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進入第30天,也整整持續了一個月時間。俄烏雙方在戰場上展開了激烈對抗,也在談判桌上進行了多次較量。但目前,不論正面戰場、還是談判進程都陷入了膠著狀態。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俄羅斯面對的豈止是一個烏克蘭?美國在后邊一邊“遞刀子”,一邊“拱火”,以美國操控的北約摩拳擦掌,搖旗吶喊,好不熱鬧。相比之下,俄羅斯方面似乎話不多,顯得勢單力薄。但是,面對美國的霸權主義,也有第三世界的國家不畏懼其淫威,敢于站出來支持俄羅斯。他們在戰場以外,繼續與俄羅斯保持經貿往來,他們站在公平正義的立場,維護俄羅斯的正當權益。大國決戰,豈止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
東盟國家確定中立立場:越南、馬來西亞帶頭反對美國,不制裁俄羅斯
馬來西亞總理雅科布3月22日表示,他已經與越南總理范明正討論過當前的俄烏沖突問題,并且表示馬來西亞和越南將繼續在俄烏沖突問題上保持中立。雅科布明確提到,我們不支持對于俄羅斯的制裁,反對任何形式的單邊制裁,馬來西亞和越南只承認聯合國安理會實施的制裁。雅科布強調馬來西亞和越南不會支持俄羅斯的特別軍事行動,但是雙方也不干涉俄羅斯的選擇,并且希望國際社會通過斡旋讓俄烏雙方回到外交解決問題的范疇之中。越南政府早在3月中旬就已經明確表示,不會對俄羅斯進行公開批評。
當前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對美國主導的單邊制裁說不,馬來西亞和越南作為東盟國家中的成員,帶頭反對制裁,并且點出關鍵,美國主導的單邊制裁,未必符合國際法,當前唯一合法的制裁或者介入渠道就是聯合國渠道。盡管馬來西亞和越南明確表達自己的態度,但是東盟國家內部在關于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仍然出現一定程度的分化,新加坡已經響應美國制裁禁令,開始對俄羅斯限制出口所有可能被用于軍事領域的電子設備、信息安全產品等;新加坡國內的所有金融機構都不能與俄羅斯銀行展開業務往來,包括為進出口貿易提供金融服務;新加坡政府也將停止對所有俄羅斯政府主導的投資項目的支持。
盡管如此,當前全球參與對俄羅斯制裁的國家或地區還是不足15個,分別為美國、英國、加拿大、黑山、意大利、瑞士、德國、日本、韓國、歐盟、澳大利亞和新加坡,以及中國臺灣地區。別看西方國家對于俄羅斯的制裁洶涌來襲,但實際上參與的國家很少,新加坡作為東盟內部少數發達國家,在國家利益上一直同體系內其他發展中國家或者欠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分歧,此次作為東盟內部發展中國家代表的馬來西亞和越南的集中發生,代表著東盟國家的一般性傾向,即大多數東盟國家會選擇中立地位。
從國家利益層面來看,新加坡與美國主導的西方陣營國家存在廣泛的合作,尤其是在國家安全領域的合作非常密切,甚至部分新加坡部隊就長期駐扎在美國境內,而馬來西亞和越南近年來的國家利益與俄羅斯產生較多的交集,越南從俄羅斯獲得大量先進武器裝備,而馬來西亞軍隊內部也存在大量的俄系裝備。安全領域的利益分析,使得新加坡獨走東盟。在美國看來,俄羅斯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盡管近年來有所增長,但是相對于美國而言依然是微乎其微。尤其是美國利用其在武器銷售方面的優勢,向亞太區域灌輸大量西式政治觀念,相比之下,俄羅斯經濟部在2月表示,將與亞太地區國家加強經貿聯系的舉動表現的“姍姍來遲”。然而,令美國大跌眼鏡的是,如今的亞太地區相關國家,在涉及俄烏沖突的問題上普遍表示堅持中立立場,有趣的是在俄軍開始對烏克蘭實施特別軍事行動后,美媒爆料緬甸國防部大部分將領認為,俄軍的做法是“正確且正當”的;印度在聯合國安理會的數次投票中都投了棄權票,俄羅斯總統普京甚至被親切的稱為“普京伯伯”。
美國自以為整個印太區域的盟友都與美國保持一致立場,但是當美國的霸權政府實施單邊制裁手段之后,整個亞太地區只有日本、新加坡、韓國和澳大利亞表示跟隨美國對俄羅斯實施制裁,這種不平衡的反應,已經引發白宮方面的關切。歐盟外交官弗雷利表示,亞太區域采取上述策略,使得拜登無法將普京塑造為“國際社會所排斥的人”,而是弄巧成拙的讓國際社會看到,實際上普京僅僅是被“美國主導的北約所排斥的人”。更為美國感到棘手的是自己的印太戰略,一大抓手——被拜登寄予厚望的印度,卻在關鍵時刻倒戈。印度已經決定與俄羅斯展開石油商品貿易,并且將以人民幣作為錨定貨幣,開展雙方的跨境結算。這實際上是幫助俄羅斯找到反制制裁措施的變通方法,前印度駐俄羅斯大使薩蘭公開表示,“印度只會站在自己這一邊,周期性爆發的類似于冷戰的地區對抗令人厭倦”,美國急于拉更多國家加入到對俄制裁的行動中來,但是更多的國家開始看穿了美國狹隘的利益觀。
印尼雅加達建國大學學者丁娜.拉合爾賈指出,“印尼不可能跟美國一樣將俄羅斯視為全球政治的威脅,也不會將俄羅斯視為敵人”。這位印尼著名學者強調,單方面制裁限制談判的機會,加劇相關國家的不安全感。如果說印尼、馬來西亞和越南的表態,不跟隨美國入局制裁俄羅斯,是因為關系“不夠鐵”的話,那么作為美國以法定條約形式確定的盟友,泰國也對這場戰爭幾乎不予置評,僅僅是強調泰國正在尋找和平解決方法。曼谷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提迪南表示,當前泰國就是“盡可能地保持中立立場,騎在墻上不輕易下來”。英國《金融時報》則披露秘密,即便是韓國在最開始決定,是否加入制裁行動時產生大量爭議,青瓦臺的經濟官員們強調了韓國與俄羅斯之間的貿易關系正在不斷增長。相比之下,日本的制裁決策則要干凈利落得多。種種跡象表明,拜登想要強拉國際社會下場的做法,最終會以悲劇結局收尾。美國非但代表不了全世界,甚至連盟友也管控不了,拜登越是揮舞制裁大棒,美國的尷尬時刻就會越多。(青島大學講師 張屹)
G20召開在即,普京將“單刀赴會”,米國試圖將俄羅斯踢出G20,中國亮明態度
俄烏沖突爆發后,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發動一系列制裁,對此俄羅斯以極其強硬的姿態回擊西方,隨著雙方摩擦加劇,全球多個領域受到波及,西方國家畏懼俄羅斯強大的軍事實力,盡量不與其發生直接沖突。因此,西方在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的同時,企圖將其踢出國際性組織達到削弱其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目的。英國此前就揚言要將俄羅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取消,美國立刻表示贊同,聲稱美方也在考慮這項事務,但因為情況復雜還未決定。對美英的一唱一和,俄羅斯副外長謝爾蓋.維爾希毫不客氣,表示這個想法根本不實際,不僅要得到安理會2/3成員表決。還需要五常全體同意。俄羅斯國際組織司司長彼得伊里切夫更是提議將聯合國總部前往中立國,以避免公共事件政治化,讓聯合國作用充分發揮。無法將俄羅斯踢出安理會,西方國家又展開行動,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喊話國際刑警組織,要求終止俄羅斯成員國資格,特魯多聲稱,這將確保國際刑警組織成員國的“相互尊重和協作”,特魯多一發話立刻得到波蘭、英國、烏克蘭等國響應,不過,在數小時后國際刑警組織正式拒絕了這個請求,其中秘書處發言人表示,他們的確收到一些國家的意見,但是該組織堅持“政治中立”,承諾讓所有國家警察平等合作和交流,除了全體會議之外,沒有人有權利暫停成員國資格。隨后,波蘭、斯洛文利亞、立陶宛等國又向世界旅游組織提議,終止俄羅斯成員國資格,對此,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強烈反對,指出世界旅游組織是聯合國隸屬機構,如果終止俄羅斯成員國資格,將對現在正常運行的多邊體系造成嚴重損害。屢屢受挫之后,西方將目光投向了G20,波蘭發展和技術部部長彼得諾瓦克首先表示,俄羅斯出兵烏克蘭的行為“嚴重違反國際法”,因此不能留在G20這個保護國際經濟和金融穩定的組織內。諾瓦克還聲稱波蘭是一個很有潛力的經濟體,可以取代俄羅斯席位進入G20集團。美國迅速響應波蘭的建議,并提出在G20峰會上把烏克蘭問題列入會議議程。然而作為G20輪值主席國印尼,對美國的這個提議明確表示拒絕。印尼方面表示:每個國家都有權就烏克蘭問題發表意見,但是G20是一個多邊經濟合作平臺,印尼將會發揮東道主作用,密切關注全球經濟發展,遏制因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造成的世界經濟負面影響,烏克蘭問題不會進入議程。
印尼這一舉措得到中國等國家的廣泛支持,俄羅斯方面則表示俄總統普京將會參加G20峰會,不會改變計劃。可以預料到,普京將在G20峰會上遭到西方國家全面攻擊,面臨巨大壓力,可謂是“單刀赴會”,而且美國依然沒有放棄行動。據路透社報道,美國正在和盟友進行討論,想要將俄羅斯踢出G20集團。對此,有G20成員國表示,只有俄羅斯自己宣布離開,否則沒有任何手段剝奪俄羅斯G20成員資格。在新聞例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亮明中方態度指出,俄羅斯是G20重要成員國,誰也沒有權利將其他國家成員資格剝奪。
俄烏沖突爆發后,不少國際組織違背政治中立原則,淪為霸權主義工具,響應西方政治攻擊行為,對國際秩序造成嚴重危害,但依然有國際組織堅守中立,拒絕帶有政治意圖的行為,這些聲音雖然微弱,但西方國家無法抹除,顯然西方“一言堂”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編輯:龍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