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又又又來了,為大力宣傳2022年“共促消費公平”消費維權年主題,營造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社會氛圍,提升社會關注度和參與度,結合疫情防控,由福州市市場監管局、福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聯合主辦的“共促消費公平 共筑有福之州”2022年福州市“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宣傳活動在福州廣播電視臺舉行。
活動現場采用“云直播+云互動”和轉播技術連線現場執法的形式進行現場直播。
福州市市場監管局局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會長陳宗勝出席并發表講話,為2022年福州市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紀念活動拉開序幕。
活動中,執法人員現場揭曉并解讀福州市保護消費者權益典型案例;
通過實景實地的連線現場執法檢查,多方位展現我市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的實施與成效,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消費者權益保護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提高維權意識,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現場還舉行了新一批“福州市線下無理由退貨承諾示范單位”和“食品安全放心餐廳和放心食堂”的授牌儀式,并由企業代表進行誠信經營承諾書的宣讀。
同時,活動現場福州市市場監管局和省、市級媒體簽訂社會共治戰略合作協議,在市場監管領域宣傳及輿情處置等方面建立長期、全面的戰略合作關系,創新推進“監管執法+媒體監督”社會共治新模式,共同推動福州市市場監管工作提升,為建設“有福之州”作出新貢獻。
共促消費公平,是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重要手段,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舉措,是落實法律賦予消費者權利的重要抓手。
過去的一年,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及各級消協組織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要求,緊扣“守護安全 暢通消費”的消費維權年主題。
在處置群眾投訴舉報、完善消費維權機制、打擊侵權違法行為等方面取得了明顯工作成效,現將有關情況發布如下:
一、2021年福州市消費維權總體情況
2021年度,福州市市場監管局消費者投訴舉報指揮中心,依托12315市場監管熱線及全國12315平臺,共受理消費者咨詢、投訴、舉報28.5908萬件,較2020年度增長11.90%,較2019年度增長36.95%。其中:接受消費者咨詢19.0838萬件,投訴6.7662萬件,舉報2.7408萬件;共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5071.85萬元。
全市各級消委會共受理消費者投訴2255件,解決2255件,結案率100.00%,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05.73萬元。其中:欺詐行為得到加倍賠(補)償45件,加倍賠(補)償金額1.9萬元。
二、2021年福州市消費維權工作主要做法
(一)著力提升生活品質,依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1.深化商品質量安全監管。深入分析研判我市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投訴舉報熱點問題,針對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的成品油、學生文具、兒童玩具、非醫用口罩、消防產品等領域的1765批次商品實施抽檢,并依法公示不合格商品信息,提升群眾消費的辨識度。同時,針對抽檢不合格商品,第一時間采取下架、銷毀、召回等處置措施,對直接影響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不合格商品,更是集中力量開展專項整治,全力為消費者合法權益保駕護航。
2.深化食品領域安全監管。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為契機,深入推進食品安全綜合治理,創建“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為2021年省級“食品安全示范街”,新增“互聯網+”省級明廚亮灶示范單位30家,市級食品安全放心餐廳40家、放心食堂20家,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獲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肯定。尤其是對群眾關心的網絡餐飲食品安全問題,結合市紀委“點題整治”部署要求,專門開展了“網絡餐飲百日專項整治行動”,在全市檢查了餐飲服務單位1.13萬家次,查處了各類違法違規行為655起,同時鼓勵全市市民積極參與網絡餐飲專項整治,專門在“e福州”設置投訴舉報通道,并制作了“福州市監整治網紅外賣”等一系列短視頻,網民關注度高漲,視頻總點擊量達1.43億次、點贊數達140.1萬個,有效守護了我市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3.深化疫情防控安全監管。出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疫苗安全事件等專項應急預案,有效提升疫情防控應急處置能力。建立起疫苗監管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對全市14家疫苗配送機構和261家接種單位全覆蓋監管。為保障測溫儀器的精準度,在機場、醫院、學校等公共場所,開展免費檢定(校準)測體溫類儀器9675臺(支)件。督促藥店發揮好“哨點”作用,強化“四類藥品”(退熱、止咳、抗病毒、抗菌素)銷售管理,歸集、導入購藥信息204.2萬條。強化進口冷鏈食品安全監管,市集中監管倉加強作業人員排查和風險管控,嚴格規范進出倉貨柜流程,全年累計完成5455個貨柜消殺檢測,攔截陽性貨柜75個,集中監管倉管理工作獲國務院督查組肯定。
4.深化民生消費安全監管。開展民生領域查辦案件“鐵拳”行動,推進巖茶、高端白酒、片仔癀、眼鏡等市場秩序整治工作,規范清理借慶祝建黨100周年等名義從事商業炒作行為,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共查處各類違法案件5517件。突出開展校外培訓機構不規范等8項“點題整治”工作,立案查處744件,其中1件被國家教育部公布為典型案例、4件被省市場監管局公布為典型案例,工作成效獲省、市紀委肯定。依法加大市場監管執法力度,整頓55條路段泊位停車收費問題,集中整治“低價游黑鏈”、未經許可經營旅行社業務等旅游市場多發問題,檢查旅行社(含分社和網點)307家次,其他旅游企業(含景區和星級賓館)190家次,導游60人次,立案查處29件,罰沒款24.58萬元。
(二)著力維權機制建設,有效形成社會共治合力
1.完善維權網絡規范建設機制。2021年,我市積極推進12315與12345便民服務熱線歸并整合,建立“雙號并行”電話轉接機制,完成12315提供7×24小時服務、相關運行數據實時向12345熱線平臺歸集等既定工作目標任務。進一步規范12315平臺工作程序,實現統一接聽、統一督辦、統一考核。進一步暢通基層維權網絡,加強消費維權服務站點規范化建設83家,建設ODR企業(在線消費糾紛調解)103家,促進維權有序、處理高效。
2.建立維權社會共治救濟機制。試點成立“一會三所”消費糾紛聯動調處中心,聚合市場監管所、司法所、律師事務所、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力量,構建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人民調解“三位一體”新格局。靈活采用企業約談、勸諭建議、支持起訴等方式,發揮律師、專家、消費維權志愿者等多方維權力量,共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得到新聞媒體廣泛報道和消費者肯定。比如,對某公司利用婚紗租賃合同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提起全省首例預付卡消費糾紛支持起訴案件;又如,針對某電商平臺以劃線價形式的格式條款,侵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發起全國消協系統首例針對電商平臺的民事公益訴訟,受到媒體廣泛關注。
3.倡導推行線下無理由退貨機制。發展完善線下無理由退貨機制是消費維權的需求,也是增強消費活力的需求。福州是在全省第一個推進線下無理由退貨工作的城市,2021年全市又有23家企業加入了無理由退貨的行列,目前已有沃爾瑪、永輝、天虹百貨、紅星美凱龍等130家企業,積極參與線下無理由退貨承諾倡議。
(三)著力維權宣傳教育引導,凝聚消費安全共識
1.突出“警示性”消費教育。依托媒體、公眾號、社區宣傳欄等線上線下宣傳載體,為消費者提供商品選購、規避陷阱等消費指導,共發布消費提示警示、典型投訴案例等信息137篇(次)。同時,制定了《消費教育示范基地認定管理辦法(試行)》,指導中國移動東街營業廳、晉安區供電營業廳等單位創建消費教育示范基地,推進消費維權教育的社會化、專業化。
2.突出“場景化”消費指導。組織消費維權志愿者、消費者代表等人員,參加“食物銀行”消費體察、“美麗鄉村”體驗式調查等活動,通過現場體驗,推動商家完善消費服務,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
3.突出“科學化”消費引導。按照《全國消協組織比較實驗工作規范(試行)》的規定,組織開展比較試驗,促進企業規范經營、加強質量管理,引導消費者安全、理性選購和使用。去年,聯合省消委會,對線上線下20余個品牌的手機充電器進行比較試驗,并向社會發布比較試驗結,為消費者選購商品提供重要參考。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及各級消協組織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放心消費建設構建合法權益保護體系,不斷改善消費環境促進消費公平,為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現代化國際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來源:福州市場監管;消保處;應宣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