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中,一個案例引人關注:湖北一民營企業在經營中涉嫌犯罪,檢察機關辦案中促其合規整改,6個月后,經第三方嚴格評估、確認合格,企業被依法不起訴。該企業整改后生產經營步入正軌,新增投資上億元,帶動就業上百人。
這是湖北檢察機關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2021年以來,湖北檢察機關以為期兩年的“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助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專項檢察活動為抓手,推出一系列有力舉措為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助攻。
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讓企業暖心
早春三月,記者走進湖北省黃石市西塞山區工業園某藥業公司建設工地,看到占地30畝的產品研發和倉儲物流基地主體工程正加緊施工。而一年前,因缺少進項發票,該公司在無實際貨物交易的情況下,接受10家公司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被立案偵查。
西塞山區檢察院全面了解相關情況后,認為該公司具備適用涉案企業合規改革程序條件,于是向公安機關發出《提前介入偵查意見書》,由此也開啟了提前介入階段企業合規改革試點的探索。
合規考察期間,西塞山區檢察院選擇稅務師和律師擔任第三方監管人,引導該公司對內部管理實施全方位合規建設。2021年12月,經合規考察驗收合格及公開聽證后,西塞山區檢察院依法對該公司負責人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該公司成為湖北檢察機關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第一批受益者之一。
據了解,自2021年3月被最高檢確定為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省份后,湖北檢察機關就蹄疾步穩地開始推進相關工作。從方案制定到案件辦理,從實踐探索到總結提升……經過一年多探索,湖北省檢察院明確提出“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形成一套適應不同企業類型的辦案模板,打造一支專業化的辦案團隊,辦理一批具有典型意義的合規案例,推出一批高質量的理論調研成果”的“五個一”企業合規總體工作思路。
截至2022年3月,湖北檢察機關共辦理企業合規案件102件,涉及企業123家、企業相關負責人176人。
“還要繼續擴大辦案規模、完善配套制度、加強實踐探索、加強調查研究,推動涉案企業合規改革工作走深走實。”在2022年3月1日召開的全省檢察機關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推進會上,湖北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王守安再次對此項工作進行部署。
知識產權檢察保護,讓企業安心
“明明是自己先注冊的商標,卻被他人冒用,以低價銷售;明明是被其他企業仿冒侵權,維權時卻拿不出足夠的證據……”
2021年2月5日,王守安主持召開“發揮檢察職能優化營商環境座談會”,專題聽取在鄂的11名企業家代表對檢察機關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和需求。“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強企業權益維護”成為在場企業家代表熱議的焦點。
隨即,涉知識產權案件刑事、民事、行政檢察“三檢合一”試點工作在湖北檢察機關拉開序幕。試點工作推行以來,各地工作亮點紛呈,積極探索知識產權案件“三檢合一”模式,構建“捕、訴、監、防、治”全鏈條一體化履職模式,確保知識產權案件數量、質量和效率同步提升。
武漢市江岸區檢察院在該省最早單獨增設知識產權檢察部,自2019年6月成立以來,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年均辦案量約40件,案件類型以侵犯注冊商標類犯罪案件為主,其次是涉及高新技術類的侵犯商業秘密類犯罪案件。
至今,江岸區檢察院第七檢察部檢察官姚怡對一起涉嫌假冒注冊商標案記憶猶新。
兩年前,某公司業務員朱某,將所在公司生產的電纜橋架,通過貼合格證貼等方式,冒充另外兩個品牌的橋架進行銷售,致使一批問題橋架安裝進某項目工地,且涉案金額巨大。
這是一起典型的假冒注冊商標案件,但姚怡沒有簡單地就案辦案。姚怡發現,大量涉案問題產品已流入項目工地,如安裝使用將給項目建設埋下安全隱患,對企業經營和生產安全有雙重危害。
姚怡按照“每案回訪”要求,主動前往項目工地了解相關情況,提出檢察意見,幫助企業堵漏洞、建章立制,助力企業提升自我保護水平。
“我很欣慰地看到檢察保護正迅速融入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大格局之中,湖北各地檢察機關通過辦理知識產權典型案件、制發檢察建議、普法宣傳等形式,構建了多層次、立體式的知識產權檢察保護體系。”全國人大代表章鋒對此給予充分肯定。
辦案風險研判,讓企業舒心
湖北檢察機關把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作為“1號工程”,部署開展為期兩年的“充分發揮檢察職能 助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專項檢察活動,圍繞市場主體反映的堵點痛點難點,創新推出八個專項工作和八項工作機制。
“涉市場主體案件社會調查和影響、風險研判機制是八項工作機制之一。”負責統籌此項工作的湖北省檢察院案件管理部門負責人王文靜介紹說,按照“誰辦案、誰研判、誰負責”的原則,檢察官在辦理涉企案件時,都要全面分析會給社會、企業和群眾帶來哪些影響,預判存在的風險,從而更加審慎采取相關措施。
鄂豫交界處的紅安縣七里坪鎮草鞋店村,楊山河水從村中緩緩流過。可是部分水牛養殖戶將牛糞牛尿直排入河,牛欄附近臭氣熏人。
接到群眾舉報后,紅安縣檢察院在履行公益訴訟檢察監督職責中,及時組織環保、農業、水利以及轄區政府相關負責人到現場勘查,進行訴前磋商,督促相關單位依法履行職責,恢復被污染的環境,切實整改到位。
案件辦完,工作并未就此止步。為促進相關市場主體守法經營、健康發展,紅安縣檢察院迅速協調村委會幫助水牛養殖戶楊某重新選址養殖,并建議相關職能部門對其行為以整改為主,處罰為輔,規范養殖行為。
如今,楊某已將養殖產生的糞便清運干凈,拆除了河道中的養殖圍欄,并在遠離河流的山腳新建了牛欄。
2021年以來,湖北檢察機關已對1.38萬余件案件開展了風險研判,依法審慎穩妥作出檢察決定,最大限度減少辦案對市場主體生產經營帶來的負面影響。
來源:檢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