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5800年左右歷史的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沸騰了,由安徽省玉石文化研究會發起,邀請安徽省工藝美術學會玉石專業委員會、安徽省收藏家協會玉石專業委員會共同參加的“探索凌家灘古玉文明,尋訪中華文明重要起源地”的學習考察活動,于2021年4月24日上午成功舉行。
安徽省玉石文化研究會終身名譽會長、著名考古學家在凌家灘主持發掘24年,他深情地對大家介紹說:“這里是中國玉器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而中華玉文化是中華文化從野蠻走向文明的里程碑,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從而證明了長江流域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我省史前文化中發展水平最高、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遺址。”
凌家灘遺址位于安徽省含山縣銅閘鎮凌家灘村,為距今5800-53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心聚落遺址。總面積220萬平方米。發現于1985年。自1987年以來歷經多次考古發掘。發現祭壇、墓葬、紅燒土塊廣場、古井等遺跡,出土文物2000多件。其中出土玉龍、玉人、玉鷹、玉版、玉豬等玉器1100多件。近年考古勘探又發現了多處同時期的遺址。凌家灘遺址1998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1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納入國家100處大遺址保護總體規劃。2012年5月安徽省政府批準公布實施凌家灘遺址保護規劃。2013年,成功列入國家大遺址公園。經過數年來的建設,現已初具規模。
據安徽省玉石文化研究會會長翁飛博士介紹:“這是安徽省玉石文化研究會在戰勝新冠疫情以后,聯合兄弟社團舉辦的第一次大型活動,為計劃于今年秋季召開的‘凌家灘文化高端論壇’做前期準備。”通過“探源凌家灘古玉文明,尋訪中華文明重要起源地”,進一步加深了解我們安徽在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的貢獻和歷史地位。增強文化自信,服務安徽文化建設。
由安徽省工藝美術學會玉石委員會和合肥科技學院人文藝術系聯合打造的安徽省寶玉石文化交流中心(合科院)的年輕學生們也聞訊組織,同行前往,在現場聆聽張敬國教授的講解,看到“00后”大學生對考古知識的渴求,張敬國教授欣慰地說:凌家灘大遺址是一個巨大寶庫,從我起已經經歷了三代考古人的發掘,但是還需要第四代第五代持續深入的進行下去,你們的到來,讓我看到了考古事業后繼有人。(李云勝 岳興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