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外房研所
TANKO,秋天快樂
此時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
作者 | 小外
秋日奏鳴曲 之TANKO
9月18日,秋,從長白山露營節回來
看著一路微微的黃葉,腦子里忽然冒出一個詞——
秋日奏鳴曲。
一日三餐,一年四季
我最愛的秋天,又來了。
你看——秋日的顏色,席卷了城市、鄉村、田野......
以及我們——一本書,一杯茶,坐于秋下
中秋。此刻,月色極美,孤獨也極美
梭羅說,經常獨處使我身心健康
獨處難免孤獨,獨處又是通向智慧與真理的入口
所以,誰不想在秋日里永遠孤獨呢
/小外于2021年中秋
一
“有沒有一扇窗——
可以打開過往與向往?”
答案是——有。
一年四季,最愛秋天。2021年的秋天默默來臨,伴著風,伴著雨。在我眼里,微冷的,風雨中的北京的秋天,別有一番味道。
像極了赳赳筆下的<論孤獨>。
在給晶晶的信里,他這樣說道——
“即便孤獨,也是一個‘非孤獨,名孤獨’的概念,當我們討論它時,他便不存在了。而當我們以為找到最終最正確的答案時,它又如影隨形的出現了。因此,談論孤獨本身是一個不討好的方式,或許,我們應該去讀讀鋪天蓋地的哲學論著,讀讀叔本華、尼采,讀讀佛陀、達摩,讀讀里克爾的<秋日>——
“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
阿多尼斯也說,“孤獨是一所花園。”
保羅斯特德則寫了一本書——
<孤獨及其所創造的>。
這樣的孤獨,想想就很美好哈。
“此刻,我坐在地中海游輪上寫這封信,周邊是陌生的歐洲人,難喝的茶包使我將目光轉移到落地玻璃外......時差讓這里的中秋月亮推遲了五個小時,晚上我會去賞月,而此時,國內的月亮正是——
‘華枝秋滿,天心月圓’吧。”
二
如果一個人沒有故鄉,就永遠尋找故鄉。
19日,檀谷,雨。
看著身邊著漢服,雨里悠然漫步的業主,想起<秋日>——
......是時候了,夏日曾很壯觀,
把你的影子落在日晷上,
讓風吹遍田野。
讓最后的果實吹熟;
再給兩天晴朗的日子,
催他們成熟,
把最后的甘甜釀進濃酒。
誰此時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
就醒來,讀書,寫長長的信,
在林蔭路上不停的,
徘徊,落葉紛飛。
北島說——
“有時我琢磨,一首好詩如同天賜,恐怕連詩人也不知它來自何處。正是<秋日>這首詩,使里爾克成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好房子也是這樣——像一首秋天的詩,帶著一個個家庭,從一顆心走進另一顆心,隨之跳躍與感動。顯然,檀谷是做到了,并隨著秋風、秋雨、歲月,越發顯得——
雋秀而光輝四濺。
里克爾認為——“誰此時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因為孤獨,所以——“醒來,讀書,寫長長的信,在林蔭路上不停地,徘徊,落葉紛飛......”
雨中,美麗的石板路,淡淡的看著一所建造、設計、布置到近乎理想國的聯排生活,看著遠處的山,聽著檀谷的雨,和著秋天的市集......在眼前鋪設開來——一所把城市生活美學帶到園區,漫步、騎行、燒烤、垂釣的“山系生活”一覽無遺——帳篷、草坪、復古的天幕、花色的毯子、手沖的咖啡——
上百個營地雨后春筍般冒出......
使得里克爾筆下所有有關孤獨的字眼,都一一退卻。
孤獨,在一所理想建造的房子面前,不禁——
詩意、盎然起來。
三
「心之向往,行所必致。」——
“我相信檀谷會成為一座鼓勵創造、終身成長的未來市鎮。”
漫步在「山谷這一年」展——
看著「高一軒:我們被強烈的使命感驅動」這句話,漫步在一張張生動的照片間、一幕幕小故事里,仿佛一部藝術、溫暖、質感的檀谷電影,伴著雨中的別樣孤獨——
在眼前徐徐展開——
時光如同隱形的河——
無聲息的流過,唯有某些瞬間,讓我們日后想要不斷重返。
作家說,生命中的每一瞬時間都是向永恒借來的片羽。美好的人生,便是由這些閃亮的瞬間堆積而成。
相逢的人終會相逢,即使短暫交會,也足以點亮細碎而平凡的日常。我們用鏡頭記錄下過去一年的山谷故事,重溫共同走過的一幕幕,那些閃亮的日子,那些明亮的笑臉,那些生活的美好與豐盈,我們一一定格。正是無數「在一起」的瞬間,釋放出生命的能量——
慰籍每一顆成長的靈魂。
這一段文字,令觀者駐足,細讀。
一幕幕鄰里之間脈脈共建的——
山谷小故事,躍然而出。
這些小故事記載著檀谷每一次的精彩,每一次的回歸自然與日常,每一次為檀谷理想生活場景打樣,每一次創造社區新傳統......一天天,一步步,讓檀谷的生活主張和生活方式——
更加鮮活的被感知。
四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檀」是恬靜大方
赤子之心,檀檀舒展。
「谷」是深遠廣闊
謙謙君子,虛懷若谷
“我希望檀谷是這樣一個地方,是一處‘城市山居,學園市鎮’,它既有城市的豐盛,也有自然的安靜,文化的藝術活動隨時發生,創意創造隨處發生,讓人們從連接走向融合,走向終身成長。”——高一軒
“人們正在成為孤島。我認為‘孤島’有兩重性,一重是社交距離的孤島,可稱之為群體的孤獨;而另一重,是人們更加回歸自我審視。”——吳聲
”把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復制到線下,我覺得這是檀谷未來可能的一個方向,做一些不同的東西,因為在我們的生活里,連接是非常強的需求。“——游央
“窗外有遠山、低垂的白云、大海夕陽。”赳赳在給晶晶的第一封論孤獨的信這樣結尾。表示,他其實不孤獨。他所謂的孤獨是一種自省,一種友情。
如晶晶所說——
“誰不曾在秋日里永遠孤獨呢?”
雨中,山間,市集,幾個媒體人邊走邊聊,情不自禁的說——
“做檀谷的業主,真幸福。”
身處山中,原來彼此疏離的城市原子人,能夠更加自由地展開互動與交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變得更加真摯和熱烈。向山而行,滿足了我們對「聯系」的向往,在人與人之間創造出新的共同性——
這,才是檀谷的價值與意義。
秋日這么美,檀谷這么美,也是因為這種自由、圓融、物我兩忘——
不可言傳的孤獨吧。
林徽因說——邂逅一個人,只需片刻。愛上一個人,往往會是一生。
愛上一個房子,也是如此。
“TANKO,秋天快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