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共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各國的貨幣名稱繁多,不算輔幣,光主幣名稱就大約有50多種。
我們最常接觸的貨幣單位必定是“元”。主幣單位稱"元"的國家主要有中國、日本、朝鮮、韓國、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加拿大等。
首先說說我國的“元”。
明清時期,我國大部分地區以白銀和銅錢為流通貨幣。從貨幣地位來看,銅錢屬于輔幣,而以白銀的重量為主要的價值衡量標準。
墨西哥鷹洋
后來我國的對外交流增多,很多國外銀幣進入了中國,如西班牙的銀幣被稱為“本洋”,墨西哥的銀幣被稱為“鷹洋”……這些銀幣多為圓形,樣式精美,使用方便,很受老百姓的歡迎,這也直接影響了中國貨幣的演變。
宣統二年(1910年),清政府公布了政府的《幣制則例》:“中國國幣單位,著即定名圓,暫就銀為本位。以一元為主幣……元角分厘各以十進。”
度支部尚書載澤將“圓”的來歷解釋為:“貨幣計數,當先定名。中國古制號稱圜法,圜者圓也。現鑄新幣,擬請沿用九府遺法,定名圓。”
解放前中國紙幣
簡單點說,就是在政府法令中規定了我國貨幣單位為“圓”。這里的圓,有圓滿、完備的意思,但是其本身出發點,應該是從貨幣的形狀而來,由圓形的形狀而引申出其他美好的意思。
“圓”和“元”雖然字形不同,但二字讀音相同,而“元”字筆畫簡單,便于書寫,所以民間逐漸以“元”代“圓”,取其便捷也。在貨幣方面,二字實際意義基本一致。
人民幣紙幣
清亡后,其后的政府沿襲了“圓”的規定,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也規定:“人民幣單位為元,人民幣輔幣為角、分”。
舊韓元紙幣
日本、韓國、朝鮮等國受漢字和漢文化的影響,他們早前的貨幣上都是有漢字“圓”或者“圜”的,所以,日元、韓元、朝鮮元的來歷就很容易理解。
日元紙幣
很多人不解的是,多數外國貨幣名稱翻譯成中文后都采用音譯,為什么美國、加拿大等國的貨幣“dollar”也被譯作“元”呢?
很簡單,因為dollar本身就是“銀圓”的意思。
公元16世紀開始,歐洲進入了大航海時代,各國占領了大量的殖民地,瘋狂掠奪財富。西班牙獲得了墨西哥、秘魯等地的大量銀礦并利用這些銀礦鑄造銀幣“taler”。
taler銀幣不僅在西班牙殖民地通用,在英國殖民地也受到歡迎,taler一詞也被引入英語,發音稍作變化,就成了dollar。
美元紙幣
美國建國后,將dollar確立為美國的貨幣單位,我們所說的“美元”也就誕生了。
鑒于“銀圓”的概念,我們翻譯的時候就將dollar一詞意譯為“元”,前面加上國名,來區分各國的“dollar”。
英國、愛爾蘭、埃及、敘利亞等國的貨幣名稱為“鎊”。
英鎊紙幣
鎊即磅Pound,是一種重量單位,之所以用鎊字,則是中文翻譯的時候對磅的區分和美化。
馬克的名稱也來源于重量單位,通用于古代的歐洲西部地區,歷史上,葡萄牙、西班牙、奧地利、法蘭西、英格蘭等國家或地區都曾使用“馬克”作為貨幣名稱。
德國馬克
現在提起馬克,一般指德國馬克和芬蘭馬克,隨著德國、芬蘭加入了歐元區,馬克的名稱也就不再使用了。
法郎的來歷就比較有傳奇色彩。
1356年,法蘭西瓦盧瓦王朝第二位國王讓二世被英軍俘虜,在倫敦被囚禁了4年,交納了300萬金路易的巨額贖金后才得以返回法國。
1360年,為了紀念自己重獲自由,讓二世鑄造了一批以“自由”命名的新硬幣。“自由”一詞的法文是FRANC,中文音譯就是“法郎”。法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貨幣之一。
法國法郎紙幣
使用法郎為貨幣名稱的國家有很多,除了法國外,還有比利時、盧森堡等,像幾內亞、吉布提、盧旺達、布隆迪、剛果、科摩羅等曾經屬于法國和比利時殖民地的國家,其貨幣名稱也叫法郎。
現在法國、比利時等國已經加入歐元區,法郎的傳承,已經轉移到了非洲國家。
盧布最早為俄羅斯帝國的貨幣單位,后來蘇俄以及現在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這一名稱。
俄羅斯聯邦盧布
“盧布”這個詞的起源通常認為是源于“切割”一詞,其含義是“從一大塊銀子上切下來”。也有其他的說法,但是相對來說缺乏說服力。
蘇聯解體后,原蘇聯加盟國很多都持續使用了一段時間的“盧布”為本國貨幣名稱,后來則紛紛另立山頭。
目前仍舊以盧布為貨幣名稱的國家除了俄羅斯,還有白俄羅斯,另外,還有幾個沒有沒廣泛承認的“國家”或地區也使用盧布的名稱,如阿布哈茲、南奧塞梯、德涅斯特等。
比索(peso)的本義是一種重量單位,用來衡量價值高低,后來被引申為貨幣單位,主要在前西班牙殖民地國家流行。
智利比索紙幣
目前許多拉丁美洲國家使用這一名稱為貨幣單位,如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哥倫比亞等。
菲律賓比索紙幣
菲律賓過去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賓獨立后沿用了比索這一貨幣名稱,這在亞洲是獨一無二的。
盧比來源于梵語單詞“rupya”,是一個描述鍛造后的銀幣的詞匯。
印度盧比紙幣
目前,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尼泊爾和毛里求斯等國所使用的貨幣名稱都是盧比。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就是印度尼西亞盧比,印尼盧比常被稱為“印尼盾”,這主要是因為印尼曾被荷蘭殖民統治過,而荷蘭曾經的貨幣單位就是“盾”。“盾”(gulden)是中世紀荷蘭語中的一個形容詞,意思是“金子做的xx”。
印度尼西亞盧比紙幣
印度尼西亞1945年獨立,1949年11月2日,印尼政府規定盧比為國家法定貨幣單位,但是很多印尼華裔仍舊習慣將之稱為“盾”,印尼盾也就做為一個不準確的法幣名稱被沿襲下來。
說到“盾”,使用這一貨幣名稱的國家還有越南,但是越南貨幣中“盾”的本意則是銅、青銅的意思。
越南盾塑料鈔
世界上的貨幣名稱千奇百怪、五花八門,可以以貨幣的形狀命名,也可以以貨幣的重量單位命名,還可以用物品的品質(如黃金的)命名。
除了以上詳細說的幾種,還有以地區名稱命名的,如南非蘭特,有以國家名字命名的,如扎伊爾的貨幣單位"扎伊爾",也有以本國民族英雄命名的,如委內瑞拉的貨幣名稱“玻利瓦爾”、厄瓜多爾的貨幣名稱"蘇克雷"等等。
短短一篇小文不可能面面俱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查閱相關資料,每一個名稱背后都是一段有趣的歷史,值得我們去接觸、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