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大門,即將關閉。
病毒游走、經濟維艱的陰霾里,人們仍在苦苦前行,歷時已有兩年。
到底怎么走,才是可信的出路?
以旁觀者的視角,我們有了大致的認知和判斷,在此就不予以展開討論。
換做自己的事,自己來決策,又該如何做出可信的選擇呢?
無中生有。
為什么要無中生有?
以史為鑒、抄別人作業,不好嗎?這樣不是更穩妥、更省心省力嗎?
原因無他,這么做是不可信的。
歷史有跡可循,卻不是線性重復。我們可以從中找出規律,找到可資參考的地方,更要加以裁量。
另一方面,每個人的先天稟賦、后天經歷不同。所謂彼之甘飴,此之砒霜。所以,照抄作業也是不可的。
關鍵之處在于,如何將歷史、別人的作業與此時此地的現實相結合、無中生有。
《戰爭與戰略》可以說是無中生有方法論的代表。
作者分析中國與他國的社會結構、發展階段的不同,提出中國應走相反的道路,即以起義、戰爭的斗爭方式,先取鄉村再占城市。
根據實踐,認識到武裝斗爭要與整個組織、與整個組織的工作相聯系。作者胸襟開放地以敵為師,指出槍桿子的重要性。
外部形勢在變,主要矛盾和工作也在變,戰爭形態也在變。
如何從游擊到正規,再從正規到游擊,以及準備今后的游擊到正規。在轉變過程中,面對很多困難。
這些困難就包括人們腦中認知的大轉彎,比如從正規到游擊是不是一種退步。其實,此時的游擊是面對強大外敵的戰略選擇。游擊內涵已不同于以往。
這篇1938年的文章,寫于日軍兵鋒正盛之時。1個月后,日軍占領了南京。七年后,抗戰勝利。
無不是憑空產生,是從有中而生,
只有從有到無,才是適用于自身的,才是可信的。
(文耕坊-景軒bookhik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