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來,除了華為之外,小米、OPPO、vivo也開始加大芯片領域的投入。雖然不及技術巨頭華為,但是相比OPPO、vivo,小米還是稍稍領先。早在2017年,小米就發布并且量產了旗下首款SOC澎湃S1。到2021年3月,小米又發布了一款ISP芯片-澎湃C1,并將它內置在小米折疊屏手機MIX FOLD上。今天,小米宣布第三顆自研芯片-澎湃P1已經量產,并且將會在小米12 Pro上首發。
澎湃P1是一顆充電芯片,由于它的加入,小米12 Pro首次實現了大容量電池和高速度快充的共存,并且填補了100W+單電芯的行業空白。小米12 Pro搭載了120W澎湃秒充技術,并且采用單電芯設計,并且在輕薄的機身下塞入了大電池。
那么究竟是單電芯好,還是雙電芯強?其實,就手機狹小的空間利用上而言,單電芯可以在相同體力下有更大的電池容量,也就是可以節省空間,讓手機更加輕薄。單電芯密度大,但是不容易做高倍率大功率充電,所以現在市面上的100W功率以上充電的手機都是用的雙電芯,現在小米憑借這自主研發的澎湃P1,將單電芯就直接干到120W。
在澎湃P1的研發道路上,小米在人力、財力、時間上也投入頗多,項目歷時18個月,四大研發中心通力合作,耗資達到了1個億。可見,看似一顆小小的芯片,其背后的研發之路并不容易。
另外,在回答網友提問時,雷軍提到:“澎湃除了S1/C1/P1三款芯片,我們會堅定的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小米芯片會一步一個腳印地穩步向前。”
期待,在未來,我們能看到越來越多的國產芯片的出現,“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國產芯片加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