪,好好做人跟交朋友有什么關系。當然有關系,以前我們可能只是為錢做事,為義氣做事,甚至為老板做事,但是,現在,你要開始學著為美德做點事,讓自己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比如,慷慨解囊、仗義執言、高風亮節、厚德載物。
總之,你照著中國古人那些形容美德的成語做,準沒錯。
你知道這樣做的好處是什么嗎?
那當然是讓你的修養和氣質有一個質的飛躍對吧。
但是,它還能夠幫你交到很多你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朋友,這些人,都是你未來轉行、跳槽,抵抗中年危機的重要人脈。
有本書叫《弱關系的力量》,大家可以看看,里面講的就是這種非死黨的弱關系,帶給你的好處。
真正的重點來了,我為應付中年危機做的第三件事,叫做,生一個孩子。
別誤會,我說的生孩子,可不是你們理解的生孩子。
我們年輕的時候,經常會陷入一個誤區,就是做事淺嘗輒止、浮皮潦草,應付、敷衍。我二十歲的時候就是這樣,現在三十多歲,深深的體會到這種做法帶給我的困擾。他會讓我覺得,我沒有真正活過,什么事都像是浮在水面上一樣。
沉不下去。
但是后來,我聽說了一個辦法,還真讓我走出了這種心靈困境。
就是生一個孩子,不是真生孩子。
是創作一個屬于自己的作品或者產品。
是真正屬于自己的那種。
什么叫真正屬于自己,就是嘔心瀝血創造出來的東西。
即便這個東西不被別人所接受。
但你會覺得,這個價值,這個意義。
對你來說,非同小可。
你可以找一個業余愛好,也可以找一份你真正熱愛的事業。
但是,你必須告訴自己,不管是業余愛好還是事業,你都必須要做到專家級別,你也必須為這個目標而付出全部的努力,和所有的心血。
我始終覺得,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嘔心瀝血的時刻,
那種全情投入,那種忘我的心流狀態。
真的能激發一種活著的真實感。
每當你回憶起那段只為自己而拼搏的日子,你一定會覺得不枉此生。而且,我始終相信,每一個嘔心瀝血的作品,都會給世界帶來一些改變。
都會讓你擺脫孤獨感,給你的生命帶來不同凡響的意義。
這些話可能有點打雞血,但是我想告訴你,度過中年危機,有時候,就得靠這點雞血,有時候還得靠一碗一碗的灌雞湯。
因為中年人難哪,中年男人更難。
上有老下有小,車貸房貸,工作瓶頸,事業危機,讓你痛苦的事兒太多了。一切,都得靠你自己。
你說,不打雞血,不喝雞湯行嗎?
未來三十年的中年生涯,我不知道自己會面臨什么。不過,至少我已經為此做了我能做的準備,希望未來不是太差,如果還能更好。
我心足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