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認真的樂評,所以有褒也有貶。
那,我開始了。
我首先想說:樂隊真香!
——這是這幾年從音綜節目到音樂節現場樂迷們的一個共識,現在連成立超過了 40 周年的中國臺灣的滾石唱片也來趕了一波樂隊的熱度。
上一次滾石做的「滾石三十青春音樂紀念簿」精選套裝我還弦猶在耳般能持續回味著,「滾石40 滾石撞樂隊」全新音樂企劃系列這就來了。
雖然在常人看來,30 而立、40 不惑是我們常說的話,但在音樂的世界里,forever young才是永恒的主題,所以滾石 30 打的是“青春紀念簿”概念,滾石 40 更是把“青春”二字貫穿在了前來參與 cover 經典曲目的這些樂隊身上,或是樂風形態上。
「滾石40 滾石撞樂隊」的歌單上,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曾經在滾石很賣的那些 icon 度的歌手和歌,比較沒有成為此次 40 支樂隊的改編傾向重點——比如滾石的招牌羅大佑、周華健、任賢齊幾位,共計才四首歌曲 (《戀曲 1980》、《心太軟》、《朋友》和《有沒有一首歌會讓你想起我》) 被改編,辛曉琪、李宗盛演唱的單曲更是 0 命中——當然李宗盛大哥創作的歌被選唱了很多首。
反而當時作為滾石子廠牌“魔巖唱片”旗下諸位,成了本次受歡迎的“真香”改編對象。
從竇唯到張震岳,從莫文蔚到楊乃文,從順子到陳綺貞,再到幾十年都搖滾精神常在的伍佰 & China Blue, 這幾組音樂人的歌共計被改編了十九首,占據總歌單 40 首近一半的份額;
其中伍佰有四首半的歌曲被翻唱 (與莫文蔚合唱的《堅強的理由》算半首吧) ,楊乃文被翻唱了四首,張震岳以個人名義和以“兄弟本色”組合名義被翻唱的歌也共計四首,莫文蔚加上《堅強的理由》被翻唱三首半。
可見,當年魔巖廠牌因為不好賣而被迫解散的無奈現實,到現在成了一種“未能趕上好時候”的遺憾,樂隊化的音樂內容成為了市場重點,樂隊是未來、是希望、是市場中心。
在“滾石唱片”這個 icon 身上,可以提煉太多關鍵字,經典、先鋒、匠心、認真……等等等等,對于我這個從小聽周華健、聽 Rock Records & Tapes 出品音樂長大的人而言,我得承認我最早對于 R & B 風格的認識,確實是從滾石大家族里杜德偉、順子的歌還有任賢齊一首《心太軟》(本次企劃里也有翻唱到) 開始的。
按照出版年份來歸納,「滾石40 滾石撞樂隊」曲目中發行最早的歌是 1982 年《戀曲 1980》,最近發行的一曲是在 2016 年的《Fly Out》;分布在公司成立前 20 年 (1980 - 1999) 和近 20 年(2000 - 2020)的歌曲數量分別是 27 首、13 首,差不多 2:1 比例。
不過,在 21 世紀以來 20 年間,滾石唱片較之最初成立的 20 年確實有減產,但音樂品質度和市場份額依然在:2007 年第 19 屆金曲獎上 MC HotDog《Wake Up》拿下“最佳國語專輯獎”,成了金曲獎歷史上第一張得獎的嘻哈專輯;限定嘻哈團體兄弟本色在 10 年代 Hip-Hop 音樂席卷華語市場時已經占據一席之地,唱遍全球。
90 后唱作人孫盛希不僅銷售數字、線上流量在臺灣地區頗為可觀,還獲得過 2019 年第 30 屆臺灣金曲獎的“最佳國語專輯獎”。
前兩年發行的《想見你》OST 不僅有產出八三夭《想見你想見你想見你》這樣全民傳唱的單曲,更令伍佰 & China Blue 發行于 1996 年的“遺珠”歌《Last Dance》重新發光;瘦子E.So 更是現如今在臺灣地區數一數二的說唱歌手。
以上,無不是“滾石 40”仍舊青春 ing 的證明。
私心地講,周華健《少年》和孫盛希《出沒地帶》是我個人近十年來循環聽很多次的華語專輯;萬芳則應該是這十年來我聽最多的滾石歌手 (雖然現在萬芳已經是何樂音樂的人了)。
那么,“貶”來了!我得承認,“滾石 40”本次的企劃系列中,40 首歌很難令所有人滿意,我就對于我女神莫文蔚的《十二樓》、《忽然之間》和《陰天》都被改到太過陰郁,而感到一時難以接受;記得之前在另一個樂隊向的翻唱企劃里,《陰天》也沒被改出特別好的新花樣,所以這首歌大伙兒輕易別動就對了。
好在瑕不掩瑜,我喜歡的全新演唱版本歌曲有不少。
最初曝光的五首歌當中,神棍樂團的《Fly Out》我很是喜歡,兄弟本色原曲的 Trap 風其實奠基了一個很難原路超越的框架,在當年看來很國際化的曲風如果再進一步做,怕是要不倫不類;所以神棍樂團選了“本土化”的另一種思路做編曲,Hip-Hop 的框架還在,但是加入了嗩吶、中國笛、北管鑼鼓、爵士鼓等新的器樂音色之后,歌曲的喜感和新意就出來了,夠 local、夠熱鬧、夠醒腦、還夠后勁。
孫盛希 & 希有樂團改編的《分手吧》是本次企劃的另一個亮點。吉他、貝斯、鼓的樂器基本配置,有還原到分手這件事一個女生視角的淡淡傷心,相比較張震岳原版里面 Bandsound 的濃烈氣氛,孫盛希顯然就釋然不少。
《分手吧》是孫盛希以樂隊主唱身份發行的歌,所以在音樂氣質上更樂隊化,和她個人身份唱的 R & B 風格全然不同,倒是有令我回想起在《想見你》劇集開頭孫盛希唱《Someday or One Day》的淡然美好,或從歌曲文字內容層面來看,一段不合適的戀愛,分手是最好的結局,雙方都會收獲到能重新開始去遇到下一段幸福的可能性。孫盛希版的《分手吧》就有在編曲層面,給下一次的幸福做出留白的聆聽空間。
不能忽視的有趣新歌還有二手玫瑰的《戀曲 1980》。二手玫瑰樂隊主唱梁龍總有他個人 icon 度十足的諧趣樣本,新版《戀曲 1980》貫穿羅大佑原版中對于愛情的感嘆和玩味,一邊把本色的二人轉味道融入音樂,一邊還把主歌做了詩朗誦的搞怪處理,這是上一代文青獨有的小驕傲,他們在詩歌、文學、音樂等文化形態中熏陶成長。有了這一段出彩的念白,《戀曲 1980》不僅在從臺灣到東北的地域感方面做到了遷徙、落地和生根,還帶出了歌曲該有的年代感,很顯然,80 年代的東北和 80 年代的臺灣有著全然不同的味道。
最后一批曝光的單曲中《心太軟》我也喜歡。前面說到,本次企劃中很多莫文蔚的歌被改到飛出天際,變成了喪失原曲魅力也沒散發嶄新吸引力的“兩不靠”結果;但 LOFT BEACH 改編的《心太軟》至少靠了“自我本色”這一頭。和小齊哥的原版對比,《心太軟》有著如同從“滾石唱片”到“滾石樂隊”一樣的跨越度,但跳脫了原版中式 R & B 的風格軌道后,LOST BEACH 交織了 60 年代的迷幻氣場與 90 年代的旋律特色,通透的吉他音色與悅耳的人聲縮混,從全新的角度呈現了復古美感。
落日飛車的《愛錯》(原唱: 李心潔) 也不錯,迷離感與節奏感交織,氤氳氛圍中令人忍不住會跟著搖擺蹦跳;旺福樂團翻唱陳淑樺的《傲慢與偏見》在輕松之間,又完成了一次旺福式的“臺”味恰恰;deca joins 的《大雨》成功規避了金智娟原曲的年代感,還不失歌曲內在矛盾與糾葛心態,唱出了一股不著痕跡的心碎和心塞;老王樂隊選對了楊乃文的歌,《星星堆滿天》不用做太大改動,都能原味保留同時本色盡施;八三夭改編張震岳的《自由》,加入了電氣成分,躁出了全新的 high 點和精彩,出彩程度如同《FLY OUT》兩版的各具特色。
最后講一個樂評人馬世芳講起的烏龍事件:火星電臺本來想改編翻唱楊乃文的《那天》,結果在溝通時敲錯了字,敲成了《明天》,于是詞曲版權清理之后,成了不可逆的一次將錯就錯。
那,我們就當是一個別樣的驚喜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