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的安排出來了,掐頭去尾、東挪西湊,一番勾兌之后,我們發現,“小”長假居然只能算休一天!
五天變一天,這套“乾坤大挪移”功夫也真是全球獨一份的了。
要練成這套功夫,必先掌握“調休”的內功心法。
論起調休來,這似乎也是全球獨一份,可并肩于我們的“四大發明”,簡直可稱得上“第五大發明”了。
五一要調休,十一也要調休,忙了一年休個春節也要調休,就連清明也要調休。
這番,就連日本人都看不下去了,跑到網上揶揄,說我們是“假放假”。
也是,就連以工作狂著稱于世的日本人,休假也比我們多,而且人家這個是“真放假”。
但,這就是日本人不懂我們“傳統智慧”,過于淺薄的緣故了:
咱們歷來處事,講究的是“有經有權”。
“經”就是原則性,比如法定的五一假期,必須修滿五天,一天都不能少,以示人“普天同慶”、“共沐天恩”。
“權”就是靈活性,比如可以“調一調”,把其他的休息日調過來,“損不足以補不足”,讓人多干幾天活兒,不然如何產出財富呢。
湊出的五天假期,讓人多消費;調出的加班日,讓人多勞動——左右逢源,兩全其美。
這就是,既講“原則”,又講:“靈活”了——腦子過于簡單的外國人,是學不會的。
譬如,一周上班五天、休息兩天,這條“經”就必須堅守(明面上)。
但,老板是不滿意的,員工人數能少則少,干的活一點都少,所以我們必須常常加班,這就是“權”。
按照“經”,我們可以索要加班工資。
但老板們何嘗愿意給這錢,于是就規定了可以(只能)“調休”,這日子也得他規定,這也就是“權”。
加班的時候,倘若我們家里正好有事;調休的時候,我們倘若家里正好沒事,老板可不管你,這也是“經”。
但,你若有點事需要請個事假,甚至是病假,則要用工資抵扣,這也是“權”。
這就是“二皮臉”,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把對自己不利的“經”,變通成對自己有利的“權”。
用“經”得了好名聲,蓋起好牌坊,掛起好羊頭來,背地里則玩起“權”的把戲,最后自然“名利雙收”——
這就是祖師爺漢武帝“外儒內法”、“內多欲而外施仁義”的老陰陽譜了。
然而,這種傳統智慧,專在研究如何“讓馬兒跑又讓馬兒不吃草”,如何專一讓人多干活、少休息;多消費、少享受——
況且,萬事只要加上一個“調”字來,就讓人萬分沮喪:調休、退休年齡調整、某某金調整、某某率調整、油價調整……
幸福感,就在這“調一調”當中,調得更加稀薄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