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說:人這一生,可以選擇的事很少,沒法選擇怎么生,也沒法選擇怎么死。我們能選擇的,只有兩件事,這一生怎么愛,這一生怎么活。
汽車行業風光背后,也難免內卷化的事實,其競爭的慘烈程度,相信若非深處其中絕難體會,而且這是單選題,只能A死磕到底或B躺平淘汰出局。
這邊傳統燃油車的優勝(參數丨圖片)劣汰已經讓車企神經高度緊張,那邊新能源車又新開了跑道。這對于造車新勢力們或許是個嘗試與機遇,但對傳統車企而言,卻是方方面面的考驗,難,但也必須躬身入局。
我們將眼光放回到這屆上海車展,主題與時俱進地喊出了“擁抱變化”,展會一舉成了各大車企新能源技術的秀場。展會現場新車、新技術蕓蕓, 那么今天我們來圈個重點,被眾多平日里低端審慎的大佬們推薦的日產e-POWER技術,到底是什么?
被“大沙發”耽誤的技術流
不得不說,東風日產在汽車行業確實是個神奇的存在,它是鮮有“情商”與“智商”雙在線的車企。一方面營銷做得出色,一方面技術也屢屢顛覆行業。如果說之前日產大沙發的頭銜是契合了購車者對于舒適性的需求,那么在當下,向“技術日產”的回歸,則是對味“高知者”們對于車的選擇偏好。
而東風日產能在兩者之間從容切換,離不開他們在技術上的深耕,特別是動力單元,如果說它是行業的風向標,估計也不會有人持反對意見。
從1989年那臺六缸雙渦輪增壓引擎RB26 DETT的R32到2009年搭載V38 DETT發動機的封神之作R35,日產領先的技術積淀為傳奇GT-R帶來了所向披靡的競爭力。
在乘用車領域,VQ系列引擎是沃德發動機十佳榜單上的常客,也是日產VVEL氣門技術加持下的顛覆之作。而今天2021款天籟上搭載的那套VC-Turbo超變擎發動機,可以說已經是處于燃油車動力研發金字塔的塔尖,其他車企再突破的可能性很小。包括2021款軒逸在日產專屬的DLC涂層技術、缸體鏡面熔爐技術等加持下,讓其擁有了同級罕見的低油耗,甚至于接近混動車型。
當然日產在動力層面的出色絕不僅僅局限于燃油車,在新能源領域同樣是全球車企中的佼佼者。隨便百度一下“日產1947年第一輛電動車TAMA、ZeroEmission日產純電技術、MarchEV、聆風等等關鍵詞”,對當下甚至未來新能源的格局變化,或許就會有不同的認知。
難能可貴的是,日產不會盲目跟風,它于技術上的每一次突破,基于出行本身,帶來的卻是行業的改變。包括此次上海車展亮相的日產e-POWER技術,創造了與當下電驅路線完全不同的技術理念。在2016年首次被搭載在日本的NOTE e-POWER車型上,上市后憑借強大的技術優勢,在2018年為日產品牌贏得48年來首次日本市場銷量冠軍。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其優勢,說它是“零焦慮產品”再貼切不過,沒有里程焦慮、沒有油耗焦慮、更沒有安全焦慮。
e-POWER實現“零焦慮”的技術路線
新能源車相較于燃油車來說就是一個“新生代表”的存在。既然新,就難免會出現發展過程中無可規避的不完美問題。
首先就是新能源細分市場中銷量最大的純電產品,優勢不贅述,在續航里程不斷提升的當下,隨之而來的購車者里程焦慮會逐步得到緩解,但安全性、電池能量衰減及基礎充電配套還是繞不過去的坎。
再有就是混動產品,這里又可細分為插混和以兩田為代表的混動,這兩種產品對于內燃機的依賴都更強,也就是說,很多工況下,依然要切換至燃油車的狀態行駛,這也決定了其油耗和純電帶來的靜謐性體驗都不及預期。
e-POWER則另辟蹊徑。說起來并不復雜,但思維創新和技術突破是關鍵,也就是干脆讓內燃機不參與驅動,只做發電的工作,車輛行駛只通過電機驅動。相當于通過專業化分工達到各自最佳使用狀態,實現能量最大化利用的目的。
具體說,發動機會通過汽油燃燒做功,將動能轉化為電能給電池組充電,之后經逆變器抵達驅動電機,最后再由驅動電機輸出動力驅動車輪行駛。這個過程中無需充電,也就擺脫了當下純電及插混對于充電樁的依賴。
但是過程要突破幾個技術難點:燃油機熱效率、電驅技術和高性能的閃充閃放電池。在熱效率環節,日產e-POWER動機系統通過“余熱回收技術”還可額外獲得4%的回收熱量,綜合熱效率達到50%,而目前市場上傳統燃油機熱效率的極限基本在40%左右。
在電驅及電池方面,得益于東風日產70年純電技術的積累及大量車型上的可靠性應用,將其移植到日產e-POWER上進行再改進,并不是難題。
被傳承的駕駛樂趣
如果說零焦慮的e-POWER,對“新能源市場的觀望型消費者”是一種撬動,那么其保留下來的駕駛樂趣,對于純電購車者來說,也具有足夠吸引力。正如車企宣傳的那樣,駕駛樂趣是所有日產汽車的核心特征,要確保駕駛日產汽車對于客戶來說是有趣的。
因為其電池只是作為存儲功能,體積更小,從而帶來整車重量更小,這讓其起步、操控更為精準靈敏,同時也讓車內空間更加寬敞。
在高速行駛時,也不必擔心動力不足,屆時電池組和發動機會同時協調工作,確保隨叫隨到的高速加速。另外,在爆發力上,扭矩是個重要參考數值,日產e-POWER的峰值扭矩可達到500N·m以上,相較于同級的HEV車型高出15%,證明它不止有靜如處子的一面,還有動如脫兔的性能。
而閉上眼睛,你將無法分辨出這是一臺e-POWER汽車還是純電動汽車,其100%純電驅的特點,為其帶來得了相當靜謐的駕駛體驗,且起步加速可以做到零頓挫。
至于可靠性上,幾乎也是無出其右。暫且不提日產在純電領域的技術積累,單就品牌新能源車型量產時間及銷量數量上,也是足可以達到了從口碑反饋到產品改進這樣不斷正向循環的過程。
2010年上市的聆風,常年位居歐洲、美國等純電動車銷量的前位。而截止至2021年3月,搭載e-POWER的車型累計銷量也已經突破50萬輛。這樣一份實打實的數據,讓可靠二字不是紙上談兵。
寫在最后
顯然,在新能源領域,傳統車企已經開始了“彎道超車”,而且諸如日產這樣的全球強勢品牌,也具備這樣的技術實力。日產憑借著其近90年燃油技術輝煌歷史及70余年的成熟電動技術積淀,在中國新能源市場機遇到來時,完全可以實現完美轉身。在日產新能源技術日臻成熟的時刻,遇到了中國這樣逐漸成熟的新能源消費市場,一切似乎都剛剛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