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秉鑒是清代廣州十三行商人, 2001年,美國《華爾街日報》統計了1000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國人入選,伍秉鑒就是其中之一。他生活的年代主要是在清道光年間,據當代用大數據統計,道光十四年(1834年),伍秉鑒的私人資產已達2600萬銀元,當年的大清首富。
歷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關于他的故事。當時一個美國波士頓商人與伍秉鑒合作經營了一項生意,但由于經營不善,欠了伍秉鑒7.2萬銀元的債務。然而他又一直沒有能力償還這筆欠款,故也無法回到美國。伍秉鑒知道此事后,并沒有為難這個商人,而是叫人把借據拿出來,對波士頓商人說:“你是我的第一號‘老友’,你是一個最誠實的人,只不過不走運。”說完,他就把借據撕個粉碎,并向對方表示他們之間的賬目已經結清,對方可以隨時離開廣州回國。
這件往事可以這樣分析,一是有底氣的人才有大手筆,他的2600萬銀元的資產就是他的底氣,所以區區7.2萬銀元說免就免;二是經過調查這個美國商人確實沒有錢還他,扣著他也沒用,還不如放了他博個豪爽的名聲;三是美國人并不會感激他,人家可是信基督教的,在基督徒的認知里,他會覺得是上帝顯圣保佑他,讓伍秉鑒免掉了他的債務,和個人情懷一毛錢關系都沒有。后世說“伍秉鑒的豪爽名聲在美國膾炙人口達半個世紀之久”不過就是一廂情愿的自嗨而已。
說完近代的小故事,再說現代史。朝鮮戰爭,李奇微中將于1950年12月被緊急調到朝鮮前線,接替車禍死亡的沃克將軍指揮美第八集團軍,次年4月他又接替被解職的麥克阿瑟,出任美聯軍總司令。這老小子對志愿軍優待俘虜的政策頗有微言。因為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的軍隊,會給予被俘的敵軍士兵如此高的待遇,《日內瓦公約》也只是要求戰爭一方不得虐待被俘的敵軍士兵,但志愿軍的所作所為已經遠超這一要求了。戰俘營里的聯軍士兵吃得和志愿軍戰士一樣,甚至更好!生病有人悉心醫治,身體和人格都不會受到侮辱。一些黑人士兵甚至覺得呆在志愿軍戰俘營里比在美軍軍營還要放松,李奇微對此百思不得其解:“中國人釋放俘虜的做法與朝鮮人對待俘虜的做法——經常是在后腦勺上給一槍——恰恰相反。中國人竟然一度將重傷員放在擔架上擺在公路旁,然后離開。在我們的醫護人員乘卡車去那里接收傷員時,他們沒有開槍射擊。中國人的這類舉動其實是由于他們對西方文化的無知。”最后,他不忘補上一句:“中國人是癡心妄想!”他的意思是:志愿軍的塑造文明之師開解的目的不會得逞,中國人將會為他們的魯莽行為付出代價。
在朝鮮戰場上,美軍什么卑劣的招數都使出來了:細菌戰、絞殺戰、殺俘、核訛詐、“范弗里特彈藥當量”等等,關于殺俘要著重講一下:美國人對志愿軍戰俘可沒有那么客氣,李奇微就親自下令屠殺100多手無寸鐵,只是在戰俘營中進行抗議的志愿軍、人民軍戰俘。那些被我們釋放的美軍重傷員很快被飛機直接運到軍艦,迅速送到日本救治,最多兩個月時間,又可以重返戰場,他們也不會心存感激,那是上帝顯圣保佑了他們。所以,對志愿軍下手更重,更加殘忍。
最近熱播的《長津湖》里面有一個場景:美軍經過冰雕連,能發揚騎士精神,向冰雕連敬軍禮。我們不能否認主創人員的好心和中國人發自內心的善良,你們把人家想得太好了。殘酷的事實:美軍經過冰雕連時為了泄憤,用重機槍、沖鋒槍對冰雕連戰士的遺體進行了掃射。作為一名中國人一想到這幫禽獸的所作所為就心痛不已,這一電影場景可能會成為《長津湖》最大的“bug”。
偉人曾經說過:“美帝國主義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講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講理,要是講一點理的話,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終于,經過這么多年對我國使出的大量陰謀詭計、分裂、顛覆、打壓、遏制等等手段,讓我們終于看清了美帝國主義的真面目。我們也聽到美國政治家公然叫囂:“我們撒謊、我們欺騙、我們偷竊。這才是美國不斷探索進取的榮耀。”今年3月18日,楊國委在安克雷奇指出:“我們把你想得太好了!”相信這句內涵豐富的話會給國人和我們的后代帶來很深刻的啟示,和他們打交道,我們一定要放棄幻想,用實力把他們“逼得不得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